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五省海洋经济腾飞的启示

来源:王诗成   发布时间:2015-05-21 04:21:52 

一、 情况与特点
近年来,沿海五省的海洋与渔业经济迅猛发展,取得了令人注 目的成绩,其海洋经济主要指标已得到充分显示。山东省与广东等 省在海洋经济方面差距拉大,尽管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海洋能 源和滨海旅游在统计口径上的不一致是造成距离拉大的主要原 因,但考察中我们确实感到广东、福建等沿海省份海洋经济的迅 速崛起,正在赶上和超越山东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海洋经济发展快,层次高
2000年广东省海洋产业总产值达1450亿元,比上年增长17.5%,海洋三次产业结构达到 "三二一"模式,接近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水平,比山东省"一三二"的模式高出 一个大档次。"九五"期间,福建省海洋产业总产值达到1038亿元,年均增长19%;海洋产业增加值460亿元,年均增长18%,海洋 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的11.7%。福建省渔业产值占大农业的比重从1995年的26.3%上升到33.1%。与山东省一海之隔的辽宁省,2000 年全省海洋产业总产值500亿元,比"八五"末增长66%,占全 省GDP的5%;渔业总产值达280亿元,比"八五"末增长90%, 占全省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15%增加到26%。2000年浙江省海洋产 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分别比1999年增长16%和25%。
(二)渔业结构优化,效益好
"九五"期间,广东省突出发 展海淡水养殖,建成了十大特色品种的六大海淡水养殖基地,其 中对虾养殖在全国率先实现二次创业,产量达7.5万吨,占全国 的34%;淡水养殖产量达到218万吨。福建省近3年新增海淡水 养殖面积54万亩,新增产量达84万吨;海水养鱼异军突起,2000 年全省海水网箱养鱼总量达到51万箱,产量9万吨,其中大黄鱼 养殖超过30万箱,产值22亿元以上。浙江省、辽宁省把加速远 洋渔业发展作为渔业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到2000年底,浙江省 远洋渔业企业已发展到18家,生产渔船350艘,有近万名渔民在 全球三大洋、20多个国家海域作业,产量已达22万吨,已成为 全国远洋渔业投产规模最大、产量和效益最好的省份。辽宁省目 前有远洋渔业企业19家,2000年在外渔船272艘,产量19万吨, 产值13亿元。海南省海洋渔业连续两年以超过20%的增幅快速增 长,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名优品种海水养殖发展迅猛,在7.7万吨 的海水养殖产量中对虾即达2.3万吨。2000年海南省水产品总量 为83.1万吨,产值68.6亿元,平均吨产值8 200多元。广东和浙江等省针对中日、中韩渔业协定生效带来的影响, 普遍加大了海洋捕捞作业渔船调整力度。其中广东省2000年淘汰20 马力(1马力=0.735千瓦)以下作业渔船511艘,调改作业2400多艘。 浙江省财政对旧渔船一次性补贴5000~30000元,试行了渔船报废制度。今后10 年,该省每年将调减近海捕捞渔船1000艘,扶持引导5000名近海捕捞渔民转产转业。
(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大,后劲足
"九五"期间,广东、福建和浙江三省渔港基础设施得到明显加强,并以港口为依托形成水产品产销集散地。其中广东省投资5.6亿元,建成渔业码头4359米、防波堤4025米、拦沙堤3877米、护岸22576米,彻底改变了该省渔港基础建设落后的面貌;福建省共建成各类渔港20余 处;浙江省计划用10年建成17个一级群众渔港,12个二级群众 渔港,形成现代化渔港体系。五省还加强了海洋环境监测预报系统建设。广东省从1998年 开始,投资700万元建成了海洋与渔业资源监测中心,对海洋与 渔业环境监测能力不断增强。浙江省2000年4月经省编委批准成立 了省级海洋环境监测预报中心。此外,各省渔业种子工程、防灾 减灾体系建设也得到了明显加强。广东省海洋开发研究中心、省 级重点实验室、技术转移中心和产业化示范园的部分建设项目已 经启动,特别是国家级良种繁育中心已实现了水温、水质、水深 和饵料投喂自动控制,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平。
(四)水产品市场规模大,辐射广
广东极其重视水产品市场流通的龙头带动作用,制定了《实施水产品批发市场管理办法 细则》,推行水产品批发市场"统一登场、竞价拍卖",市场的交易行为得到规范。省里重点扶持了一批规模较大、辐射能力较强的批发 市场,2000年增加交易面积3.3万平方米,进场交易量145万吨, 成交额158亿元,扩大了水产品的市场容量。仅广州黄沙一个市 场年交易量即达18万吨、交易额70多亿元,成为拉动广东水产 业大发展的一个"火车头"。浙江省在瑞安市筹资1亿元以股份制 形式建成了占地近200亩的大型水产品批发市场,目前营业区已 全部招标出让,收回全部投资,并将于2001年5月1日开业。该省决定今后10年内重点建设一批国家级水产批发市场,使全省水产 品进场交易率达到50%,年交易量250万吨,交易额200亿元。 辽宁省在水产市场建设中积极发挥大型国有企业的优势和带动作 用。