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岸赤潮300平方公里

近岸赤潮300平方公里

来源:南方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5-05-21 02:11:26 

近日,香洲码头海域部分海水呈现出深褐色。 珠海特区报 记者 吴长赋 摄

海水变色引起钓鱼市民的关注。 珠海特区报 雁行 摄

昨天,市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召开媒体沟通会,通报珠海近岸水域赤潮有关情况,并给出防范建议。报告称,经现场海水采样分析,本次近岸赤潮,因旋沟藻过度繁殖引起,面积300平方公里。

据介绍,珠海近岸海域海水变色引起相关部门高度重视,日前,由省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中心、市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中心、暨南大学专家学者以及广东省渔政总队珠海支队相关人员组成联合调查组,对珠海近岸藻类过度繁殖开展现场跟踪监测。调查组沿野狸岛—香炉湾—淇澳岛东—内伶仃—九洲港—湾仔路线展开巡航监测。现场观察到,巡航所经海域海水大部分呈褐色或深褐色,呈条块状或斑块状分布。经现场采样分析,显微镜下,样本浮游植物优势种为旋沟藻;藻类过度繁殖水域,叶绿素指标偏高,溶解氧指标较低,ph值指标在9.0-9.5之间,属偏高范围。站位观测结果推断,本次藻类过度繁殖面积较大,近300平方公里。截至目前,调查组没有收到由于藻类影响造成的养殖生物大量死亡报告。

南中国海赤潮学会常务理事,暨南大学教授江天久介绍,引起本次赤潮的旋沟藻属可引发红潮的藻类浮游植物,群落呈链状,毒性较弱。江天久告诉记者,我国赤潮频发海域主要为长江口海域、渤海湾海域及珠江口海域。旋沟藻多见于韩国海域。赤潮发生的原因错综复杂,有自然原因及人为因素,与社会经济发展、工业污染等密切相关。江教授分析,赤潮的危害主要有几大类,大量赤潮生物集聚鱼类鳃部,造成鱼类缺氧窒息死亡;赤潮生物死亡后,藻体在分解过程中大量消耗水中溶解氧,导致海洋生物因缺氧死亡,同时还可能释放出大量有害气体和毒素,污染海洋环境,破坏正常生态系统;鱼类吞食大量有毒藻类而死亡。

专家建议

养殖户可迁移沉放网箱

记者从相关部门获悉,目前,距桂山海域最近的赤潮斑块位于桂山岛西北方11.7海里处。由于本次赤潮发生的区域主要为非海水养殖区,尚未造成养殖鱼类的大量死亡。在未来的数日内,随着天气情况变化,或有利于赤潮生物的生长繁殖,赤潮条块可能向东南方向桂山海域扩散和移动,也不排除向西南澳门-横琴岛海域发展。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将有可能危及桂山海域、横琴海域的养殖生物。

据悉,市环境监测中心已通知桂山镇,密切注意桂山养殖区西北方向近日的水体变化,加强日常监测管理,每日取水样送珠海市监测中心检测藻类指标。根据赤潮现状及发展趋势,建议采取防灾减灾应急措施:加强水体质量和藻类生物体种类和数量的监测,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桂山岛和横琴岛附近海域养殖户做好防范准备,以减少赤潮对养殖生物的危害。专家建议,最实际、最有效的规避赤潮影响措施是,指导水产养殖户迁移、沉放养殖网箱;根据赤潮毒素情况,采取禁捕、封闭和转移等;赤潮消退后,指导渔民进行灾后恢复生产等。(珠海特区报 记者 陈翩翩)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