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保障:沿海开发探路者

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2015-05-21 02:12:57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海洋是地球物质资源最丰富的宝库,海洋资源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海洋也将是未来人类生存所需的食品生产基地、原料供应基地和生活发展空间,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我国属于海洋大国,海域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制定合理的海洋发展战略,积极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对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沿海开发高标准起步

在江苏省沿海地区三维地质结构调查(沿海开发地质保障工程)项目研讨暨评审会上,与会专家们深度解析了沿海地区三维地质结构调查对于保障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中科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地质地球物理学家刘光鼎先生,曾长期领导我国沿海地质地球物理调查工作,并在我国近海大陆架地区发现六大新生代沉积盆地及一系列含油气构造。

在这次会上,刘光鼎先生提出了要重视油气勘探的建议。他认为,苏北地区沿海为淤泥质海岸,与侵蚀性基岩质海岸不同,很多资源有待开发,尤其是朱家墩地区,具有很好的潜力,因此要从基础工作做起。同时,由于苏北的油气盆地一半在海洋一半在陆地,朱家墩正好在海边,所以他建议三维地质结构调查项目的设计最好和江苏油田挂钩。他同时建议项目设计应该分好层次。他说:总结地质工作的规律,就是区域约束局部,深层制约浅层。所以建议项目能分层次开展工作,并非常赞成项目把数据信息库建立起来,并不断填充完善,这不仅为江苏发展提供基础性资料,也能为国家经济提供更广泛的服务。

江苏省委书记梁保华曾在全省沿海地区发展工作会议上强调,在沿海开发中必须坚持保护环境,充分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在空间布局上要划定重要生态功能区,在开发建设上要提高环境准入标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江苏省人大环资城建委主任陶培荣在项目评审会上说:“沿海开发任重而道远,沿海地质保障工作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我对华东地勘局的这种魄力和积极参加公益性地质工作表示敬佩。沿海开发必须考虑沿海产业升级、沿海的土地承载力与地质环境,因为这一地区比较复杂和特殊”。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去年通过了全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今年31日实施,从法律上对在江苏区域内如何进一步加强地质环境保护作出了规划。对矿产资源保护、山地资源保护、地质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防治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这也将会为沿海开发中的地质环境保护与利用提供法律保障。

突破工业化中期发展瓶颈

当前,江苏人均GDP已超过5700美元,总体上进入工业化中期、城市化加速期和经济国际化提升期。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呈高峰态势,这是所面临的最突出的实际难题,也是江苏在未来发展中所面临的最大的挑战。

中科院院士王颖先生强调,江苏有海岸线900多公里,除北部沿海30多公里属基岩海岸带外,其余800多公里几乎都是平原海岸带,而且滩涂面积广大,是一个很有特色的河海交互带,也是国家在今后保证18亿农民种田的地区。作为南京大学海岸与海岛开发国家试点实验室主任、南京大学地学院院长,王颖先生专注于海岸海洋地貌与沉积学研究,一直从事海岸动力地貌与海岸带泥沙运动研究,是我国海岸动力地貌学方面最有贡献的科学家。

王颖先生在项目评审会上提出,一定要把深部的地质工作和表面的地质地貌工作和海洋动力工作结合起来。首先,应该抓住油气资源,目前的地质调查发现有大量的有前途的天然气,这是非常重要的。她建议陆地上从东海开始,到辐射沙脊群,进行海陆一体化油气探测,这里面具有很大潜能。其次,要加强淡水资源调查。江苏省由于地面水的污染,特别是苏北地区,淡水很缺乏,因此对地下水的储量及分布规律要加强调查。另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地质问题,如地震、地质、地震影响的效果都应该作为这次三维地质调查的重点项目来进行。她同时强调,华东局要抓住机会,发挥自身找矿的优势,前景是很好的。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海洋局研究员、海洋地质地球物理学家金翔龙先生,是我国海底科学的学术带头人和学科奠基人之一,对我国海底科学的创建和发展有开拓性贡献。他在会上提出,要辩证看待淤泥质海岸问题。苏北长期经济发展不够繁荣的原因,不光是因为大部分是淤泥质海岸,欧洲的荷兰也是海洋大国,海岸线的大部分也是淤泥质海岸,但是仍然获得了很好的发展,所以我们不能局限于淤泥质海岸这个地质角度来看问题,还要从整个经济结构等方面结合起来看。他认为,就苏北来看,不单纯是淤泥质海岸,也有基岩质海岸,如连云港地区是具有优质深水岸线的基岩质海岸区域,也是欧亚大陆桥的桥头堡,建设大港有很大的潜力。同时还应该看到沿海地区发展不好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苏北的整个物流体系没有建设起来,制约了连云港的发展,因此要把海、陆结合起来才行。

自从今年国务院通过《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后,全国都很关注江苏的沿海开发,温总理有两句很重要的话:“地质工作要更加紧密和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相结合”,“更加主动地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服务”。中国地质环境监测中心专家咨询组组长岑嘉法认为,江苏省沿海地区三维地质结构调查项目,对已有的地质资料做了全面的分析、归纳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找出了这一区域内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的目标、任务符合江苏沿海实际情况。

同济大学海洋学院教授王家林认为,该方案体现了几个特点:第一是海陆结合,而且把最薄弱的一个海岸带作为一个突破点,非常重要。同时,把地理、地球物理、地球化学这些综合性的手段结合起来进行地质调查,是海陆空与地下调查的一个最新结合,也是当前现代化的一个最新特点。接下来进行分层次、有计划、高水平的开发是很有可行性的。

沿海开发探路者先行

记者在这次会议上了解到,作为沿海开发的三个重要城市之一,连云港、盐城、南通三市对沿海开发中地质保障工作的重要作用有着切身感受。沿海开发有海域围垦、滩涂开发、港口建设、寻找资源、环境保护等等,这些工作无一不与地质保障工作有关。

江苏省科技厅副厅长曹苏民说,国务院《规划》发布以后,连云港、盐城、南通三市积极性很高,发展潜力很大。目前这几个地方的定位,从产业定位上有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造船、海洋工程以及滩涂利用等,特别是新能源这块潜力很大。目前风能装备制造江苏等占全国的70%。太阳能装备制造,江苏在全国所占比重也很大,并且有很好的基础。另外新医药、生物制药,还有南通的海洋工程发展得很好,而这些都离不开地质保障工作。

盐城市的海岸线最长,占全省的56%,沿海资源比较丰富,滩涂的面积达到683万亩,占全省的67%,“风光”资源也占到全省2/3。盐城市希望利用岸线长的特点,整合港口资源,加快推进以港口为重点的沿海基础设施建设和港城建设,着力打造特色产业港。同时,发展创新型经济,发挥盐城沿海风能、光能资源优势,抢占新能源利用和新产业发展的制高点。

南通市则希望将南通“黄金海岸”与“黄金水道”两大资源优势相叠加,抓住江苏沿海发展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这两大国家战略相交汇的历史性机遇,深入实施推进江海联动开发战略。

连云港市则希望实施“战略东进、拥抱大海”策略,深入研究发展定位,谋划可持续布局规划,扎实推进“一心三极”的海滨城市、“一体两翼”的组合大港、“一纵一横”的产业走廊建设。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