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昌邑:北部沿海经济开发角力蓝色经济核心区

来源:安徽广播网   发布时间:2015-05-21 02:09:14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昌邑市沿海经济发展区位于山东半岛中部,地处潍坊、烟台、青岛三市交汇点。目前,开发区已初步形成以海洋化工、临港物流、传统产业聚集的北部沿海工业隆起带,欲全力打造300平方公里生态区和150平方公里项目区的北部沿海生态产业区带,实现沿海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循环发展。

据了解,北部沿海发展区分为东中西三个板块,东部是卜庄项目区,中部是下营港临港物流、休闲度假区,西部是龙池项目区和柳疃项目区。随着发展区的不断建设,现已形成以医药、染料、石油化工为主体的产业集群。

目前,发展区已签订招商引资合同项目50多个,总投资额150亿元,其中,过亿元项目14个,过10亿元项目4个,有20多个项目已建成投产,正在建设项目15个,准备开工建设项目16个。

发展区初具规模

曾经,偌大发展区只是一片无人问津的荒滩地。

最具有前瞻目光的,无疑是以昌邑市委书记马跃启为首的决策者们。他们响应全市人民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呼声,实行工作重心向北部转移、领导力量向北部倾斜、资金项目向北部集中,举全市之力,加快北部沿海开发。

最能品味其中酸甜的,则是发展区的创业团队。他们开拓创新,排除艰难,勇往直前,为建设“海上新昌邑”呕心沥血。

不难了解到,发展区从起步至今,带领这一创业团队的正是现任中共昌邑市委常委、昌邑市沿海经济开发办公室党工委书记张天辉。

谈及发展区的初创阶段,张天辉书记感触颇深。他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说,2005年初,他来到这片陌生而又凄凉的广阔滩涂地上开始了创业生涯。按照上级指示精神,要用这片土地打造成未来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核心先行区。他当时理解为,就是要建成一个环保和海陆互动统筹发展的北部沿海经济新区,要充分利用好沿海的港口、海水和淡水,一定要做到保护好海、用好海、管好海。

正如他理解的那样,发展区沿着这条途径安全、有序、健康发展。

招商与服务并举

对于脚下这片土地,从陌生到熟知再到热恋。昌邑市北部沿海开发的开拓者们经历了4年的打拼,终于开拓出了一块“投资热土、创业宝地”。

他们通过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的原则,精心组织开展好招商活动,今年上半年共派出招商引资小分队12人次,分别赴南京、嘉兴、厦门、福州、广州等地招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开发办还借助行业协会、企业家组织的力量,切实增强招商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另外,在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基础上,昌邑市高效利用各种招商资源,加快形成政府推动、企业主体、专业招商为主、全社会积极参与的招商新格局。同时,进一步强化企业在招商引资中的主体地位、主力军作用,把企业推向招商一线,务求在以企引资、以商引商上取得更大的进展。

招商小分队还在工作中始终牢固树立“服务就是招商”的理念,对外来企业、新上项目,组织专门人员从立项审批、注册登记、开工建设、投产达效等全过程实(博客)行跟踪服务,及时解决企业和项目从引进到投产达效过程中遇到的一切困难和问题,确保项目引得进、留得住、搞得活、做得大,真正把发展区建设成“服务的高地,政策的洼地,创业的宝地”。同时,形成快速推进的工作机制,促使在谈项目早签约,签约项目早开工,开工项目早投产,投产项目早达效。

村民与企业共赢

面对如今热火朝天的工业开发现状,创业者们却始终忘却不了当初的场景:站在遥无边际的滩涂地上,他们接下来要面对的是“眼前一片荒地,需要一套政策,建立一支队伍,完善一项机制”。面对遥不可及的宏伟目标,这个团队坚定信心,咬紧牙关,力争在奋斗中去实现目标。

事实上,与过去相比,现在发展变化的巨大反差,已证明了他们当初的发展理念。

据张天辉书记介绍,首先,是他们的事业在变。4年前,面对数十平方公里的大片荒地开发,他们的团队总资产仅一辆车和5万元,而如今,团队扩编至40人。土地已经由“废”变“宝”,目前,沿海新区入驻大项目型企业46家,占地面积规模已达3平方公里。其次是生产在变,化工大项目的落地助推了当地从以往的卖资源到卖成品的蜕变。最后是环境在变,严格的环保监管制度,使入驻的化工企业非但没有污染环境,相反,当地环境变得更为环保,有力保障了生活在北部沿海地区近6000渔民的生存环境改善问题。

为此,他们每月都要忙中抽闲,组织发展区周边的村干部集中座谈一次。通过座谈会综合了解当地村民们的生产、生活、健康、就业和收入情况。恳谈中他们暗自在内心提出了另外一个奋斗目标——就是让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农民彻底走出农业,换一个活法。

这一目标虽远,但已渐行渐近。

居住在发展区周边的小韩家村村民老马欣慰地告诉记者,现在农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人均年纯收入可达到1.3万元。开发办为当地村民的收益考虑得很周到,入驻当地企业的一些土建工程、园区绿化、道路维护、管道铺设等尽可能交由当地具有工程资质的施工企业来承接,这样给当地村民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和岗位。同时,开发办主动与山东潍坊职业学校等机构合作,对吸纳到发展区中企业的当地务工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企业则按相关政策给务工者办理保险和应有的福利待遇。在开发办和企业共同努力下,保障了当地每一位进企业的务工者每月工资不低于1200元,全年不低于2万元的收入。

企业实现扩能增效 值得注意的是,发展区规模的快速壮大,直接受益的不仅仅是周边居住的村民。先期入驻发展区中的企业,更是切身体验到优越的政策环境和强劲的扶持力度,助推了企业的发展动力,部分企业纷纷加大了投资力度。

据了解,山东博斯滕醇业公司投资11.6亿元新建油汽深加工项目;山东汉兴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准备投资2500万元建设汉兴医药省级研发中心,其中,6000平方米的汉兴医药研发综合大楼正在进行图纸设计,计划年内开工建设;山东昌邑四方医药化工有限公司投资1000万元,新建抗癌药中间体项目。目前,该项目设备已开始安装;潍坊泉鑫化工一期工程3000吨石油助剂项目已建成试投产,拟继续追加投资2亿元,扩产至10000吨,并建设油田化学品项目和水处理项目。开发区明年项目储备达18个,预计投资25亿元。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