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邑抢占先机培育“蓝色经济”隆起带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潍坊首家秸秆发电厂安利兴生物质发电项目正式并网发电、拥有17项国内首创专利技术的瑞其能风力发电机组成功下线……随着一个个高新技术项目的建成达效,昌邑“蓝色经济”发展迈出矫健步伐。
目前,投资1亿美元的泉鑫化工、投资11.6亿元的丁辛醇等46个总投资109亿元环环相扣的工业项目已“抢滩登陆”昌邑沿海经济开发区,这些项目既有240万吨纯碱、12万吨离子膜烧碱等基础化工项目,更有染料和医药中间体等高科技项目,成为当地项目最聚集,产业链条最完善、发展速度最快的经济增长平台。与此同时,石油化工业重点发展下游精细化工产品,计划三年内完成投资105亿元,今年投资24亿元,实施莱州至昌邑输送管道等7个项目。力争用3至5年时间,在昌邑形成盐及盐化工、石油化工两大沿海化工产业,打造千亿元规模的高端化工产业集群。此外,利用增值税转型的有利时机,全力抓好机械制造、纺织服装、食品加工三大传统优势产业的改造提升和转型发展,技改投入年均增长30%以上,加快由低档产品向高档产品、由粗加工向精密件加工转变,努力打造千亿元级的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明显的临海区位优势,也为昌邑在“两区”建设中抢占先机创造了条件。昌邑北部的下营港多年来仅作为渔港来运营,且运输能力有限,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沿海开发需求。为改变临海不通海、临港不用港的现状,该市将投资15.7亿元,对下营港进行改建扩建,建设潍坊东港,与周边的大连港、莱州港等相连通,年吞吐量达到1000万吨。同时配套建设物流园、交通运输网络、住宅、商务、教育等公共服务设施,把下营港区建成沿海开发的后方基地。同时,该市大力发展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和生物质发电,逐步形成配套完善的电力能源产业链,年发电量达到20亿千瓦时,为两区建设提供充足的电力支持。
为加快区域经济发展,该市以沿海临港区域为纵深,把昌邑作为一个整体融入“两区”建设中,坚持以海带陆、海陆一体、协调发展,把沿海板块作为蓝色经济发展的主战场,按照蓝色经济的发展要求,在海洋经济发展、海洋资源科学开发、海洋优势产业培育方面全面推进;把城区板块作为两区建设的最大服务平台和载体,抓好现代服务业和社会事业发展,不断提升城市品位,打造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城区;把昌南板块作为“次中心”,发挥良好的区位交通优势,积极接受青岛、潍坊辐射,加快纺织、仓储、物流等产业发展,扩大风力发电设备、高能锂电池新能源产业规模,实现三大板块齐头并进。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