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新战略:黄河三角洲再出发

来源:大众日报   发布时间:2015-05-21 02:00:41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日前,国务院审议通过并正式批准实施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编制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这标志着黄河三角洲地区发展开发在国家战略层面上进入深入实施阶段,对于增创我省发展新优势,实现全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产业布局与功能区示意图

新突破

黄河三角洲地区将进入快速崛起阶段。2008年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的比重已超过15% ,预计到2015 年将突破9300亿元,建成全省新的经济增长极,为经济文化强省提供强力支撑

新定位

立足山东半岛城市群,依托环渤海,面向东北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全国重要的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全国重要的特色产业基地,全国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区,环渤海地区重要的增长区域

新目标

2020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4 万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高度融合,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形成竞争力较强的现代生态产业体系,开放型经济水平大幅提高 ,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率先建成经济繁荣、环境优美 、生活富裕的国家级高效生态经济区

新布局

形成“ 四点”、“四区”、“一带 的布局框架。 “四点”是指东营、滨州、 潍坊港和莱州港区,“四区”是指东营、 滨州、潍坊北部、 莱州四大临港产业区,“一带”是指以四个港口为支撑,以四大临港产业区为核心,以经济技术开发区、 特色工业园区和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为节点,形成环渤海南岸经济集聚带

三重重要意义

规划的批复实施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促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发展有利于开创高效生态经济发展新模式,实现开发建设与生态保护的有机统一;有利于加速环渤海地区的振兴与崛起,完善全国沿海经济布局;有利于加快培育环境友好型产业,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有利于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同时也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千载难逢的机遇。

1、黄河三角洲是山东新的经济增长极。在国家实行严格的土地调控政策、投资项目与建设用地矛盾日益突出的情况下,东部沿海及国内发达地区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受到土地、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等因素的制约,产业由南向北、由东向西梯次转移的趋势明显。黄河三角洲地区处于天津滨海新区引发的产业北移的中间地带,拥有大量国家鼓励开发的盐碱地和荒草地,面临着主动接受辐射、扩大交流合作、 集聚生产要素、 吸引各方投资、 加快开放开发的战略机遇。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抓住并用好战略机遇,突出高效生态主题,进一步优化环境,大规模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黄河三角洲地区将进入快速崛起阶段。2008年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的比重已超过15% ,预计到2015年将突破9300亿元,建成全省新的经济增长极,为经济文化强省提供强力支撑。

2、黄河三角洲是促进山东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力量 。随着突出瓶颈制约的逐步突破,黄河三角洲大规模开发建设的条件已经具备。山东省全力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推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对于优化全省生产力布局、促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

3、黄河三角洲是对接天津滨海新区,融入环渤海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平台。黄河三角洲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基础,特别是后发优势突出,土地面积超过天津滨海新区的10倍,仅未利用地,就达到滨海新区总面积的2倍多,有必要、有条件、有机遇加快推进黄河三角洲的开发建设。要充分发挥该区独特的土地资源优势,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夯实对接基础,积极承接适合该区域发展的产业,加快壮大综合实力,成为环渤海产业带的重要成员,同时沟通连接京津冀和胶东半岛地区,促进环渤海地区一体化发展。

高效生态 特色产业

规划牢牢把握住高效生态主题,在深入分析了黄河三角洲地区发展优势和面临的机遇挑战的基础上,着眼全局,提出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定位、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

——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资源高效利用和改善生态环境为主线,着力优化产业结构,着力完善基础设施,着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着力创新体制机制,率先转变发展方式,提高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打造环渤海地区具有高效生态经济特色的重要增长区域,在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和参与东北亚经济合作中发挥更大作用。

——战略定位。立足山东半岛城市群,依托环渤海,面向东北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全国重要的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全国重要的特色产业基地,全国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区,环渤海地区重要的增长区域。

全国重要的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高效利用区域优势资源,推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加强以国家重要湿地、 国家地质公园、 黄河入海口为核心的生态建设与保护,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机统一,为全国生态经济发展探索新路径、积累新经验。

全国重要的特色产业基地。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清洁生产,突破制约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技术,培育一批特色优势产业集群,构筑现代生态产业体系,建成全国重要的高效生态农业基地和循环经济示范基地。

全国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区。发挥盐碱地和滩涂资源丰富的优势,统筹规划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合理划分农业、建设和生态用地,探索土地利用管理新模式,推进土地集约高效开发,为环渤海地区拓展发展空间提供有力的土地资源保障。环渤海地区重要的增长区域。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扩大对内对外开发,重点加强与环渤海地区和东北亚各国的经济技术交流合作,提升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协调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成为支撑环渤海地区发展的又一重要区域。

——发展目标。到2015年,基本形成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的高效生态经济发展新模式,环境质量不断改善,公共服务能力得到加强,人民生活质量大幅提升,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9万元,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2%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 20%,城镇化率达到54% 左右。到2020 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4万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高度融合,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形成竞争力较强的现代生态产业体系,开放型经济水平大幅提高,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率先建成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生活富裕的国家级高效生态经济区。

