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海岸烟台崛起 蓝色旅游魅力扬帆
黄金海岸烟台崛起 蓝色旅游魅力扬帆
烟台,历史悠久,山川秀美,区位生态独特,绵延千里的黄金海岸上富集着取之不竭的旅游资源———
近年来,坚持政府推动、社会联动、品牌带动、大企业大项目拉动,高起点构筑产品集群,加快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产品吸引力、品牌影响力与综合竞争力进一步提高,烟台旅游产业形成了生机勃勃的发展态势。2008年,全市接待游客2380多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28.46亿元,位居全省第二位。
今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山东省视察时提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9月,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备受关注的《关于打造烟台蓝色经济区的指导意见》。蓝色经济区建设吹响号角,为烟台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绝佳机遇。因海而兴的烟台,拥有全省近1/3沿海县市区、全省第二海岸线、全省第一岛岸线和唯一海岛县,围绕着从单纯观光向休闲度假型旅游城市的转型,围绕着备受瞩目的“蓝色发展”,烟台旅游正成为魅力烟台经济发展和城市美誉度提升的新“引擎”。
山海风情魅力足
黄金海岸打造度假城
“这次来烟台旅游,感觉真不一样,看的、玩的、吃穿住行变化都很大,真找到度假的感觉了!”
上个周末,已经是第二次来烟台旅游的济南游客张磊驱车离烟时留下了这样的感慨。
烟台的度假味儿浓了———这可不只是张磊一个人的感慨,而是不断增多的来烟游客共同的感受。如果说几年前来烟台旅游还大都是走马观花地看看海景,那么如今涌向这里的游客已经可以感受到更具休闲度假气息的旅游体验,随着从单纯观光型向休闲度假旅游城市转型的不断加快,“度假烟台”正逐渐成为美誉度和知名度不断提升的旅游城市品牌。
“不再为游客提供单纯的低端化观光游,更加注重旅游产品的文化性和参与性,我们将构建以休闲度假为主体的旅游产品体系列入了发展规划,根据客源市场需求,依托资源优势,打造一个更具休闲度假味道的烟台旅游。”市旅游局局长尹国文介绍,科学整合各类资源,突出“山海仙境·葡萄酒城·黄金海岸”的城市品牌,我市旅游部门将全力推动现有观光旅游产品转型升级,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
“我们要大力发展主导度假旅游产品,比如滨海度假观光旅游产品。”尹国文告诉记者,千里黄金海岸是发展滨海度假观光旅游的主导资源优势,利用这一优势,我市将高水平开发海岛,建设网状游艇码头,丰富游艇、游船、海上运动、海上游乐等海上旅游产品,将海滨、海上、海岛三个空间的海洋旅游产品串点成线,形成动感滨海度假旅游产品格局。重点推进5个省级旅游度假区及长岛旅游区的优化升级,按照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标准规划新建牟平金山、芝罘岛、龙口滨海、龙口东海、莱州金海岸、招远滨海等滨海旅游度假区。
在特色度假旅游产品上,借助“国际葡萄·葡萄酒城”及“世界七大葡萄海岸之一”的品牌优势,我市将建设葡萄酒街及12个葡萄酒庄,完善葡萄酒旅游基础设施,打造具有独特卖点的东方葡萄酒海岸;整合现有高尔夫资源,延伸高尔夫产业链条,培育高尔夫高端客源市场;提升现有温泉旅游休闲产品档次,培育高端温泉度假产品群;利用“黄金之都”的资源优势,推广黄金购物、生产观光、矿区体验、文化展示等旅游休闲活动,形成独具风格的黄金文化旅游产品。
旅游产品育“王牌”
烟台之旅迎来八方客
春季踏青之旅、大樱桃采摘月、花之旅、夏季海滨休闲度假游、渔家风情游、修学游、特色夏令营、温泉健身游、芝罘湾海上游新干线———
目前,活跃于烟台旅游市场的丰富多样的旅游产品已成为旅游市场的主力“王牌”,吸引着国内外的游客来此游玩。根据市旅游局最新统计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共接待海内外游客2250.34万人次,同比增长16.87%,实现旅游收入219.78亿元,同比增长18.35%。其中接待入境游客29.95万人次,同比增长7.26%,外汇收入2.15亿美元,同比增长11.44%。
