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
杨毅:中国国防大学海军少将
叶自成:北京大学中国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导
宋晓军:知名军事专家、《舰船知识》杂志主编
李国强:中国南海问题著名历史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边疆史地研究中心副主任
《国际先驱导报》:中国东海、南海地区频亮“红灯”,这是日本、菲律宾等国家采取的一种“蚕食战术”吗?
李国强:这并非偶然,这是我周边国家长期以来不断强化其海洋权益、实施其海洋发展战略、与我争夺海域主权的必然结果。无论是中日之间的钓鱼岛问题,还是中菲之间的黄岩岛问题,双边的分歧由来已久,争议始终不止,争端时有发生。近期频发的事端,是有关国家为谋求自身权益所采取的行动,这些行动一方面对中国的主权产生了极大的侵害,另一方面是有关国家在钓鱼岛或南海宣示主权、攫取海洋权益的重要步骤。
叶自成:中国的一些邻国在中国的海洋权益领域挑衅中国的利益其实已经有很长时间了,它们并不是因为最近有什么特殊的原因才发生的。可以预计,这种挑衅今后还会不断发生,我们应当对此有长期准备和筹划。在这个大前提下,再来看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内发生的这些挑衅行为,就不会觉得有什么特殊的原因,也不需要其他的原因。昨天是日本,今天是菲律宾,明天可能是越南,大后天又有可能是别的什么国家。
《国际先驱导报》:中国提出“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原则是否已被他国忽视?
李国强:这不是一个具有法律效力的原则,只是一个过渡性方案,对南海周边国家没有必然的约束力,而这些国家在对这一原则的理解上也存在差异,每个国家都会从自身的利益出发,来维护其主权地位。我认该原则是目前保持南海地区稳定、逐步解决南海争议的一个重要基石。这一原则与维护我南海权益所采取的其他措施是不矛盾的。当然根据南海形势的变化,不断丰富“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内涵,并及时调整我们的战略是十分必要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出发点是要解决南海的合作问题,所以中国海军在其中无需发挥直接作用。
杨毅:“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有一个前提,就是“主权归我”,这意味着,中国在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方面的原则立场是坚定的,也是不能妥协的。一些国家的政客认为中国追求和平发展,顾及国际形象,不敢过度反应,于是不断试探侵蚀中国的国家利益,认为中国软弱可欺,这种看法和做法是十分危险的。中国主张通过外交手段、友好协商解决领土纷争,即使暂时解决不了也不要恶化局势。如果动辄使用武力,不但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还会激化矛盾。但是,强大的军事力量是维护国家利益的后盾,中国海军是防止其他国家肆无忌惮侵蚀中国海上利益的强大威慑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