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海帆影

来源:红袖网   发布时间:2015-05-21 02:05:46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定海,古称“亭角”,僻居闽东南沿海的一隅。“亭”在秦汉时指乡以下的一种行政机构,相当于“村”,“角”谓“海角”。故“亭角”意即很偏僻的海角村落。历朝历代,除了南宋鼎盛时期“市井十洲人”、“涨海声中万国商”的繁华景象,离煌煌都城实在是太遥远了。定海扼闽江口,控海道,地势险要,素称“闽江北喉”,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元设巡检司、立千户所,明建古城堡,清置游击署,被派作省会门户,享有“会城重镇”之誉。历史上,倭寇侵扰我国沿海长达200余年,定海一直是闽东南沿海抗击倭寇的前沿阵地。抗战时期,日军曾连续四次自定海登陆,侵犯连江县境。即使是建国后,定海也仍然作为福建海防前沿。因此,历代王朝,都极少向这偏僻的被“遗忘的角落”投注太多的精力或资金。也罢,得不到体制的青睐,那就不妨掉转目光,向外部世界寻求发展之路。跋涉千里边境,穿越浩瀚海天,浪迹南洋,交游百国。如此一来,倒使它平添了几分外向型的进取和超越性的审美视角。

“白礁”这是定海湾“三十六礁”中一块看是不起眼的礁屿。然而,就在白礁周围海域,水下却蕴藏着多处南宋古沉船及众多的海底文物。自70年代末当地渔民开采贝壳开始,至90年代我国水下考古队三次对以白礁为基点的定海湾水下调查、挖掘、测绘,这里先后出土了唐、宋瓷,元陶、铜钱、铁器、石锭、石水槽、古船板等2000多件海底文物。这些文物中有宋瓷司南、元至正年号的铁权以及印有“国姓府”字号的抗倭炮铳等为我国罕见文物。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古陶瓷器埋藏在海底蛎壳层中?显然这里可能有沉船。原来,学术界一直争论的唐末五代闽王王审知开辟的“甘棠港”就在定海湾海域。据王审知在世时立的《恩赐琅琊王德政碑》载:“闽越之境,江海通津,帆樯荡漾,山号黄崎,怪石惊涛,覆舟害物。……赐名其水为甘棠港”黄岐古名黄崎,这在《福建通志?通纪十三》中就有“清康熙十七年八月,郑氏屯船定海,欲俟陆兵南下为尾后之策,……调集各路兵船往剿,于八月二十七日在赤澳黄崎以及官塘等处”的记载。而定海古镇就在黄岐半岛上。并且《闽王德政碑》、《王审知墓志铭》均记载:“甘棠港在岛外,位于江海交界处,该岛名黄崎……”因此,甘棠港只能在福州闽江出海口附近的海域。定海与长乐梅花镇遥遥对峙,并称“闽江南北喉”,为省会之门户,就在这黄岐半岛这一带水域。1985年,日本冲绳学者送来的古琉球国(即今日本冲绳县那霸市)的航海图,就明确标明定海千户所是琉球国航行中国大陆的第一站。至今,定海港仍为海轮候潮进入福州港的第一锚地。甘棠港作为唐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之一,许多外国商船停泊于此。而位于定海长沃近海岸的清代琉球墓即是古琉球商人客死定海后所葬。“秋来海有幽都雁,船到城添海外人”,就是当时定海甘棠港闪烁异域文化的形象写照。如今,定海渔民尚有昔日甘棠港盛象的描述:“水涨三官堂,潮退鲤鱼埕,船泊银杏树”。据有关专家考证:定海港码头线长37公里,不冻不淤,号称“天然良港”,是福州市外港码头的最佳选址之一,可建造35万吨级的码头泊位1823个,今后将成为“海上福州”的厚实北翼,极具开发价值。美丽的构想,让人们拭目以待。如今,定海白礁水下沉船遗址已被省政府列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黎民百姓自发的创造,毕竟是有限度的,政治的渴求,经济的呼唤,才是甘棠港方兴未艾的根本动力。因此,当“安史之乱”阻断了驼铃叮当的西北丝绸之路,定海依山海优势,渔狩、海泊、漕运交通发达,贸易繁荣,甘棠港成为对外输出和引进的主要窗口,与泉州的“刺桐港”齐名,一举越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南宋末,元兵南下,陆秀夫、张世杰等扶幼帝宋端宗退至东南沿海,定海人口应运增多,,商贸更加兴隆。明洪武二十年,江夏侯周德兴檄建城堡,明景泰三年又置水寨,使定海极度繁华,成为连江以东第一富庶地,曾有“万三三”望族之称。据说当时建筑毗连筱埕有四、五华里,走街串巷不用伞即可蔽日遮雨。另据《福建仓储志》载:定海仓是当时福州府五大仓储之一,独连江一仓,储粮一万五千石,为海运兵戎用粮,足见定海昔日人口之稠密,漕运之繁忙。试想“万商云集,百舸争流”是一幅怎样的鼎盛图景。

