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冻土到海洋——记中国工程院院士丁德文

来源:白剑峰   发布时间:2015-05-21 02:03:37 

风趣幽默,谦虚豁达,富于哲辩思维,这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丁德文留给我的第一印象。作为一名冻土热学与海洋环境科学专家,他把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都献给了冰山、冻土和海洋。

1965年,丁德文从原大连理工学院物理系毕业后,赴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工作,一干就是27年。在此后漫长的岁月中,丁德文在学术界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痕迹。他创立了冻土热学学科,开拓了寒区工程冻土技术领域,成为我国寒区工程热学奠基人。他创造性地解决了高原冻土路基稳定性、超深人工冻结法凿井冻土工艺、冻土区埋地管线优化工艺和合理埋深等问题,许多项目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他选择的课题,都是实践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如青藏铁路公路建设、青藏高原油管铺设等。

“当你站在6000的冰峰上,看到没有比你更高的山峰,你就会感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对于自己的事业,丁德文充满深情。

高寒地区的冻土计量观测,一般都在海拔3000以上进行,高原反应很折磨人。在这里,他们看不到春花秋叶,只能看到太阳和冰雪。饿了,就拣几块牛粪烤馒头;渴了,就往嘴里捧几口积雪。晚上露宿,就找一个没有雪崩危险的地方,在零下2 0摄氏度的寒夜里支起帐篷,把梦留在茫茫雪原。丁德文说:“干这一行,就该拿到准确的资料和数据。这在我们眼中比生命更重要。”

提起这些历险的往事,丁德文只是淡淡一笑。他说:“这样的经历比梦还多,根本记不清。”然而,冰雪留给他的并不是可怕的回忆,而是愉快的时光。在那里,他博览群书,无拘无束。凡是与他学科有关的知识,他都涉猎,如哲学、天文学、逻辑学等。而他最偏爱哲学。他认为,任何理论框架的建立,都是以哲学理论为基础的。在研究中,他欣赏从综合分析到系统分析的思维方法,他认为这样可以避免结论的片面性。

1992年金秋时节,丁德文被调回海滨城市大连,到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暨海洋环境保护研究所工作。从冰川到海洋,这本是一个巨大的跨度。可他在一年后就提出了“工程海冰学”这一新概念。工程海冰学是从工程的角度,以海冰为主体,来研究海冰工程结构间的相互作用,以克服海冰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的困难。

这是丁德文从实际出发,针对辽河油田海上石油工程的现状提出来的,也是他跻身于海洋科研的切入口。

辽河油田的盖州海区是我国冬季冰情最严重的海区之一。海区水浅,潮差大,距岸远,而海冰的生消、漂流规律,物理力学性质等方面的资料很少,这给海洋工程的设计施工带来极大困难。1994年,丁德文带领研究所同事在人工岛上开展了工程海冰学环境的原位监测课题研究。一年后,取得可喜成果,为海洋工程建设提供了宝贵的依据,使海洋工程结构物的设计更为安全可靠,经济合理。

海洋环保产业是高新技术产业,虽然在国内尚未形成系统,但有着巨大的市场前景。为此,他构建了海洋环保产业发展规划框架,先后搞了海面溢油消油剂系列产品开发、含油污水处理技术和设备开发、环境管理软件产品开发、海洋工程勘查设计等项目,并与一些企业联合组建经济实体,逐步将高新技术推向产业化。其中,含油污水处理技术可以扩展到对啤酒、制革、电镀、印染等废水的处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现已在辽河油田应用。

超前和创新,是丁德文从事科学研究的信条。他认为,我国陆域资源正日趋减少,而辽阔的海域还有巨大的潜能,应该开发、利用和保护好蓝色海洋。为此,他提出了海岸带资源环境可持续利用与发展的新学科方向,主持完成了陆源排污入海总量控制研究、海洋污染防治技术研究、突发性污损灾害预测评估研究等重大课题。尤其是他在国内首次提出“海洋要建立纳污区”的观点,即在海洋中科学规划出一定的水域进行排污,充分利用海洋自身的自净能力,解决污染排放问题。在此基础上,他又在进行陆源污水适度集中处理后离岸排放的关键技术研究,这将对我国的海洋环境保护产生重大影响。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