辽宁省大连海洋渔业集团公司所属的水产品交易中心已成为 北方地区最大的水产品交易市场和水产品集散地之一。拥有交易 面积1.34万平方米,固定资产净值1100万元,实行会员拍卖制,目前,交易会员近200家,客户数千家,市场辐射周边10余个省、 市、区,2000年交易量33万吨,交易额7亿元,实现利润630万元。 福建省福州水产批发市场年水产品交易额在全国同类专业批发市 场中名列前茅,目前已被确定为国家国内贸易局实施ISO9000质 量体系认证全国首批试点批发市场中惟一的一家水产品批发市 场。市场规划用地15万平方米,其中第一期8.7万平方米水产品 交易中心已于1998年上半年投入使用。该省将从2001年起着手建立 水产品电脑自动化交易系统,重点扶持建设符合HACCP要求的五 大水产品批发市场,鼓励发展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网上销售等 现代化营销方式,逐步向国际市场接轨。
(五)海洋综合管理起步早,规范化
广东省是我国较早开展海洋综合管理的省份。近年来,该省加大海洋综合管理力度,海 洋开发秩序明显好转,无度、无序、无偿用海的混乱局面得到初 步扭转。理顺了海洋主管部门同国土资源、水利、林业、交通等 部门的关系,明确了各类海域使用项目的收费标准和办法。同时 该省对用海面积较大和对海洋资源环境影响较大的围、填海和港口、旅游项目一律实行省级重点管理,在全国率先理顺了港口使 用海域行为。截至2000年底,广东省共发放海域使用证158本,发 证面积6173公顷,累计收取海域使用金2 300多万元,其中省级 审批累计征收海域使用金1800多万元已全额上缴省财政,专款用 于海洋综合管理。辽宁省大力推行海域使用许可和有偿使用两项 制度,2000年对全省近200家用海单位进行检查,加强管理,立案 处罚3家违规用海行为。海域使用费收缴取得历史性突破,2000年 达1600万元,仅大连市就突破1200万元。"九五"期间浙江省财 政每年安排海洋管理专项经费1000万元,以加大执法体系建设、 功能区划和规划编制、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管理能力显著增强。 福建省已投入4000万元正加紧建设"数字海洋"工程。3年内, 将投资7200万元建立和完善海洋空间地理信息系统和海洋信息服 务体系、海域和渔业资源动态管理信息系统、水产品市场流通、 海洋数据库、海洋行政管理系统以及海洋环境与渔业资源信息中 心项目建设。此外,福建和浙江两省正在加紧建设海洋防灾、减 灾与办公一体化的指挥中心。
二、经验与启示
沿海五省海洋经济发展许多方面已经走在全国前列,尤其是 在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勇于实践等方面给了我们21世纪抓好海 洋与渔业工作以重要的启示,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一)党委、政府把海洋开发和管理变成了自觉行动,实现了思想观念上的大跨越
党委、政府解放思想,高度重视海洋经济是沿海五省的一个共同特点。大力发展海洋与渔业 经济已经摆到了沿海五省区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变成了各级党委、政府的自觉 行动。广东省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先后有4位省级领导到山东省考察, 每次都将"海上山东"建设作为重点,每走出一次,就有一次大 动作。自1993年以来,广东省委、省政府已连续召开了4次高规格 的海洋工做会议,出台了一整套的政策措施。福建近几届省委、省政府领导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从"大念山海经"到建设海上 田园,从建设海洋大省到建设海洋经济强省,认识不断升华,出 台的政策含金量很高。浙江省明确提出南学广东,北学山东,1998 年全省第二次海洋经济工作会议前,省政府领导亲自带队到山东、福建和广东省进行考察学习,省委、省政府对发展海洋经济,建 设"水上浙江"形成共识。海南省近几年充分发挥海洋优势,大 做海洋开发的文章,该省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多次亲自到山东省 重点考察海洋经济,全省海洋事业呈强劲发展的态势。南方诸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从目标、任务的制定上也 显示出对海洋经济的高度重视和寄予的厚望。广东省提出,到2005 年海洋产业总产值达到3000亿元,年均递增15%,海洋产业增加值达到1500亿元,年均递增16%;到2010年,全省海洋经济贡 献率达到22%,初步建成海洋经济强省。福建省确定,到2005年 全省海洋产业产值实现2 100亿元,年均增长15.1%,海洋产业增 加值910亿元,年均增长14.6%,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5%; 到2010年,海洋产业产值实现4550亿元,增加值实现1900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0%,实现向海洋经济强省的跨越。浙江省提 出到2005年全省海洋产业产值和增加值分别达到1200亿元和500 亿元,年均递增率均为12%以上,力争海洋与渔业综合实力和总 体水平跃居全国前列。海南省确定将海洋开发作为"十五"期间全 省经济发展的3个主攻方向的第一个主攻方向,逐步把海洋经济 培育成为海南省的支柱产业和最强劲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认识和政策联动,促进了海洋经济的腾飞
