
|
院士简表 |
姓名:张福绥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27.12 工作单位:中科院海洋研究所 职务/职称: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 详细地址:青岛市南海路7号 电话:(0532)2879062-2313(0) 传真:(0532)2870882 邮政编码:266071 | | |
张福绥(ZHANG Fusui,1 927一),男,中国工程院院士,海洋生物学家,贝类养殖专家。他是我国海洋贝类增养殖生物学和养殖产业化的主要奠基人。1962年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物专业副博士研究生毕业。现任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动物学会理事,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贝类学分会常务副理事长。 60年代研究海洋贝类分类区系,为我国系统研究浮游软体动物类群的先驱者,以其研究分类区系及动物地理学的功底,为以后卓有成效地引种与养殖奠定了理论基础。70年代他首次系统研究了黄海贻贝的增养殖生物学和幼体生态学,指出山东沿岸贻贝苗源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为贻贝生殖群体数量和幼体附着基数量不足,适时补充生殖群体及附着基是形成自然苗场的关键技术。以此解决了自然采苗问题,有力地推动了贻贝养殖产业化。同时又研究改进了贻贝幼体培育中饵料结构、附苗基、细菌抑制等系列关键技术,率先将贻贝育苗工程化,使育苗单产量居国际领先,为我国其它贝类人工繁育和增养殖奠定了基础。 80年代,选定并首次引进美国的海湾扇贝,研究了海湾扇贝移植中国海后的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而在产业化规模上建立了一套工程化育苗与养成的关键技术,并致力于向社会推广,在我国北方海域形成世界上第一个海湾扇贝养殖产业,至1996年累计产量达150万吨以上,产值约60亿元。90年代又先后引进不同地理种群的墨西哥湾扇贝至南海和东海,在南海现已形成产业规模。业已进行的引种复壮研究,及时解决了海湾扇贝养殖群体的遗传衰退问题,保证了养殖产业持续发展。近几年他密切关注我国海水养殖业存在的种质、病害和环境三大问题,提出了我国海水养殖业必须实现养殖对象良种化、养殖技术工程化、养殖环境清洁化和养殖品种高值化等发展目标,以及实施“一离岸养殖战略”等一系列重要措施,为我国科技兴海战略的进一步推进,作出不懈努力。张院士勤奋求实、富有事业心,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陈嘉庚农业科学奖、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省部级以上奖10项,发表论著70余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