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掘舟山海洋优势 大力发展创意渔农业

来源:中国海洋文化在线   发布时间:2015-05-21 01:52:39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为了探索舟山市创意渔农业发展和渔农民增收途径,舟山市政协经科委于8月至9月组织部分委员并邀请有关部门负责人,对舟山市创意渔农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提出了推进创意渔农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一、加强政策和规划引导

1.尽快制定创意渔农业发展规划。首先,政府要确立创意产业的发展思路,用创意的思维方式指导现代渔农业的发展,在制定渔农业新的发展规划中融入科技创意、文化创意和旅游创意,推进产业的转型升级。其次,可在双桥、白泉、朱家尖、展茅、六横、桃花、岱东等地划出一批创意农业集聚区,建设“设施农业”、“精细农业”、“景观农业”。其三,要把创意渔农业发展 (基地建设)规划与城市建设、临港产业发展、海洋旅游业发展规划同步编制,统筹兼顾,相互衔接,切忌临时变化,随意挤压创意渔农业项目。其四,创意渔农业项目的建设规划要与村镇建设、村庄整治、民房建筑设计相配套,营造从村落到田野、到生态的整体创意渔农业体系,切忌“城市化”。

2.对创意渔农业项目实行资金奖励和政策扶持。发展创意渔农业风险大、投入多,特别是含有科技创意和文化创意的渔农业项目,在初创期需要政府扶持。因此,政府要制定创意渔农业发展的扶持和鼓励政策。一是设立专项资金,专户专款专用,采用以奖代补等财政政策,扶持科技创意项目、设施农业项目和文化创意产品,并通过各部门的渠道向上申报争取项目扶持资金和奖励资金。二是制定税收减免政策、贴息政策和评优奖励政策,重点扶持产业关联度大、带动能力强、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创意(休闲观光)项目和产品。三是制定优秀创意项目的评选奖励标准,举办优质创意项目和产品的比赛活动,每年评比奖励一批创意好、品牌附加值高、市场前景好的新开发项目和产品,激发经营者持久的自主创新活力。

3.培育重点创意项目,扶持集约经营。政府可有重点地把基础较好的项目扶持起来,以点带面,逐步拓展。一是培育龙头企业,鼓励集约经营、规模经营。选择经营者有创意头脑、组织化程度较高、科技优势明显、有一定知名度的“渔农家乐”、种养专业大户(项目)、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林渔科技试验基地,扶持他们用创意渔农业嫁接现有项目,发展设施农业、精细农业,带头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二是用心引进大型农业投资项目。在招商引资时,注意引进有规模、有科技文化创意特征、有示范带动能力的农业设施项目,同时鼓励本地工商资本投入创意农业,鼓励集中连片开发创意农业园、产业带,实行工厂化种植养殖,发展精细蔬菜、名特优水果、花卉和水产品;鼓励推行节水农业和循环农业。三是加快 “渔农精舍”建设。保护和挖掘一批富有浓郁渔农村特色和历史文化渊源的民宅村落,结合农房改造工程,建设一批海岛特色村。

