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一汇院士分析南京“梅味”变淡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今年梅雨期间,南京地区可能面临“无雨”或“少雨”的局面。近日在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组织的大气科学前沿国际论坛上,多位气象专家认为,长江流域的“梅味”在变淡,梅雨带已北移到淮河流域。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特别顾问丁一汇分析,到2040年左右,我国降水格局将发生较大改变,北方降雨相对增多,而南方雨水会相对减少。
短期看,今年梅雨总体仍可能偏少
老南京都习惯于夏初时经历一段没完没了下雨的日子。然而,现在梅雨天“梅味”越来越淡,长时间连续性强降水偏少,反倒经常见到太阳。这类现象,气象专家称之为“非典型性梅雨”。事实上,近10年来南京已很少见到典型梅雨。
据气象部门统计,自1999年以来,包括江苏、上海、安徽等地在内的长江中下游流域,梅雨期间的降水普遍呈减少趋势。丁一汇说,1999年以后,梅雨带已经从长江及其以南地区,明显北移到了长江以北的淮河流域。2003年和2005年,沿淮地区还遭遇了罕见大水。
对于梅雨带北移的原因,有专家认为,1990年—2007年梅雨期东亚中纬度地区对流层明显增暖、平流层明显冷却,导致东亚副热带大气的扩张,使得梅雨带向北移动。也有专家认为,这和1999年以来中东太平洋水温下降导致拉尼娜现象增强有关。
丁一汇预测,今年梅雨期间,包括南京地区在内的长江流域雨量仍会偏少,降雨主要集中在黄淮地区。而且梅雨雨量存在一年多一年少的振荡周期,今年正逢雨多之年,所以黄淮地区又有偏涝的可能。
长期看,2040年前后北方降雨明显增多
丁一汇介绍,梅雨带逐渐北移反映了以10年为尺度的气候变化。而在降水变化中,还存在80年振荡周期作用。
上世纪70年代末,我国降水带发生了明显的年代际变化,夏季主要雨带由华北逐渐南移到了长江流域和华南地区,出现了南涝北旱的格局。而根据80年一个周期的规律,到2040年前后,我国的降雨分布格局会再度发生变化:北方的雨水增多,而南方的雨水会相对减少。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