高起点着眼,好政策配套,是沿海五省区海洋与渔业经济发展的又一个共同特点, 其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广东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 发展海洋渔业的决定》、《关于推进海洋综合开发的意见》等一系 列政策规定,省财政安排的海洋与渔业专项经费提高到9000万 元;"九五"期间该省鱼港建设投入就达5.6亿元,而山东省渔港建 设"九五"期间省财政基本没有投入。广东省人大刚通过的《建设 人工鱼礁的议案》提出2001—2010年省财政每年要安排4000万 元,市按1∶1配套,共8亿元建设人工鱼礁,与此相适应,建立健 全各种技术服务、病害防治、环境监测和苗种等配套服务体系。福建省"九五"期间,全省注入渔业发展资金达13亿元。1997 年以来,该省财政年均安排海淡水养殖补助、远洋渔业开发贷款 贴息、海洋综合开发、科技推广、渔业网具改造及农村水产补助 等13项专项经费总计达5 000多万元;省计委每年用于海洋与渔 业减灾、技术推广、病害防治、水产苗种四大体系建设的投入达2000多万元。特别是2001年财政预算各项专项资金增加到8 400 万元。该省即将出台关于加快海洋开发与加强海洋综合管理的若 干意见确定,"十五"期间省财政每年安排5 000万元海洋开发与 管理基金,用于开发与管理体系建设、扶持远洋渔业发展、海岛 开发建设和组织海洋科技攻关。浙江省政府新近出台的《关于加快渔业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规 定》,对该省"十五"期间渔业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渔业基础设 施和保障支撑体系建设、深化渔业科技体制改革、加强领导等5 个方面作了23条规定。省政府建立了全省远洋渔业和海洋开发管 理专项资金,省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2 500万元。
2001年初,海南省出台了《中共海南省委、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海洋渔业发展的意见》,海洋渔业投入力度一年比一 年大。该省1亿元的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中安排渔业项目8 300万元, 占开发资金的83%,渔业财政投入占大农业财政投入的40%。最近召开的海南省委三届六次全会提出,在"十五"期间重点突破, 整体推进,把海洋经济培育成该省支柱产业和最强劲的新的经济 增长点。
(三)坚持开发与管理两手抓,为推动海洋经济大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广东省摒弃重开发轻管理的做法,坚持可持续发 展战略,开发与管理并重,以大管理促大开发,大大提高了海洋 资源利用效率。首先,强化组织领导。省委、省政府赋予省海洋 管理领导小组统一负责海洋开发管理的职责,定期召开海洋管理 领导小组会议,全面分析海洋经济形式,协调各海洋产业的发展, 检查落实重大战略部署。其次,加强规划管理,统筹规划海洋开 发。2001年2月广东省政府正式颁布实施了《广东省海域开发利用 与保护总体规划纲要》。作为指导全省海洋开发与管理的纲领性文 件,该《规划纲要》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海域开发利用的基本原 则、总体目标和项目布局,对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海洋旅 游、海洋油气、滨海工业重大用海项目做出了具体安排。这也是 沿海省市第一个有关海洋开发与保护的规划。第三,加强监察执 法,维护海洋开发秩序。根据广东省委粤发[2000]1号文件精神, 2000年6月,广东省将省渔政海监检查总队和省渔船渔港监督管理 总队合署,在全国率先创立了"一个执法主体、一个领导班子、一 个窗口对外、一本证管理、一本账收支"的统一综合执法新模式, 全省已有98个市县(区)实现行政执法队伍的合署办公,形成了 强大的海洋综合执法合力。2000年以来,该省渔政海监总队先后组 织了4次执法大检查,依据《广东省海域使用管理规定》等法规, 严厉查处违规倾废案18起,无证开采海沙案件81起,违规围、 填海工程案件10起,有效地维护了海洋开发秩序。"九五"期间, 该省每年安排海洋开发管理基金1 000多万元,用于海洋保护管 理、海洋规划和大比例尺海洋功能区划编制、海洋管理信息系统 建设、海洋管理通讯、交通工具等基础建设,有效地改善了海洋 管理手段。为加强渔业执法的效能,在这次机构改革中,辽宁省 核定编制,将渔政队伍纳入公务员序列,实行省财政全额拨款。
(四)充分发挥第一生产力的推动作用,加快了海洋和渔业经 济的升级步伐
为解决海洋开发中存在的关键性技术难题,广东 省组织开展重大科技项目公开招标,围绕主要海洋养殖品种人工 繁殖和大规模种苗生产技术、抗风浪海洋网箱养殖技术、水产品 加工和质量检测认证体系研究等8大类技术组织攻关,并及时推 广应用科研成果,有效地提高了海洋与渔业开发的科技含量,如 罗非鱼片加工技术突破后,每年向美国加工出口1万多吨。而 一直困扰山东省淡水渔业发展的淡水鱼加工技术至今没有获得突 破。浙江省对海洋与渔业科研院所实行"一所两制",或成建制转 为科技型企业。科研与生产紧密结合,使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生 产力,突破了大黄鱼、踞缘青蟹等一大批技术领先、特色鲜明的 新品种。"九五"期间,该省补助2 000多万元,引导资金达4.6 亿元,对三大类123个科技示范项目给与重点扶持,极大地促进 了新型海洋产业的发展。"十五"期间该省财政每年安排700万元 进行海洋与渔业资源调查水产养殖容量调查研究,支持海洋综合 开发试验。省科技兴海资金在原来每年150万元的基础上进一步 增加。辽宁省大力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在改革的力度和范围上都 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从而加快了渔业科技进步,促进了科技成果 的商品化、产业化。如大连市鲍鱼杂交育种及病害防治技术的突 破,使得全市鲍鱼增养殖业重振雄风,2000年产量达270吨,接近 历史最好水平。
