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十大经济新闻:山东半岛激荡“蓝色旋律”
2009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这一国家战略构想。随即,山东"蓝区"建设帷幕拉开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事件:一曲充满激情的蓝色旋律,激荡在山东半岛。
“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今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山东时,提出这一国家战略构想,为山东半岛的进一步科学发展勾画蓝图。
随即,“蓝区”建设帷幕拉开,“一区三带”格局逐渐成形 。“一区”指全面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三带”是依托沿海7市,优化涉海生产力布局,形成3个优势特色产业带:一是在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规划建设区域,着力打造沿海高效生态产业带;二是在胶东半岛着力打造沿海高端产业带;三是构建以日照精品钢基地为重点的鲁南临港产业带。
陆域空间日渐逼仄,资源瓶颈凸显,今后山东将向何处发展?此时,答案已确定无疑——走向海洋。
以蓝色经济区为核心的“一区三带”建设将统领全局。海洋生物产业、海洋装备制造业、海洋能源矿产业等8大海洋优势产业被山东置于着力培植的优先地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海洋产业、临海产业和涉海产业链由东向西、由海向陆延伸。
与此同时,“蓝区”规划编制正紧锣密鼓。按照规划目标,第一阶段到2015年,基本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海洋优势产业;第二阶段到2020年,建成产业发达、优势突出、人与自然和谐、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打造半岛蓝色经济区,山东志存高远——竭力争取使其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进入国家发展战略。
点评:使蓝色经济区成为发展沿海、联动全省、服务全国的强力引擎,大有文章可做。
其支撑,是体制机制创新。山东之所以极力争取使自己的“蓝色畅想”上升为国家战略,一个重要原因是,力图在诸多政策上“先行先试”。“先行先试”意味着政策面的宽松与支持。例如,探讨组建海洋开发银行,设立蓝色经济区投资基金、金融租赁公司;改革创新管理体制,在沿海地区建立紧密的协作机制等。
若想在区域竞争中强势崛起,还必须充分发挥其毗邻日韩的区位优势。韩国京畿道、日本山口县等,都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相邻地区且交往密切。与之开展次区域合作,进而在合作基础上争取成为中日韩自由贸易先行区是个务实的选择。不同经济区域间的一体化发展,将可能给蓝色经济区带来一系列由各种比较优势形成的机遇。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