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城”东营“借水转身” 黄蓝两张牌每张都出彩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核心提示】按照东营市蓝色旅游经济区发展规划,东营市
初冬季节,东营市临海广袤的滩涂成了市民争相观光赏景的“热点景区”。地处入海口的东营既有黄河壮美之姿,又有渤海宽广之怀,注定与水结缘。如今面对发展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历史机遇,东营借“水”转身,大力发展临港海洋产业、高效渔业和生态旅游业,从前以石油闻名的“油城”,正借黄河、渤海之水,向生态水城转身。
黄蓝两张牌每张都出彩
提到东营,人们首先就会想到两张名片――胜利油田和黄河入海口。石油给东营带来巨大的财富,作为不可再生资源,石油不能成为东营经济的永动机;黄河带给东营富饶的土地,但是不断改道的黄河却大大抑制了东营黄河三角洲经济的发展。这两样东营的财富既有促进也有制约,面对蓝色经济的战略规划,东营抓住时机,决定打好“黄”“蓝”两张牌,让高效生态渔业借海风奔向世界。
一望无边的万亩池塘,海风一吹,池塘上波光粼粼。老高站在池塘边上,顶着寒风,望着池塘就像望着自己的孩子一样。老高是东营市现代生态渔业示范区的管理办公室主任,对于这个示范区的一砖一瓦都再熟悉不过了。“现在是冬天,正是海参生长的好时候,我整天都想着这些海参,要是出了岔子,这一年都白干了。”说到海参,老高肚子里的养殖经一说能说上一天。到了冬季,示范区里显得比较冷清,但是波光粼粼的水面下正孕育着万亩海参,等待着结出硕果。
老高指着远处的池塘说,目前池塘海参平均亩产
“油城”变水城绿色成主题
东营的绿色生态绝不仅仅表现在这个渔业示范区里。在东营市内,一个水系纵横的新兴城市正在招手欢迎着四面八方的来客。
按照东营市蓝色旅游经济区发展规划,东营市
无论是秀美的民丰湖畔,还是壮阔的长河落日,东营市正借着蓝色经济的契机大力打造一个绿色生态的东营。虽然自古水油不共融,但是在东营,一个全新的水油相扶相依的城市正在焕发着勃勃生机。
东营新规划: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
东营市是适应胜利油田和黄河三角洲的开发需要,于1983年10月成立的年轻城市。地处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环保渤海湾的中心地带,全市土地总面积1200万亩,其中未利用的土地占了总面积的三分之一还要多一点。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自然资源给这座新兴的城市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东营市副市长曹连杰在采访中告诉记者,在未来几年发展战略布局上,东营市将立足黄三角、面向环渤海、依托大腹地,着力向东打开出海通道,冲出渤海湾;向西以济南省会城市圈为依托开辟港口腹地;向南融入山东半岛城市群,打造制造业重要板块;向北对接天津滨海新区,主动接受辐射,促进开放开发。
东营市发改委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东营市依据区域总体功能定位,确定东营港―广利港之间1200多平方公里的临海区域作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和蓝色经济区的集中突破区,集中规划布局临港产业区、生态旅游区、生态高效农业区、高端产业区,建设黄河水城,构筑“四区一城”的主体产业区格局。
东营市政府确定了东营市发展战略步骤,从2011年到2015年,构筑起以生态文明为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建成全省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区域性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休闲度假胜地,形成全省新的经济增长极。从2016年到2020年,人均生产总值比2010年要翻一番,建成全国最具活力的生态文明示范区。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