作为省级首批历史文化名村,定海有着极为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定海形如单臂出拳,一向襟山,三面受水,犹如一颗明珠镶嵌于巨龙般蜿蜒起伏的黄岐半岛上。其历史悠久,文明昌盛。早在汉末就有“闽族人”在此繁衍生息,建村始于晋太康年间,迄今已有1700多年的悠久历史。而作为生于斯长于斯的我,深情地留连于故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在这充满着梦幻般的神奇土地上,其山青海秀,地灵人杰,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兼备。境内山峦逶迤,海岸曲折,岩壁沙滩,明屿暗礁,夹以绿树红花,桅樯跃影,浪飞鸥翔,构成旖旎的滨海旅游资源。有“纱帽巍峨,生巾飘逸,虎洞风生,龙门春浪,雁塔秋风,双峰峭拔,十岛神姿,云峰日近,马磴夕阳,牛台夜月,九龙聚会,五燕投窝”等十二诸景,堪称海上画廊。其地势奇险,扼海控江,更有龙山烽火,五大水寨,古堡雄关,海门天险,可谓是军事要塞。其渔夫骁勇,民女多情,民风古朴,和睦相处,姓氏繁杂,参差千余户人家,姓氏竟达70多个,怎不叫人称奇?而依稀让我追慕古人旷达开放心态的,还有遍布全村的佛教、道教、基督教、波斯摩尼教的文物古迹群落,这是“夷夏杂处”、东西交融的佐证,袒露的是兼容并纳、华光四射的盛世情怀。在32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定海有我国海拔最低、离海最近的佛教胜地——九龙禅寺;有列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道教道场——城隍庙;有供奉海峡和平女神的妈祖圣庙——天后宫;还有真武殿、三官堂、崇正堂、福音堂以及古琉球商人墓、波斯摩尼教石刻等,无不渗透着定海古人对异域文化交流的宽容与紧密。

定海邑人自古以精忠报国、爱乡爱民著称,忠烈之士史不绝书。

有“洗海飞将”之称的沈有容的参将府,就挤拥在昔日最为繁华的“衙门前”古街。门楼现已毁,仅存正厅一座风火墙式的古建筑。该府系明万历十七年(1589年)以千户所所址改建而成。当时府前剑戟森严,旗帜飞扬,极其雄伟。府前右侧有一块万历年间竖立的巨大碑石,已嵌入一座民房墙体中,“文革”期间由于隐存在墙体中,知者甚少,故未遭到破坏。碑刻共一千多字,记述了嘉靖以来抗倭的史迹,是记载定海军民爱国主义精神的历史丰碑。

明永乐八年(公元1410年)农历十月十五日,数千倭寇占据双髻山攻堡,为保家卫国,驻定海千户汤俊,百户金旺、任简、朱文、丁铭五位将佐率兵出东城外,在后城墙、较场前等处与倭寇血战,同日殉难,被明廷封为“五忠勇”。

19341935年冬春,国民党军队“围剿”连(江)罗(源)苏区,贫苦渔民方举全、黄和松、王大妹黁、何病哑、孙依显欠等5位游击队员参加“反围剿”,英勇牺牲,谱写了一曲激昂的爱国主义赞歌。