不断提升的数字背后,除了旅游产品的日益丰富,更有旅游市场的大力开拓。
“在大力发展旅游产品的同时,我们努力开拓入境市场。”市旅游局联络促销科李泉科长介绍,突出韩国、日本两大重点市场,我市将进一步加强与东亚经济交流推进机构、TPO、韩国观光协会等旅游机构和重点海外旅行商的合作。抓住青岛、济南直航台湾,进一步加强海峡两岸旅游交流、合作,实现了两岸旅游市场互动。此外,主动对接北京、上海,借助后奥运和世博会机遇,与两地大旅行社合作开拓俄罗斯和欧洲市场,重点推介黄金海岸之旅、葡萄酒之旅及民俗之旅。
今年,全市首个旅游集团南山旅游集团的注册成立填补了我市大型旅游集团的空白,也为烟台旅游企业走向集团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基础,紧随其后的张裕旅游集团和交运旅游集团的成立,让我市的旅游集团在数量、规模和档次上全部位居全省首位。
“在已有旅游集团的基础上,我市将全力推进旅游集团的建设,形成烟台旅游产业发展的‘主力舰队’。”尹国文介绍,我市将学习借鉴上海旅游集散中心的成功经验,按照客运拓展旅游、旅客变为游客、旅游与客运融合发展的思路,建立涵盖全市、辐射省内省外的烟台旅游集散中心,实现烟台各县市区之间、省内城市与烟台之间、省外城市与烟台之间游客互送、市场互动的局面,做大烟台人游烟台、山东人游烟台市场,并推向东三省、内蒙、京津、长三角、珠三角等省外地区。
值得一提的是,旅游业与会展业的牵手已成为烟台旅游产业发展的助推器。以今年召开的2009中国北方旅游交易会为例,来自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及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团队来烟参会参展,总人数达10万人,实现旅游总收入7.1亿元,成为中国北方旅游交易会有史以来层次最高、规模最大、成果颇丰的一届,对于展示烟台旅游和城市形象、扩大海内外影响力、推动烟台与海内外合作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中心区旅游崛起旅游大项目塑地标
南大街中心地带,全市服务业重点工程烟台旅游大世界已成地标性建筑;
美丽的莱山海边,由世界著名饭店管理公司英国洲际集团管理的南山皇冠假日酒店开业;
招远罗山脚下,国内规模最大的黄金主题旅游区中国黄金博物馆开门迎客;
———沿烟台市区和县市区一路走来,眼前所见的最多的“风景”已经不单单是城市风情,而是鳞次栉比的旅游大项目。
截至目前,全市有总投资739亿元的114个旅游项目登记在册,其中,47个项目在建,总投资288亿元,累计完成投资79.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4.9%,47个项目中,投资过亿元的达30个。除了已经开业迎客的这些大项目外,包括大南山中央山地公园、雨岱山渔人码头、南山华严世界、蓬莱水城、海阳樱花国际城、栖霞艾山温泉二期、山东省旅游商品博览中心、四处游艇码头等在内的重点项目进展顺利,牟平北方国家海岸、崆峒岛等大型项目正在洽谈之中,在旅游投资大幅度增长的背景下,全市旅游项目建设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局面。
拔地而起的旅游大项目,很多已经成为烟台中心区的新地标。作为一个符号,这见证了中心区旅游的迅速崛起。
目前,烟台中心区在建旅游项目达15个,总投资113亿元,完成投资41.4亿元,分别占全市的32%、39.2%和51.9%。烟台旅游大世界、马山寨植物博览苑、南山皇冠假日酒店等项目开业,地质博物馆竣工,规划22平方公里的莱山省级度假区经省政府批准成立,大南山、雨岱山等一批重量级大项目快速推进,中心区在全市旅游格局中的地位进一步提高。其中,有效整合多种旅游要素,设计有“烟台之夜”演艺广场、个性音乐酒吧、啤酒广场、旅游商品、温泉理疗、餐饮休闲、旅游展示、婚庆文化、海上观光、旅游集散等室内外旅游项目的旅游大世界已经成为市区旅游的新亮点。
