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情南北万里传

来源:海洋财富网   发布时间:2015-05-21 02:05:27 

在南极长城站,除了热火朝天的卸货工作场面,电话房里也是人头攒动。

孙春雨是第一批登上长城站的考察队员,他到站后就来到综合楼的电话房询问怎么往国内打电话。电话是他与亲人联系的唯一方式,他要及时将平安报给父母和妻儿。

孙春雨是中铁建工集团 “十五”能力建设项目部的一名焊工,是此次南极考察中山站项目建设中的普通一员。除了电焊之外,他们还要进行油罐基础的防渗膜、地板铺设等工作。孙春雨比一般的考察队员早20多天离别亲人,他从915即在浙江杭州开始技术方面的学习,国庆节都没回家便匆匆踏上了前往南极的征程。

出发不久,孙春雨开始晕船,有时候一天吐4次,最严重时黄水都吐出来了,这让他愈发想念亲人。因为没有电脑,不能与家里发电子邮件,孙春雨天天盼望着早点到达停泊站点,好下船给家人打个电话。今年33岁的孙春雨有两个儿子,大儿子8岁,小儿子2岁。离家之前,他特意用手机给儿子拍了两段视频,在想他们的时候就拿出来看看。

靠港新西兰时,孙春雨迫不及待地下船,买了张电话卡给家里报平安。但是,当电话拨通之后,媳妇听到他的声音后哭泣不已。孙春雨也无法控制,眼圈发红,声音哽咽,只好挂断电话。到达长城站后,孙春雨每天上班前总是要抽出时间往家打个电话。

海上漂泊了30多天的队员们心中装满了思念,几乎所有人都与孙春雨一样,到长城站后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往家打电话。只有两台电话的小屋子时常挤满了人,人们一个接一个地通过电话万里传情,表达思念之意。

韦利杰最挂念的是8岁的女儿。在长城站卸货之前,女儿高烧39多,由于国内甲流形势严峻,让这位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构造地质学专业的博士妈妈更加担忧。一到长城站,韦利杰立刻打电话询问女儿的病情,得知她高烧已退,才稍放宽心。

女儿是自己的心头肉,韦利杰将女儿一张头戴轮滑帽、绽放灿烂笑容、目视前方的照片设为电脑桌面。 “每次一打开电脑,好像女儿在看着我,我也看着她,无声的交流给了我许多战胜困难的力量。”韦利杰不由露出幸福的微笑。

而对于女儿来说,妈妈也是自己的骄傲。辞职考研,千里赴陇,攻下兰州大学古生物学与地层学专业硕士学位后,2006年转战京师,再读博士。一进入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韦利杰便聆听了曾在1984年参加首次南极考察的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副所长刘小汉的报告。导师的精彩演说,让韦利杰心向南极,在学习中刻苦钻研。功夫不负有心人,扎实的理论基础、出色的业务水平和良好的身体素质使韦利杰经过层层筛选,于2009827接到赴南极内陆格罗夫山考察的通知,成为我国第一位从陆路深入内陆的女科研工作者。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