三、对策与建议
我们在考察过程中,充分感受到"海上山东"建设在全国影 响之大,反响之强烈,山东的经验已在全国沿海省、市、县开花结果,为此我们感到自豪。就山东省而言,山东的海洋产业门类齐全,海 洋经济迅猛发展,尤其是海洋渔业在产业化、群众渔业、出口创 汇、科技创新等方面仍走在全国前列。但是,我们也确实感觉到 沿海兄弟省份学山东动真的,来实的,在发展海洋与渔业经济过 程中,一步一个脚印,其领导重视程度、出台政策的力度、实际 工作进展等方面都超乎寻常。相比之下,山东省有关海洋与渔业的 高层会议少、政策少、渔业投入少,特别是在海洋与渔业执法体系 和手段建设、渔业基础设施建设、渔业保障体系建设和海洋与渔 业科技体系建设等方面的优势正在减弱,有的已经落后。这使我 们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感和紧迫感。21世纪之初,山东省海洋经 济发展面临着新的形势。我国加入WTO对山东省海洋经济发展既是 机遇也带来强烈冲击;中日、中韩渔业协定的生效对山东省海洋渔 业尤其是海洋捕捞带来巨大压力;国内沿海省市纷纷抢占海洋经 济发展的制高点,高速发展,后来居上,形势逼人。借鉴沿海五 省经验,结合山东省实际,我们准备认真学习,消化吸收,研究制 定山东省加强海洋综合管理,进行渔业结构调整,重点是发展远洋 渔业、深水网箱养鱼、名特优养殖,搞好水产品流通加工的工作 措施,着重建设资源保护、减灾防灾、质量标准、良种开发、科 技服务、市场流通等体系。我们完全相信有省委、省政府的正确 领导和支持,我们一定有信心、有决心将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发展推 上一个新水平。同时,请省委、省政府对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工作给 予进一步的重视和支持。建议近期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再认识,再提高,真正把发展海洋经济作为建设"大 而强,富而美"的新山东的重要经济增长板块来抓
(1)进一步提高对"海上山东"建设的认识。2001年是"海上山 东"建设战略提出10周年,又是"十五"计划起步年。建议各级 党委、政府充分认识到建设"海上山东"、发展海洋与渔业经济的 重要意义,在21世纪之初抓住机遇,真正将发展海洋经济作为重 要的新的经济增长板块,抓实、抓好。
(2)建议省委、省政府学习广东等省做法,由主要负责同志带 队,组织高层次代表团赴南方沿海省区专题考察学习海洋开发与 管理,通过走出山东看"海上山东",进一步感受南方海洋经济发 展的逼人态势,查找差距,制定措施,激励奋进。
(3)建议省委、省政府年内召开全省"海上山东"建设工作会 议,对加快"海上山东"建设进行再动员、再发动,并像广东一 样形成例会,两年开一次会议,分阶段、分步骤推进"海上山东" 建设,常抓不懈,抓出成效。
(二)抓紧制定并出台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加大对海洋与渔业的投入力度
(1)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重点搞好渔港和水产品市场的建 设。建议省计划、财政部门每年安排2 000万元,连续投入10年, 切实改变山东省渔港建设滞后的局面。建设3~5处大型的功能完善 的水产品批发交易市场,辐射和带动区域和产业经济的发展。
(2)加大对远洋渔业的投入。建议省、市、县按5∶3∶2比例 每年拿出2 000万元贷款贴息,扶持远洋渔船的建造、改造、引进 及资源调查等工作。成立远洋渔业调度指挥中心,建立管理协调 机制,以形成统一对外的全省远洋渔业形象,增强整体竞争实力。
(3)加大对海洋高科技产业开发投入。重点搞好渔业种子工程 建设、海洋生物工程技术开发的投入。建议理顺科研、投入体制, 设立海洋科技工程专家咨询机构,归"海上山东"建设领导小组 直接领导,对重点海洋科技、工程项目进行评估、论证。每年由 省财政拿出3 000万元,主要用于水产品种的改良、更新换代,新 品种的引进、繁育,苗种检疫防疫,病害防治。大力推进海洋生 物工程技术研究,加快成果的产业化。
(三)全面加强海洋与渔业综合管理
(1)加强海洋综合管理。理顺体制,加强海洋统一执法管理, 改变政出多门、五龙闹海的现状。加大对改变海洋生态环境的围 海、填海、污水排放和港口、码头、旅游等大型用海项目的管理,实行省级审批。完善海洋国土资源的出让、转让、拍卖等有偿使 用制度,维护国有资源的利益。抓紧开展海陆分界线的划定和海上勘界工作,消除社会不稳定因素。
(2)加强海洋与渔业法制建设。提升海域管理法规层次,尽快 将《山东省海域使用管理规定》由省政府规章上升为省人大条例。 加强海洋与渔业执法队伍建设,进一步理顺体制,尽快将海洋监 察和渔政执法队伍纳入公务员管理。
(3)设立海洋管理专项基金。省财政每年安排1 500万元,用于全省海洋资源调查和环境容量的研究、海洋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建立海洋防灾减灾指挥中心,建设海洋观测、海洋环境预报和 海洋灾害预警系统。建立海洋和海岸工程环境评审制度,加大对 渤海湾、莱州湾和胶州湾等重点污染海域的环境整治与恢复,严 格执行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
