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创新才能腾飞——解读蓝色经济发展之道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危机是短期的,发展是长期的,已有的保增长措施已经取得效果,需要及时转向求发展,这种发展,不是‘平铺直叙’式的发展,而是通过转型升级驱动带来的发展。”在2009蓝色经济发展论坛上,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沈坤荣如是评价当前经济发展大势。
不论是沈坤荣,还是从经济学大家吴敬琏、李剑阁、陈锡康在对“十二五”期间中国经济走向的预测中,都透出了一个强烈的信号:危机过后进入新的增长周期,需要寻求新的发展动力克服已有发展方式、道路在新的世界经济格局中的薄弱环节,即通过转型升级创造新的竞争优势。而转型升级的驱动力就是发展创新型经济。
开放,是一个城市发展的必然条件;创新,是一个城市发展的灵魂和翅膀。“而在已有的开放型经济基础上发展创新型经济,就使开放水平较高的地区与其他发达国家进入同一创新起点。”
以“经济增长由主要靠物质投入推动转向创新驱动,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现代产业体系,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对其他区域具有高端辐射与引领作用”为基本特征的创新型经济,其基本要素包括高水平的创新型人才、高层次的创新型企业家、在海内外有影响的创新型科技企业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主要涵盖了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环保、服务外包、新信息等新兴产业。
如果说新兴产业发展在应对金融危机中发挥了重要的“填空”作用的话,那么,新兴产业发展将成为产业升级和结构转型强大的引擎。而这,也正是日照一直以来科学发展的方向和努力所在。
近年来,依托亿吨大港优势和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在改革创新、对外开放双轮驱动下,日照大力发展钢铁、浆纸、能源、机械、石油化工、粮油加工等现代临港产业,临港工业已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2008年,临港工业实现的主营业务收入已经占到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的一半以上,而依托港口发展起来的现代物流业去年实现物流总额达106.1亿元。
现代临港产业的推进,特色经济的壮大,带来了今天日照产业发展模式的变化,产业内部正在按新的方式进行组合。而国际金融危机对全球产业与生产要素产生的“洗牌机制”,以及结构调整的“倒逼机制”,为日照吸引优质项目、优化经济结构、提升产业层次赢得了先机,如今,着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已成为日照全市上下共同的行动。
不仅如此,日照在做好上述工作的同时,更注重了产业集群的培育,这正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城市与房地产研究室主任倪鹏飞的观点相吻合。
在倪鹏飞的观点中,“区域发展是动态演化的,产业集群决定着地区兴衰,产业集群导致的经济集群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源泉和发动机……全国内地288城市中的160个城市拥有不同程度的产业集群。目前大大小小的产业集群数千个。在全部的175个大小行业里,大多数行业当中都有了产业集群的存在,纺织、制衣、制笔、电器,机械制造、医药等18个产业上具有明显的聚集。”
通过发展、培育新兴产业集群等创新型经济推动转型升级,最终驱动经济发展实现新一轮的腾飞,在日照的蓝色经济发展总体规划中,我们清晰地看到了这条发展脉络:日照将着力培育钢铁及配套产业、汽车和海洋装备制造业、海洋新兴产业、现代物流业等十大蓝色产业,努力培植一批特色优势明显、产业规模大、市场占有率高、技术创新能力强、能够引领行业发展的高端产业集群。力争到2015年,全市钢铁产业集群销售收入达到1000亿元以上,化工、汽车、粮油加工等产业集群销售收入突破500亿元。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