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政协委员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建言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人民网青岛
一是海岸带地质灾害频发。山东海岸带地区地质灾害类型多、危害大,严重制约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1)海水入侵。目前山东沿海共有19个县(市、区)发生海咸水入侵,入侵面积共计
(2)地面沉降。地面沉降主要形成原因是深层地下水开采和油气开采。如1981年为解决青岛市区的用水问题,在大沽河两岸大量抽取地下水,致使
(3)风暴潮灾害。风暴潮影响涉及山东省整个沿海地区,但受害最重的是渤海湾与莱州湾沿岸,以温带风暴潮为主要类型。羊角沟是增水最大的地段,最大增水量达到
(4)海岸侵蚀。据统计山东省沙质海岸带70%以上岸段遭受侵蚀,50%以上的泥质海岸遭受侵蚀。近些年黄河水沙量显著减少,黄河三角洲海岸出现明显的侵蚀后退现象。如在黄河三角洲孤东岸段,1998~2003年,孤东整个测区平均蚀深达
二是水资源严重不足。山东省属严重缺水地区。当地淡水资源总量为303亿方,仅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1%,人均水资源占有量334方,不足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6,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25,属于人均占有量小于500方的严重缺水地区。特别是胶东半岛和黄河三角洲地区,因缺水而造成停产、限产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制约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三是环境污染形势严峻。主要河流污染比较严重,部分河流大部分时间已经变成排污沟,沿河的污灌现象相当普遍,水土环境恶化。地下水污染也呈逐渐加剧之势。如淄河、孝妇河、织女河、小清河等河流(均流经淄博--潍坊地下水超采区)沿岸地下水质监测表明,地下水已被严重污染,许多有害成分严重超标。地下水的污染,将在相当长时间内都难以消除。地下水质恶化,给当地居民生活造成极大危害,也使可利用的水资源量减少,加剧了水资源供需矛盾。
四是生态环境压力增大。沿海地区的快速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给海岸带和海洋造成巨大环境压力。导致山东省海洋环境污染的污染物质主要来自工矿企业、农业、生活、港口、船舶、油田等污染源。目前,山东海岸带普遍存在"不可持续发展"现象。海滨岸线和土地资源面临城市扩张带来的巨大压力和无序开发的风险。这突出表现在:圈占海滨岸线和土地的现象不同程度的存在;不合理的开发活动严重破坏了海岸带湿地生态环境,如围滩造田、围滩养殖等破坏了鸟类栖息和觅食场所;海洋和淡水过度捕捞等都对湿地环境造成了重大影响。
五是用海盲目、分散、粗放。过去由于缺乏规划引导,用海业主不知道那个地方适宜填海,那个地方不适宜填海,往往造成用海盲目,分散、粗放。在针对目前海岸带环境,需要制定综合的地质调查方案,引导近海海域资源科学适度利用,保护海岸带湿地生态环境,为海岸带工程提供准确的基础地质资料和业务化数据服务。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