(原载于《蓝色的崛起》,海洋出版社2002年出版,与刘清真合作)


附:

沿海主要省份海洋经济发展专项情况
广东学山东八年实现大突破、大跨越

20世纪90年代初,山东省委,省政府在全国率先提出了向海洋进军 "开发半壁江山,建设海上山东"的发展思路,并将建设"海上 山东"确定为山东省两大跨世纪工程之一,至"八五"末山东省海洋 经济总量等诸多经济指标连续多年名列全国首位。建设"海上山 东"的提出在国内外产生了强烈反响,引发了沿海省市抢占海洋 经济制高点的竞争。尤其是广东省学山东,后来居上,海洋开发 与管理实现大突破、大跨越。2000年广东省海洋产业总产值达1 450 亿元(超出山东300亿元),海洋经济总量已连续4年超过山东名 列全国第一,且距离一年比一年大。广东发展海洋经济有以下主要特点。
一、大思路
广东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十分重视海洋与渔业工作,把 发展海洋经济作为该省新的增长点来抓,做到一年一大步,海洋 经济跳跃式增长。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 省委书记的谢飞同志就率团到山东省对"海上山东"建设进行专题 考察。随后几年间,先后有4位省级领导到山东省考察学习。每到 山东取一次经,广东就有一次大动作,自1993年以来,广东省委、 省政府已连续召开了4次高规格的海洋工作会议,出台了一系列 加快海洋产业发展的配套措施。广东与山东比较,尽管海洋开发 起步晚,但高起点、大思路、大手笔,海洋开发动真的、来实的, 海洋综合实力很快跃居全国首位;该省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九五"末海洋三次产业结构比山东高 出一个大档次。该省海洋开发目标宏伟,规划到2010年全省海 洋经济贡献率达到22%,比山东的10%高出一倍多。特别是2000 年广东省委、省政府确定把建设海洋经济强省作为广东省"增创 新优势、更上一层楼"、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突破口来抓,这 对21世纪广东海洋经济的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大政策
广东省海洋开发政策与目标配套。自1993年以来先后出台了 《关于加快发展海洋渔业的决定》、《关于推进海洋综合开发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规定,加大对海洋开发与管理的投入。每年财政安排的海洋与渔业专项经费达1.7亿元,是山东省财政投入2300万元的8倍。按照广东省人大通过的《关于加强渔港建设的议案》, 该省财政自1993年起每年安排2 000万元,市、县、乡各配套2 000万元,连续10年 共8亿元投入渔港建设。仅"九五"期间,全 省渔港建设投入就达5.6亿元。2001年广东省制定实施了《海域开 发利用与保护总体规划纲要》,为此,省财政从2001年起每年安排 1 000万元,用于提高海洋综合开发与管理的规范化管理水平。省 人大刚通过的《建设人工鱼礁的议案》提出2001-2010年省财 政每年要安排4 000万元,市按1∶1配套,共8亿元建设人工鱼礁, 进一步加强海洋资源环境的生态工程建设,促进全省海洋经济的 可持续发展。
三、大管理
广东坚持海洋开发与管理并重,采取有力措施实施规范化管 理,取得显著成效。以海域使用管理、海洋规划管理、海洋资源 环境管理、海洋监察管理为主要内容的海洋综合管理走在全国前 列,年收取海域使用金2 300多万元。广东在全省实施了行政执 法体制改革,实现了渔政、海监、港监、船检4项行政职能的执 法统一,在全国率先创立了"一个执法主体、一个领导班子、一个窗口对外、一本证管理、一本账收支"的统一综合执法的新模 式。为了加强科技投入的规范化管理,该省每年安排800万元(省 财政400万元、市配套400万元)的科技兴海项目基金公开招标。 广东极其重视水产品市场流通的龙头带动作用,制定了《实施水 产品批发市场管理办法细则》,规范市场管理,促进了渔业商品 生产的大发展。仅广州黄沙一个市场年交易量就达18万吨、交 易额70多亿元,成为拉动广东水产业大发展的一个"火车头"。
广东省海洋综合管理步入规范化轨道
近年来,广东省摒弃重开发轻管理的做法,坚持开发与管理 并重,不断加大海洋综合管理力度,无序、无度、无偿开发海域 的局面得到根本扭转,初步建立起了海洋管理的新秩序,海洋经 济呈现有序开发的态势。
第一,强化海洋意识,全省上下把海洋综合管理摆上了突出 位置。"九五"期间,省八次党代会和省委、省政府召开的全省 海洋工作会议,确立了一手抓开发、一手抓管理和以抓管理促产 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提出了海洋综合管理的指导思想、具体目标 和主要措施。以海域使用管理、海洋规划管理、海洋资源环境管 理、海洋监察管理为主要内容的海洋综合管理得到全面加强。在 本次省政府机构改革中,该省海洋主管部门增加了200海里专属 经济区巡航监督职能。"九五"期间,该省每年安排海洋开发管 理基金1 000多万元,用于海洋保护管理、海洋规划和大比例尺 海洋功能区划编制、海洋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海洋管理通讯、交 通工具等基础建设,有效地改善了海洋管理手段,为建立海洋管 理新秩序奠定了基础。