——规划布局。根据区域功能定位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发展潜力,统筹考虑生态保护、经济布局和人口分布,按照有序推进集约开发区建设、 因地制宜科学开发控制区、稳定并适度扩大核心保护区面积、实现国土空间集约利用和有效保护的原则,形成“四点”、“四区”、“ 一带”的布局框架。 四点” 是指东营、 滨州、 潍坊港和莱州港区,“四区”是指东营、滨州、潍坊北部、莱州四大临港产业区,“一带”是指以四个港口为支撑,以四大临港产业区为核心,以经济技术开发区、特色工业园区和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为节点,形成环渤海南岸经济集聚带。

建设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规划五大实施重点

一是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进一步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合理确定自然保护区面积,建设黄河三角洲国家地质公园,加快“三网”绿化和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加强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水污染治理、海咸水入侵治理和大气治理工程,建设天地一体的现代立体监测体系。 加强资源的集约节约和可持续利用,全面推行节约型增长方式,推进东营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试点。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林纸一体化、海水梯级利用、油盐化工产品接续利用等重大循环经济项目建设,加强与国内外大型石油石化企业集团合作,整合提升炼化企业,建设新型化工基地,加快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企业发展,实施一批节能重点工程,建设一批特色生态化工园区和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建成全国重要的循环经济示范区。

二是构建高效生态产业体系 。按照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协调推进的要求,充分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以高效生态农业为基础、环境友好型工业为重点、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高效生态产业体系。

三是强化基础设施支撑。加大防潮堤建设支持力度,到2020年基本建成沿海防潮体系。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利用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引调长江水,适度建设平原水库,实施河道治理工程和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努力提高水利工程综合效益,加大黄河口治理力度,稳定现有黄河入海流路。以东营港为核心,整合港口资源,加快建设莱州港深水泊位,提升滨州、潍坊港口服务功能,形成分工明确的黄河三角洲港口群。争取德州-龙口-烟台、黄骅-大家洼铁路尽快开工,支持配套支线铁路建设,推进现有铁路扩能改造,加快高速公路建设和普通路网升级改造,规划建设沿海高等级公路,加强县乡公路、农村公路改造建设,建设滨州、东营、潍坊公路运输枢纽。扩建东营机场,建成区域性支线机场。稳步发展石油,加快油气管网和石油储备设施建设,建设区域石油流通枢纽和交易中心,支持建设超临界和超超临界生态环保大型电源项目,大力发展新能源,支持在滩涂和浅海建设风力发电站,实施农村沼气推广工程和太阳能、地热能示范工程。

四是加快社会事业发展。以改善和保障民生为重点,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形成覆盖城乡、设施完善、适应生态经济发展的公共服务体系。整合区域科技资源,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中国石油大学科技园及其“生态谷”建设,建设潍坊滨海科教创新园区,支持重大创新能力项目建设,建设黄河三角洲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加大教育投入,深化教育改革,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扩大职业教育办学规模,支持地方优化高等教育结构,设立区域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加强人力资源建设和人才引进培养。加快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构建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加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建立多层次、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加快培育黄河三角洲生态文化,加大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建立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增加社会公益性岗位,加大促进就业政策支持力度,逐步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

五是创新体制机制。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创新区域经济管理模式,合理调整行政区划,推进区域统一高效开发。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支持该区纳入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税收政策试点范围。建立黄河三角洲产业(股权)投资基金,组建开发担保公司、农村商业银行、支持发展村镇银行、 小额贷款公司等农村金融组织,探索制定流转土地使用权、林权和海域使用权抵押融资办法。改革土地管理和利用方式,探索土地利用规划动态管理模式,强化土地集约节约利用,鼓励对宜农土地后备资源开发后用于省域内占补平衡,开展未利用地开发管理改革试点。支持东营、邹平、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依托东营和莱州临港产业区,设立保税仓库、出口监管仓库,争取设立综合保税区。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提高利用外资水平,鼓励有实力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强与天津滨海新区、辽宁沿海经济带和山东东部的交流对接,实现错位发展、共同发展,抓好庆云 -红桥高新技术产业园和乐陵-塘沽循环经济示范园项目建设。

规划编制过程

黄河三角洲地区开发建设一直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和支持,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视察该区域并作出重要批示。去年省政府将我省《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上报国务院后,于今年1月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地区司在京联合召开了专家论证会,对我省上报的规划稿进行咨询论证;在省委省政府努力争取和李克强副总理的支持下,国务院决定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编制《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今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组成联合调研组来黄河三角洲地区进行实地调研,在我省上报《规划稿》的基础上,组织开展规划编制工作。经多方征求意见并多次修改完善,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编制完成的《规划》(送审稿)报国务院,11月,国务院审议并原则通过。

推进规划实施的政策措施

规划要求“山东省人民政府加强组织领导,推进规划实施;国务院有关部门指导解决规划实施中遇到的重大问题,通过规划渠道,加大对重大项目、重点工程和特色产业的支持力度,指导和推动土地、金融等重要领域的改革创新。”山东省人民政府将以此为契机,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