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要借助区位优势实现“弯道超越”
山东省建筑面积最大的国际贸易与航运服务中心在日照进入最后阶段的整饬装修,这一中心的交付使用将使经日照港出入境的货物可在此办结所有的通关手续。 本月初,作为日照力主推进的鲁南临海产业区的重点项目——B型保税物流中心正式封关运行。 这一系列的大动作,让山东日照市委书记杨军很是感慨。他告诉本报记者,过去日照港只能参加“残奥会”,现在可以参加“全奥会”了。 不过,日照有更大的构想。“日照不只是日照人的日照,而是山东省、沿亚欧大陆桥经济带城市的日照,只有将自身的发展融入到全国生产力格局的需求中,才能谋求更大的发展。”杨军说。 “K形生产力”下的机遇 《21世纪》:你是在2008年2月出任日照市委书记的上任伊始你就提出来日照市要“抓住新机遇增创新优势实现新跨越”是基于什么样的考虑? 杨军:主要基于两方面的考虑。 一个是对日照所处发展阶段的判断。日照总体上进入了工业化发展、城市化加快、市场化推进和国际化启动的关键时期,同时又处在与结构优化升级、资源环境约束强化、社会管理难度加大的转型时期,地处沿海但经济文化后发展仍是基本市情,仍然属于沿海新兴城市,处于创业时期的起步阶段。 同时,日照在全国新一轮城市化与工业化生产力布局调整中所具备的格局优势又给我们带来重大战略机遇。日照是我国东部沿海经济纵线与新亚欧大陆桥头堡横线的交汇点,晋中南部出海大通道最终选定日照作为出海口,更强化了日照即将成为十字交汇中心节点的战略优势。 而放眼世界生产力转移大势,全球生产要素东移,中国改革开放重心正由珠三角、长三角北扩至环渤海经济圈。在这个重要的K形生产力布局交汇点上,后发展的日照将成为新的对外开放前沿和投资热点地区。 《21世纪》:应对金融危机,你提出“弯道超越、跨越式发展”,跨越式发展是否会背离科学发展的本意? 杨军:过去,一提跨越式发展几乎是等同于不顾一切不惜牺牲环境代价的单纯追求速度的发展,背离了基本发展规律。但是,日照所要实现的跨越式发展,指的是跨越以消耗资源、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初级阶段,走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道路,就是要把经济发展和构建生态环境体系有机结合起来。 在发展战略选择上,新一届市委更强化对外开放和改革创新“双轮驱动”,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民生保障体系、公共安全体系和生态环境体系。 《21世纪》::外界普遍认为,要把日照建成山东的夏威夷,少布局工业项目。你对此怎么看?在产业布局上,有什么新的考虑? 杨军:历史不能走回头路,必须在今后的发展中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产业体系。 我给你举一个例子。日照市的海岸线其实并不长,约100公里,目前港口、近海水产养殖和滨海旅游各占1/3。下一步,我们要逐步调整岸线资源,至少要拿出一半的岸线资源来发展滨海旅游业,剩余岸线资源也要集约利用,构建节约资源、减排放的现代临港产业体系。 为此,我们确定了构建以钢铁、石化、汽车、粮油加工等为主体的现代临港工业,以现代临港工业、先进制造业和综合旅游业为支撑,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现代农业为基础,包括港口现代物流业在内的服务业全面协调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向南看、向北看” 《21世纪》:目前,你提出了一个新的战略构想,即让日照市的干部“向南看、向北看”,希望借此达到什么样的效果? 杨军:过去的7年间,日照市经济总量年均增长16.8%,居山东之首,和自己相比,这几年日照经济确实保持了较快的增速。但横向对比我们清醒地看到,日照经济总量基数低、经济发展基础仍显薄弱。去年全市GDP为 |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