第二,统筹规划海域使用,建立海洋开发新秩序。经省政府 批准,2001年2月广东省正式颁布实施了《广东省海域开发利用与 保护总体规划纲要》。作为指导全省海洋开发与管理的纲领性文 件,该《规划纲要》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海域开发利用的基本原 则、总体目标和项目布局,对重大用海项目做出了具体安排,为 全省海洋综合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第三,强化海域使用管理,杜绝无序、无度、无偿用海的混 乱局面。广东省是全国最先开展海域使用管理的省份之一。自1996 年起,该省政府相继出台了海域使用管理、海域使用金征收管理 办法、铺设海底电缆管道管理规定等省政府规章。理顺了同土地、 水利等部门的关系,并进行了海域堪界。省里加大对重大用海项 目的审批力度,对所有围、填海项目和大型港口码头、旅游用海 项目直接由省政府审批发证。2000年,该省在全国率先突破了港口 使用海域审批,建成了省级海域使用管理信息系统。截至2000年底, 广东省共发放海域使用证158本,发证面积6 173公顷,累计收 取海域使用金2 300多万元,其中省级审批征收海域使用金1 800 多万元,已全额上缴省财政,专款用于海洋综合管理。
第四,加强海洋监测、监视,切实保护海洋环境。2000年,省 政府制定了《广东省海洋与水产自然保护区10年建设规划方案》, 为加强海洋与水产自然保护区建设提供了重要依据。1998年广东 省投资700万元建设了省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中心。该中心的建 成增强了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和海洋灾害预报能力,特别是在赤 潮的性质、范围和灾情等方面的动态监测,有效地降低了海洋灾 害对渔业养殖生产造成的损失。
第五,严格海洋监察执法,切实维护海洋开发秩序。为适应 海洋综合管理的需要,经省编委批准,组建了广东省渔政海监检 查总队,市、县分别成立了渔政海监支队和大队。到目前为止,省、市、县三级海洋执法队伍已全部建立,共有人员1 800多人, 执法船舰260多艘。根据省委粤发[2000]1号文件精神,2000年6 月,广东省将省渔政海监检查总队和省渔船渔港监督管理总队合 署,在全国率先创立了"一个执法主体、一个领导班子、一个窗 口对外、一本证管理、一本账收支"的统一综合执法新模式。全 省已有98个市县(区)实现行政执法队伍的合署办公,形成了强大的海洋综合执法合力。2000 年以来,该省渔政海监总队先后组织了4次执法大检查,依据《广东省海域使用管理规定》等法规,严厉查处违规倾废案件18起,无证开采海沙案件81起,违规围、 填海工程案件10起,有效地维护了海洋开发秩序。如湛江市对 海洋污染的查处敢于碰硬,3年累计查处海上污染案件14起(其 中国际案件3起,共索赔200万美元,770万元人民币),有力地 维护了法律的尊严,树立了海洋监察队伍的形象。
海南省委、省政府把海洋开发作为第一主攻方向
"九五"期间,海南省高度重视海洋开发,党委、政府联动, 政策倾斜,目标宏伟,资金到位,高起点,高效益,海洋产业尤 其是海洋渔业实现了大突破。海南省是全国海洋面积最大的省份,也是地处热带的省份,辽阔的海域蕴藏着丰富的渔业资源、油气资源和旅游资源,具有 发展海洋产业尤其是海洋渔业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为了尽快改 变海南省渔业的落后地位,将海洋渔业培育成优势产业,海南省 委书记杜青林、省长汪啸风、省委副书记王广宪等领导于1998 年3月赴山东省专项考察海洋渔业。随后,分管渔业工作的韩至 中副省长带领沿海市(县)委书记到山东、浙江考察学习海洋渔 业的发展经验。同年8月,省委、省政府领导在统一思想的基础 上,制定了《中共海南省委、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海洋渔业 发展的若干意见》(琼发[1998]15号)。该意见明确了海洋渔业的 优势产业地位,提出了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目标,并就切实做好 海洋渔业发展规划,实施科技兴渔战略,形成充满活力的开发机 制,制定优惠政策,加强对海洋渔业工作的领导等5个方面进行 了具体的规定。该文件出台一年后,韩至中副省长又亲自带队围 绕文件的落实情况进行全面调研。省委、省政府针对海洋渔业发 展中的变化和存在的问题,2000年1月6日又出台了《中共海南 省委、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海洋渔业发展的意见》(琼 发[2000]3号)。两个文件的出台极大地调动了海洋渔业工作者的 积极性,全省海洋渔业发展出现勃勃生机。为此,省委、省政府 决定2001年5月份召开由各市(地)委书记、市长参加的海洋渔业 现场会,届时省委书记、省长将亲临现场并讲话,总结推广先进 经验,推动全省海洋渔业再上一个新台阶。随着两个"意见"的出台,海洋渔业投入力度一年比一年大。 全省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共1亿元,其中安排渔业项目8 300万元,农林项 目仅为1 700万元。渔业财政投入占大农业财政投入的40%(包括 鲍鱼苗基地1 200万元、水产苗种基地800万元、低位池改造700 万元等共计3 450万元)。由于政策倾斜,海洋渔业连续两年以超 过20%的增幅快速增长,经济效益显著提高。特别是名优品种养 殖发展迅猛,在77 000吨的海水养殖产量中优质虾类即达23000吨。2000年海南省水产品总量为83.1万吨,产值68.6亿元,平 均吨产值8200多元,比山东省4 700元翻了近一番。渔业经济贡献 率名列全省前茅。2000年海南省渔业增加值44.9亿元,占大农 业增加值196亿元的23%;渔业产值增加额占大农业产值增加额 的42%,占全省国民经济增加额的18.1%。最近召开的海南省委三届六次全会提出,在"十五"期间将 海洋开发作为该省进一步突出加快发展和结构调整的三个主攻方 向的首位来抓,采取有效措施,规划先行,重点突破,整体推进, 注重综合效益,把海洋经济培育成该省支柱产业和最强劲的新的 经济增长点。