虽然定海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但由于地处海隅,陆路交通闭塞,历史上文化教育发展迟缓,文人不多。宋庆元年间,教育家朱熹避迹连江各地讲学,对定海教育发展有较大影响。千百年来,定海祖辈以海为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能识文断字的人不多。新中国成立前,虽有乡绅从外地聘请几个儒生开办私塾,教授四书五经,但就读者寥寥无几,能考上秀才、举人者更是凤毛鳞角。据《连江县志》载,明、清四五百年间,只有黄铨、黄化龙、黄光涛、黄光火寿等四人中举(二人文举、二人武举)。四举人中以黄光涛为最突出。黄光涛,字巨华,又名利锋,号晓江,生于清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陈从潮榜,诗举,官至擢取即用知县,例授文林郎,能诗善文,在县内颇有名声。曾编纂《定海志》三卷、《黄氏宗谱》等,《连江县志》、《福建通志》均有收录,可惜早已散佚无存。

在定海,有一位人物不得不提,那就是川籍僧人释海云。海云俗名张旭东,法名释清素,“释海云”是他的法号。1913年出生在四川省资阳县访弘乡的一个贫苦家庭。198210月,正是秋高气爽的时节,年已古稀的海云法师历尽艰辛,千里迢迢辗转到古城定海,募化重修海潮寺。在法师来此之前,先后有四位僧人来此,都是前脚着地后脚就走,不是看不上此地,而是这个寺庙太破烂不堪了。在当地政府和群众的大力支持下,他用随带的两千多元钱,整修荒废的海潮寺。他率领子弟在山涧建坝拦水,引水浇地,以农养禅,自力更生,过着自给自足的禅林生活。他带领众弟子先后三次改道修路,在山坡上开辟出一条长2000多米、宽2米多的简易公路,直通寺院门口。为了绿化海潮山头,他不顾年迈,率弟子在寺院四周植树造林几十亩。为了宣传佛法,他不惜斥资购买一套33册价值八千多元的《房山石经》,潜心修行佛法。他生于乱世,一生坎坷,潜心修行,崇教爱国。在他住锡海潮寺的20多年里,他先后捐款数万元为定海村修桥铺路,支持公益事业。他积极参政议政,先后任连江县政协委员、县佛教协会主席、筱埕镇人大特邀代表。在20多年的后半生禅林生活中,他始终把植树绿化列入头等大事。他共植树3万多株,使海潮寺的每一块山地都披上了绿装。在他弥留之际,他仍念念不忘海潮寺的森林安全。如今,当你走进海潮寺山口,便可望见寺宇红墙青瓦,高檐飞翘,绿树掩映,显出佛家特有的清幽和宁静。2002427日,海云法师病逝,享年90岁。他把他的后半生献给海潮寺的山山水水,草草木木,献给了定海人民。在定海的千年历史长卷里,终将写上他平凡而又光辉的一页。

这种精神的波涛,理性的风帆,已经不是任何经济的价值所能匡算,岁月的雾霭所能遮掩。它载负的是一种标高百代、光映山河的人格气韵,一种世尊拈花、迦叶微笑的雍容大度;一种喷薄着现代开拓意识而又凝聚了无穷历史感悟的时代歌吟。

大海东去,雄风万里;天风海涛,潮送帆远,历史掀开新的一页。改革开放以来,新一代定海人本着“勤劳诚信,务实开拓”的创业精神,耕海牧渔,山海交响,击楫中流,使定海湾成为“丁香王国”、“海带娘家”、“石斑鱼摇篮”,九十年代中期,就率先进入“亿元村”的行列。当新世纪的曙光穿过闽东南的海平线,定海人又进行新一轮创业,招商引资,山海畅流,使长沃工业小区成为全省最大的丁香鱼加工集散地。填海造地,使昔日的荒滩成为海上花园,实现了几代人梦寐以求的“新村梦”。如今,定海新区,高楼如林,车水马龙,市闹人喧,千年集镇,歌舞升平,呈现一派欣荣景象。

时代赋予我们机遇,也给我们带来挑战。与时俱进,这是历史的箴言;加快发展,这是时代的主题。定海人应该有这种大度,这种气质,这种风范!我们应该摈弃惰性,谋求发展,重展海上雄风,再创定海辉煌。可门港已经扬帆起航,我们坚信:定海湾——这个****港的春天也不会遥远……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