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绿色经济应对气候变化之路

来源:海洋财富网   发布时间:2015-05-21 01:59:06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在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即将召开之际,无数人的目光又因气候变化问题而聚焦。从人类活动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到气候模式的阐释与应用;从已然发生的气候突变,到绿色经济的解决之策,所有这一切,都与人类的生产生活休戚相关。带着问题,记者采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研究员丁一汇。

气候变暖:人类活动影响的指印

20世纪的后半叶,气温是异常偏暖的,研究表明,这一时期很可能是过去1300年中北半球最暖的时期。

丁一汇介绍说,近50年的全球变暖主要是由人类活动造成——虽然对这个结论仍有不同的声音和争论,但总体上在科学界已经达成了共识。2001年,IPCC的第三次评估报告指出,过去50年观测到的大部分增暖可能归因于人类活动,占66%以上可能性;2007年,第四次评估报告也显示,人类活动很可能是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占90%以上可能性。正是这种共识,引发了国际上政治层面的重大决策,即制定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与《京都议定书》。

丁一汇认为,地球的气候在不断地变化着,地质年代的气候变化总体上是缓慢的,而现代气候变化是快速的、空前的,它比地质年代的气候变化速率一般要快得多。虽然地质资料表明,二氧化碳增加通常是落后温度的上升,但通过前者的反馈过程,两者总是以大致相同的趋势在演变。可以说,二氧化碳也是气候变化的一个关键驱动力,对于近代气候变化尤其是如此。除了二氧化碳,其他温室气体,如甲烷、氧化亚氮的浓度变化也可反映出人类影响的指印。如2005年,甲烷的浓度是1774ppbppb意即十亿分之一,是温室气体分子数目与干燥空气总分子数目之比),远远超过近65万年以来的自然变化。

另外,根据米兰科维奇的循环理论,气候具有周期为10万年左右的冰期——间冰期循环。这种自然的轨道强迫可在几千年时间尺度上影响关键的气候系统,如全球季风、全球海洋环流等。我们目前处于末次间冰期,但本应向冰期演变的冷却趋势却丝毫没有减缓现代全球变暖的态势,至少在3万年之内,地球不会自然地进入下一个冰河期。米兰科维奇循环理论的权威性毋庸置疑,那么,是谁改变了这一循环理论的走向呢?最可能还是人类自己。

气候突变:正在发生的质变

丁一汇介绍说,目前,全球气候变化已经使多个地方接近了气候的转折点或翻转点,如不采取措施,将可能进一步不稳定发展,最终对人类造成一些灾难性的影响。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指出:公约以及任何相关的法律条文的最终目的是把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稳定在一定水平上,以防止气候系统会对人类产生危险的干扰,使生态系统有足够的时间自然地适应气候变化。

什么情况下气候系统会对人类产生危险的干扰呢?这里就要提到另外一个概念——关键脆弱性,它是确定气候变化阈值的前提和条件。

关键脆弱性表明,当系统通过非线性过程超过了由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系统性阈值,就可引起大范围地区具有危险状况的后果;当平稳和逐渐的气候变化一旦超过某一临界点,也可导致不可承受的破坏,如海平面上升。

有研究表明,全球已有9个系统接近或达到关键脆弱性的翻转点,它们是:北极海冰、格陵兰冰盖、西南极冰盖、大西洋温盐环流、厄尔尼诺与南方涛动、印度季风、撒哈拉与西非季风、亚马孙雨林、北半球森林。

绿色经济:节能减排的未来之路

气候变暖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并且这种改变对人类社会已经产生和正在产生巨大的影响。人们该何去何从?

国际社会采取的主要措施就是绿色经济,这是世界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未来之路。

目前对绿色经济的定义说法不一,丁一汇认为,绿色经济比低碳经济有更广泛的概念空间,概括起来应包括五个方面的含义:节能、高效的经济,即大大减少能源使用强度;清洁能源,包括协同治理污染和气候变化;循环经济,即使能源利用最大化;生态经济或生态文明,如利用植树造林固碳以增加碳汇;低碳经济,即改变生产模式和生活模式。此外,发展核能、水电、可再生能源、生物能源等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谈到中国发展的绿色经济前景时,丁一汇说,中国应像其他国家一样,以技术进步为基础,改变能源和产业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率,走低碳经济与高效技术发展之路。同时,要坚持发展、适应、减缓并举的理念,改变生产和消费模式,在发展中适应气候变化,在适应中使中国经济社会迈向可持续发展之路。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