“加快产品更新换代、优化产品结构,海滨、葡萄酒庄、高尔夫、温泉、黄金、湿地、文化、乡村等特色产品集群构成的旅游产品体系规模扩张,优势日益凸现,由观光旅游向观光休闲度假结合型转变的进程正在加快。”尹国文介绍,抓住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这一历史机遇,市旅游局将创新思路,加快度假区载体开发建设,目前,5个省级旅游度假区与莱州金海岸、招远辛庄等7个新的滨海度假区基本连区成带,全市909公里长的海岸线上滨海度假旅游产业带正在隆起。
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努力形成建设一批、招商一批、储备一批的良好局面,我市将着力打造海滨、海上、海岛、葡萄酒、高尔夫、温泉、黄金、湿地、文化等优势产品,加快东方葡萄海岸和滨海度假旅游产业带建设步伐。
三大规划呼之欲出
旅游产业昂“龙头”
“现在,我们正在抓紧编制《烟台中心城市旅游规划》、《城郊旅游游憩带规划》和《烟台海上旅游发展专项规划》,这三大规划一旦出台,将为市民和游客描绘出更加具有魅力的旅游发展蓝图。”
尹国文的这句话,让我们看到了烟台旅游即将呈现在市民眼前的巨大惊喜。
今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山东省视察时提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9月,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打造烟台蓝色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对于具有发展海上旅游天然优势的烟台来说,蓝色经济区的建设为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突破口和平台。以发挥中心市区旅游的辐射带动作用,突出我市海上旅游优势,加快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的转变为目的,这三大规划的编制和出台,将把烟台旅游发展带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也将让烟台的中心区旅游、城郊旅游和海上旅游实现全新突破,让蓝色旅游更加蓬勃发展。
“加快从单纯观光型向休闲度假旅游城市的转变,围绕打造休闲度假的旅游品牌,我们将加快发展‘蓝色旅游’,让烟台的‘海’成为烟台旅游的最大特色和卖点。”尹国文介绍,目前,随着中心区旅游的崛起,海上游、城郊游、乡村游等特色旅游渐成气候,结合三大规划的编制,我市将高起点策划一批旅游项目,力争实现三大旅游领域的重点突破。
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我市将加快东方葡萄海岸和滨海度假旅游产业带建设步伐,重点策划和推出符合旅游规划的大、特、优项目,推进北方国家海岸、时空乐园、崆峒岛、招远辛庄度假区、龙口诸由滨海度假项目、莱阳金山旅游度假项目等大项目的招商引资,加快东方葡萄海岸和滨海度假旅游产业带建设步伐,加快推动芝罘岛生态度假区、渔人码头、阳光假日海岸小镇、宝龙滨海旅游、莱阳金山旅游、游艇码头等在建项目建设,从而加快推动全市旅游产业由数量型到效益型、由粗放型到集约型、由观光型到观光度假复合型、由旅游经济大市向旅游经济强市的转变。
“从旅游‘金夏’到‘金秋’,我们看到了全市旅游业逆势而上,快速发展的态势,旅游业作为全市服务业龙头和最大潜力,在全市促销费、保增长、扩内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尹国文告诉记者,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为旅游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旅游业面临着向更高层次、更广阔领域纵深发展的新挑战。进一步推动旅游产业的增长、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是时代的要求,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抢抓机遇,创新思维,烟台旅游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YMG记者 王小丹 通讯员 徐晓 摄影报道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