认识与政策联动福建省加速向海洋经济强省迈进
福建省委、省政府对海洋与渔业经济的认识不断升华,政策 的引导力度不断加大,全省海洋与渔业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福建近几届省委、省政府领导对海洋与渔业经济非常重视。20世纪 80年代,省委书记项南就提出福建要"大念山海经"的构思;随 后,继任省委书记陈光毅指出,福建不是"八山一水一分田",而是 "六水三山一分田",在全省掀起了共建"海上田园"的热潮;贾庆 林任省委书记后,省委做出了"再创海上优势,大做海的文章, 建设海洋大省"的重大决策,把"发展蓝色产业,建设海洋经济 大省"作为福建省实现"九五"计划的战略突破口来抓;省委六 届十次会议、省人大九届四次会议又提出了"建设海洋经济强省" 的战略目标。随着省委领导认识上的不断飞跃,省委、省政府及时出台了相 应的配套政策,以促进海洋产业的快速发展。1997年省政府出台了 《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水产支柱产业的决定》;1998年10月,省 委做出《关于进一步发展海洋经济的决定》,省政府又制定了关 于贯彻省委决定的实施意见。两个"决定"及实施意见出台后,省计 委、省财政对海洋产业尤其是对海洋渔业的投入扶持力度加大。 1997年以来,省财政年均安排海淡水养殖补助、远洋渔业开发贷 款贴息、海洋综合开发、科技推广、渔业网具改造及农村水产补 助等13项专项经费总计达5 000多万元;省计委每年用于海洋与 渔业减灾、技术推广、病害防治、水产苗种四大体系建设的投入达2 000多万元。特别是2001年财政预算各项专项资金增加到8 400万元,是山东省专项经费2 300万元的3.6倍。政策扶持促进了福建省海洋渔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九五" 期间,福建省海洋产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9%,海洋产业增加值年 均增长18%,海洋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2000年福建省海洋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的11.7%(山东省海洋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 重为6%),其增幅高于GDP增幅的5个百分点。海洋主要产业快 速发展,"九五"期间,海洋水产品产量年均增长15.9%,港口货物吞吐量年均增长10.3 %,海洋船舶制造吨位年均增长25%,接 待境外旅游者年均增长14%。海洋产业结构层次不断优化提高, 2000年该省海洋一、二、三产业的比例为31∶17∶52,成为全 国产业结构层次最高的省份之一。同时,海洋科技水平不断提高, 海洋外向型经济取得新进展。福建省新近出台的"十五"和2010年海洋产业发展纲要提 出的海洋产业总产值、增加值的战略目标是:2005年全省海洋产 业产值达2 100.3亿元,年均增长15.1%;海洋产业增加值达910.5 亿元,年均增长14.6%,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00年的 11.7%提高到2005年的15%。到2010年,海洋产业总产值4 550.7 亿元,年均增长16.7%;海洋产业增加值1 900.2亿元,年均增长 15.85%,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20%(这个比例比山东的10%高出 一倍)。为了保证规划纲要目标的实现,福建省委、省政府近期 将出台《关于加快海洋开发与加强海洋综合管理的若干意见》, 以加速实现由海洋大省向海洋经济强省的跨越。
福建省着力发展水产支柱产业三年大见成效
近几年来,福建省把海洋水产作为全省的重要支柱产业来 抓,加强领导,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省政府于1997年做出了《关 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水产支柱产业的决定》(闽政[1997]18号)(以下简称《决定》),极 大地促进了水产业的发展,该《决定》从统一思想认识、明确目 标任务、把握发展重点、加大改革力度、实施全方位对外开放、 多渠道增加投入、实施科教兴渔战略、拓宽生产领域、强化管理、 加强领导等10个方面做出了明确规定。《决定》的出台,为福建 省由渔业大省向渔业经济强省的跨越奠定了重要的政策基础。近3年来,福建省认真落实《决定》,渔业经济快速增长, 一年一大步,渔业经济在全省国民经济中的显示度明显提高。到 2000年,全省水产品产量已达528万吨,比"八五"末增长66%, 年均递增10.7%;水产业总产值达575亿元,年均递增17%。水产 业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由"八五"末的6.5%迅速提高到8.23%; 渔业产值占大农业的比重由"八五"末的26.3%上升为33.05%。 渔业综合实力由原先全国第四位跃居第三位,增长幅度名列全国首位。渔业法制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省人大和省政府相继出台了 《福建省浅海滩涂增养殖管理条例》、《福建省重要水生动物苗种 和亲体管理条例》和《福建渔港管理办法》等地方性法规和规章, 为依法兴渔创造了良好条件。渔业投入大幅度增加,渔业产业化 进程大大加快。"九五"期间,全省注入渔业发展资金13亿元, 海淡水养殖跳跃式发展。3年新增海淡水养殖面积54万亩,新 增产量达84万吨。海水养鱼异军突起,2000年,全省海水网箱养 鱼总量达到51万箱,海水养殖总量9万吨,其中大黄鱼养殖超 过30万箱,产值22亿元以上。水产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明显 成效,二、三产业产值达255亿元,是"八五"末的3.7倍。渔 业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全省投资2.5亿元,建成一级渔港5 个,二级渔港4个,三级渔港13个。此外,水产苗种、减灾、 技术推广、病害防治等几大体系建设都得到了加强,还建成了一 批水产品专业批发市场。
