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一号"航行37天 采集回多种近海海底生物

来源:半岛网   发布时间:2015-05-21 01:50:32 

科考人员展示带回的枯瘦突眼蟹。



狮子鱼



日本鼓虾



海龙



砂海星



红狼牙虾虎鱼

经过37天惊涛骇浪,5000余海里风雨考验,1224日上午8时许,执行2009年度中国近海海洋科学考察开放航次(秋季)任务的科学一号驶抵青岛。1225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此次科考一共采集到100多种中国近海海域的海底生物,并收集了大量海水水文数据,为近海海洋研究提供了大量实验数据。
可能会发现海洋新物种
据了解,此次近海科学考察是由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组织的开放航次,共有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南京大学、青岛电波所、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6家科研院所和高校的45名科研人员参与。考察历经37天,航行5000多海里。科学一号此次开放航次科考最重要的任务是对我国东海、黄海等海域的湿度、盐度、海流、潮汐、密度、深度等水文情况进行监测,为进一步的海洋研究获取实验数据。
1225日下午1时许,记者来到了停泊在中苑码头的科学一号上,虽然已经到青一天,但船上的设备和采集的样品还没来得及卸下,几名科考人员正在船上整理仪器。这次一共收集到了一百多种底栖生物,装了几百瓶,都用酒精泡着呢。此次科考调查队队长刘文亮指着一堆大大小小的白色塑料瓶告诉记者,估计这次能找到一两种新物种。据悉,底栖生物指生活在江河湖海底部的动植物。

黄海冷水团消失变晚
这次航行还有个意外发现,黄海冷水团比往年的消失时间晚了一个多月。该航次的首席科学家刁新源告诉记者,在夏季黄海的底层存在大量的冷水,与海水上层温度形成很大的温差,这个大面积的冷水就叫黄海冷水团。一般冷水团11月初就基本消失了,但据我们监测,现在黄海冷水团依旧存在,比往年消失时间至少晚了一个月。
据悉,黄海冷水团由于距离青岛很近,对岛城气候影响很大,2006年青岛夏天很凉爽,平均气温比较低,就是因为这个冷水团距离青岛更近的缘故。刁新源表示,黄海冷水团消失晚肯定会对明年青岛气候产生影响,至于影响多大还要进一步研究。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