4.整合资源,扩大名优特产品的生产规模。舟山独特的海岛气候,适宜种植口味鲜美、营养价值高的名特优农产品;舟山渔场特殊的海洋环境,使捕捞和养殖的水产品质优、味道鲜美。为此,一要扩大普陀佛茶、舟山晚稻杨梅、金塘李、登步黄金瓜等名优特农产品种植规模,并将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产品经营规模化、产业化。可开发利用低丘缓坡山地,或者将荒芜的山地复垦种植;将农户种植后放弃经营的零星果木或者是广种薄收的杂粮地,通过反租或入股的方式流转出来,实行连片开发种植。同时,茶叶除春茶精摘精制外,可开发制作夏茶、秋茶,还可采用机械采摘制作粗茶,提高茶叶产出率。二要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应以业主投入为主、政府补助为辅,扩大设施农业的经营规模,重点发展“精细蔬菜”、“太空蔬菜”和观赏植物的种植,扩大有机、绿色和无公害农产品种植基地,提高舟山质量安全蔬菜的自给率。三要实施名优特产品的品牌战略。充分运用已实行标准化生产的渔农产品品牌和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产品品牌,实现渔农产品价值增值的突破。为适应现代都市人对农副产品“数量少、品质好、卫生、便捷、不浪费”的要求,通过“包装革命”,确立“名品精选、优品精装、按质论价”的品牌理念。农渔业、水产加工、工商、质量监管部门应重新制定名优特渔农产品的包装标准,倡导小包装、精细包装、标准包装。研发鲜品保鲜包装技术,延长优质渔农产品原质原貌的保鲜期。整合资源,加强品牌使用的协调工作,对同类同质产品,在统一栽培技术、统一生产标准的前提下,实行统一使用品牌商标,统一包装设计,统一对外推介销售。四要整合旅游线路和销售网络。要把创意渔农业项目和产品列入各个旅行社的旅游路线,引导“渔农家乐”经营者之间、旅行社与“渔农家乐”经营者之间、“渔农家乐”与渔农产品生产加工经营户之间结成产供销联盟。同时,要把销售创意渔农产品的超市办到田头、办到车站码头、办到当地商店、办到电子商务网站。

二、大力开发具有海洋特色的创意渔农业

1.大力发展名果(蔬菜)自行采摘园。选择有一定规模、有农业基础设施、有产品规范生产标准的晚稻杨梅、金塘李子等果园和甜瓜、草莓、蔬菜种植园,推行游客自行采摘农产品项目,在花季经营桃花、梨花、李花、油菜花等观赏游览和拍摄田园风光婚纱照等项目。利用现有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农业科研试验基地,开发都市居民(学生)体验性游玩项目,让游客在亲身体验中享受创意渔农业的“眼福”和“口福”。还可推出一些农林渔植物、动物,实施城里的少年儿童认养、认管项目。

2.大力开发舟山独特的“佛教文化农业”。种好佛茶、佛瓜、佛桃、佛柚、佛莲、佛菜。把我市的鱼、果、茶、酒、菜等渔农产品都烙上佛教文化的元素,积极构思与观世音、普陀山、《西游记》“攀亲”的创意;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培育艺术水果造型,在农产品上打上“佛”文字图案,在产品的包装设计和说明书制作上运用佛教的养心养生之道,也可结合中医药理论介绍海洋渔农产品的食用菜谱和食用文化。给渔农产品赋予“开光”等佛礼文化,加深消费者对舟山海洋渔农产品的心理依赖和口味依赖,激发消费者购买欲,实现产品的增值增效。

3.大力开发渔农民画相关产品。除了开发渔农民画本身的价值外,还可将渔农民画图案印在纺织品上,用渔农民画的纺织品制作服装、丝巾、手帕、毛巾、布伞等,让游客在旅游景点购买穿戴,以展示海岛风情。还可在陶瓷品、工艺品上印渔农民画,作为舟山特有的海洋旅游纪念品销售。

4.制造创意“景观田园”。整合利用农村自然风光、田园景观、农业生产与农耕文化等资源,通过美化绿化和村庄整治,保持乡土气息。引导农民在大桥沿线、公路主干道两侧和主要旅游景点,将荒芜的山地、农田连片种植既有观赏价值又有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的油菜和紫云英,连片种植桃树、李树、梨树,形成“田野庄稼画”。

5.抓紧引进和开发创意农业产品。引进太空植物种子和食用观赏皆宜的植物新品种、新技术,经过嫁接、培植和舟山特有的小气候改良,生产能改变和提升产品口味、品质、颜色、形状的新名特优渔农产品,包括观赏植物、观赏鱼类、观赏动物、观赏昆虫等。