福建省启动"数字海洋"工程
以大力推进新型海洋产业跨越式发展,促进海洋信息市场发 育,实现海洋经济和管理信息化为目的的福建省"数字海洋"工 程已全方位启动。
"数字海洋"工程是"数字福建"的4个重点工程之一,已 被列入"十五"期间福建省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其主要目标 是:建立和完善海洋空间地理信息系统和海洋信息服务体系,实现 海洋信息资源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可视化和资源共享,全 面提高海洋管理能力和控制力,实现海洋信息产业的社会化和服 务化。省政府要求"数字海洋"工程要按照统筹规划、政府主 导、统一标准、联合建设、互连互通、资源共享的发展方针,大 力推进海洋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强海洋信息技术的引进,实 行海洋监测新技术和信息技术一体化。2001—2004年,福建省"数字海洋"工程确定投入7 200万元,全面完成海域现场自动监测系统、大比例尺海洋功能区划、 海域和渔业资源动态管理信息系统、水产品市场流通、海洋数据 库、海洋行政管理系统以及海洋环境与渔业资源信息中心项目建 设。目前,该省已投入4 000万元,其中投入400万元进行的 大比例尺海洋功能区划编制已接近完成、投入400万元建设海洋 环境监测预报系统、投入3 200万元进行台海渔业资源动态管理 系统开发。全部资金来源:国家"863"计划扶持2 000万元,利 用世界银行贷款3 000万元,省级财政预算2 000万元,省海洋与 渔业主管部门自筹900万元。福建省"数字海洋"工程的实施, 将大大提高其海洋开发与管理的现代化和科学化水平,为建设海 洋经济强省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持。
浙江省提出建设"水上浙江"发展新思路
近几年,我国重点渔业产区--浙江省南学广东,北学山东, 重政策,求实效,全省海洋与渔业经济一年一大步。在近日以省 委、省政府名义召开的500余人参加的全省海洋与渔业工作会议 上,浙江省进而提出了建设"水上浙江"的发展新思路,确定了 "十五"期间海洋与渔业发展的规划目标,出台了加快全省渔业 经济发展的新政策,以确保该省渔业综合实力和总体水平跃居全国前列。浙江省人民政府新近出台的加快渔业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规 定,是继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海洋开发若干 政策规定(省委[1998]14号文件)之后的又一个重要政策性文件。 文件对该省"十五"期间加快渔业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 务,渔业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渔业基础设施和保障支撑体系建 设,深化渔业科技体制改革,加强领导等5个方面作了23条规 定。该文件内容涵盖面广,含金量高,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强。这 一文件的实施必将促进"水上浙江"的快速发展,将对山东省渔业 经济在全国的龙头地位提出新的挑战。该文件把扶持发展远洋渔业和加快渔业结构调整作为今后5 年渔业经济发展的重头戏。为巩固和发展该省远洋渔业在我国的 领先地位,抢抓机遇,为渔业经济发展寻找新的增长点,该省在 "九五"期间省财政每年安排400万元(其中300万元用于新渔 场开发贷款贴息,100万元用于技术培训和国际交流)扶持远洋 渔业发展的基础上,省政府决定省财政每年再增加贴息贷款500 万元和减免税收等政策,并将于近期召开全省远洋渔业发展会 议,专题研究远洋渔业发展和出台新的扶持政策。该省到2000 年底已拥有远洋渔业企业18家,生产渔船350艘,近万名渔民 在三大洋、20多个国家海域作业,年产量达22万吨。"十五"期 间该省远洋渔船将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产量比"九五"期间翻一 番。今后5年,浙江省把加速水产养殖发展作为渔业结构调整的 主攻方向。"十五"期间,仅省财政每年将安排1 000万元用于发 展浅海养殖项目的贷款贴息。该省应对中日、中韩渔业协定对其 海洋捕捞业的挑战,加快压减渔船步伐。"十五"期间每年安排500 万元专项资金扶持压减1 000条渔船和安排5 000名捕捞渔民转产转业。此外,该省对深化水产品保鲜加工,搞活水产品市场流通, 开发休闲渔业,培植渔业龙头企业,加强海洋开发与管理,加大 渔业科技攻关投入,建设标准渔港,建立海上抢险救助责任制, 以及加快水产种苗繁育、建立海洋渔业监测预报和完善水产品质 量监督检验等三个体系建设等方面都作了政策规定。

(在山东省内部情况通报上刊发)

2004年8月10日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