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河口区争当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排头兵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秋天的黄河口鱼跃蟹肥,地处黄河三角洲中心地带的河口区迎来25周岁生日。在河口北部的华能东营新能源48MW风电项目施工工地,一架架风车临海耸立,蔚为壮观。该项目一期投资5.7亿元,将建32台1500KW风力发电机组。截至目前,已完成25台风机桩基施工,浇筑11个风机承台。今年以来,该区经济增速达16.8% ,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3.1亿元,增长25.8%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59.6亿元,增长33.4% ;全区新开工投资5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32个,总投资33.7亿元;引进外来项目154个,到位固定资产投资7.88亿元。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给河口区带来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区委、区政府确定了高点定位、率先崛起,争当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排头兵的工作思路。他们科学规划了“一区五园一带两线”的经济发展格局,具体就是做大山东河口经济开发区,建设中海工业园、黄河口海洋经济产业园等五个专业功能园区,依托环渤海高等级公路形成推动海洋经济发展的产业隆起带,打造滨海长廊和神仙沟两条特色旅游线路。依照这个思路,着力培植五大基地:以中海石化500万吨炼油及配套项目为带动的黄河口绿色生态化工基地、依托省级开发区引导石油装备企业和关联项目集中布局的黄河口石油装备制造业基地、充分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的盐及盐化工基地、以黄河口国家级中心渔港为载体的黄河口海洋渔业基地以及在“以港兴区”思想指导下为东营港产业配套及生活服务基地。
围绕高效生态,实施陆海统筹,科学布局发展产业,是河口区经济得以率先崛起的基础和亮点。在区北部的近海区域,依托富集的盐卤资源,推动建设百万吨级海水制盐、提钾、提溴等项目,形成生态海洋化工产业链和以海水冷却火电项目为龙头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引海水制盐,然后用先进工艺,把海水吃干榨净,做到了资源用尽还无污染。海洋贝类捕捞和海洋贝类养护相得益彰,采取放流种苗等方式,丰富了海洋产品的数量和质量,保证了资源可持续利用。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也打破传统束缚,按照“抓市场、带龙头、建基地”的思路,发展特色农业,其中冬枣产业,通过标准化基地建设和专业合作社运作,把冬枣送进大型超市,增加了升值空间。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