6.大力做好“创”和“秀”字文章。一是确立为推销产品办节的理念。应通过观音文化节、海鲜美食节、贻贝节、沙雕节等各类节庆活动,在展区推销创意渔农产品,放大海洋渔农产品的名优特效应。二是改进宣传推介手段。通过制作说明书、推介书,宣传食用海洋渔农产品的菜谱及与同类产品不同的质量标准和营养含量,宣传海洋渔农产品在防病、美容等方面特有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并通过商业广告、产品包装设计、新闻媒体宣传和导游解说等途径扩大影响。本地新闻媒体应开设专栏宣传我市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渔农产品的品质和价值,并将专题片送到长三角地区媒体宣传,提高海洋渔农产品的知名度。三是发掘海洋文化内涵。挖掘当地民间传说、海洋神话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导游介绍内容;运用动漫技术和影视技术,选取优秀的民间传说、神话故事和渔业捕捞场景、农业耕作方式、“五匠”生产流程,制作成动漫碟片;开展对织(补)渔网、打绳结、升船帆、起锚、画渔民画、包粽子、做青饼、做农家风味小吃等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展示活动,增加游客参与其中的吸引力和趣味性。

三、完善创意渔农业的成长要素体系

1.政府引导,业主投资,着力培养创意农业人才。重点培育龙头企业经营人才,通过请专家来指导、到科研院校进修培训等途径,增强经营者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委托大院名校定向培训当地渔农科技人员。从对口专业的大学生中招收一批创意产业规划、创意品牌塑造、产品创意设计、市场开发等紧缺人才。抓紧引进一批软件动漫产业人才、创意策划等人才。有计划地培养一批创意渔农业高层次的领军人才。

2.增强科技和文化对渔农业的支撑能力。鼓励经营者与大院名校科研机构结成利益共同体,委托引进和栽培繁殖具有科技含量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或者在舟山建立创意产品研发基地。

3.着力发挥本地渔农科研机构的作用,要在增加财政科研投入的同时,鼓励科研机构采购技术订单项目吸引社会资金投入。鼓励当地农科人员落实创意产品栽培繁殖、引进和开发项目计划,限期攻关。配强用好乡镇科技指导员,做到专职专用,切实担负起基层渔农科技推广指导的职责。

4.组织经营者和本地渔农业专家到日本、荷兰等国家考察学习国际上开展“农业游”经验,开展创意农业项目、创意技术的合作与交流。

5.落实创意渔农业项目的融资政策,把扩大渔农民贷款抵押物的范围作为切入点,把经营创意产业的专业合作社、“渔农家乐”、名优特产品生产专业户列入享受类似中小企业的贷款政策,享受农村金融机构小额贷款优惠。引导社会资本向现代农业流动。

6.对符合产业政策的创意渔农业项目,在用地、用电、用水方面,享受比工业项目更多的政策优惠;在不改变土地用途的前提下,让其与普通种植户一样经营农保田,共享农用电价、水价。

7.加大土地流转的工作力度。特别是对因受土地不能成片流转而受阻碍的渔农业规模化经营项目,当地政府应积极做好群众工作,竭力促成项目落户。

8.健全创意渔农业管理服务机构。完善由渔农办牵头和渔业、农业、科技、文化、卫生、旅游、工商、质监等部门协同的协调机制,增强牵头部门的协调权威,做到信息互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推进。加强渔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协会建设,在创意产品生产技术的标准化和品牌化、社会诚信等方面进行自治自律,在整合资源、维护公平价格、依法维权等方面实施有效管理和服务。

相关链接

创意农业是现代农业的一种模式,是通过人的创新思维设计创造出来的农业新业态,也是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意农业主要通过创意产业的思维方式和发展模式整合农村生产、生活、生态资源,把文化艺术活动、农业技术、农产品和农耕活动及市场需求有机地联接起来,创新农副产品,完善农村多层次产业链,实现一二三产业兼容和互通、传统产业与现代产业嫁接、文化与科技密切交融。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