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我国船舶出口额年内首次下降 产能过剩凸显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据海关统计,今年前7个月我国出口各类船舶104.3万艘,比去年同期(下同)下降25.5%,价值146.5亿美元,增长38.6%。其出口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7月份出口额现年内首次下降。今年上半年我国船舶单月出口额同比增幅均在30%以上,月均出口额达21.2亿美元,同比增长47.2%,但7月份出口额由增转降,出口19.3亿美元,同比下降0.6%,环比下降21%(下图)。
二、加工贸易出口增速放缓,一般贸易降幅进一步扩大。今年前7个月我国以加工贸易方式出口船舶135.3亿美元,增长43.9%,增速较上半年回落8.9个百分点,占同期我国船舶出口总额的92.3%。同期,一般贸易出口8亿美元,下降15.1%,降幅较上半年扩大7.1个百分点;对外承包工程出口2.7亿美元,激增1.2倍。
三、国有企业出口主导地位削弱,外商投资企业和私营企业出口增速均大幅回落。今年前7个月我国国有企业出口船舶84.1亿美元,增长25.3%,占同期我国船舶出口总额的57.4%,比重较去年同期下降6个百分点。同期,外商投资企业和私营企业分别出口38.3亿美元和20.1亿美元,分别增长68.1%和62.2%,增速较去年同期分别大幅回落79.9个百分点和102.8个百分点。
四、对欧盟、东盟和香港等主要市场出口保持增长,但7月份对香港出口下降明显。今年前7个月我对欧盟、东盟和香港分别出口船舶45.9亿美元、35.2亿美元和23.9亿美元,分别增长27%、49.8%和54.5%,增速分别较去年同期回落30.9个百分点、14.3个百分点和78个百分点,上述三者合计占71.7%。值得一提的是,7月份当月内地对香港出口船舶明显下降,出口4.4亿美元,下降20.5%。
五、企业出口集中度有所提高,中小企业出口增速明显偏慢。今年前7个月我国出口运输类船舶(不包括娱乐或运动用快艇、划艇及轻舟)的企业共386家。其中,出口额排名前10位的企业合计出口59.2亿美元,增长51.3%,占我国运输类船舶出口总额的46.9%,比重较去年同期提高9.4个百分点;而出口额小于1000万美元的中小企业共229家,合计出口运输类船舶4.4亿美元,仅增长1.9%。
六、液货船出口份额居首,集装箱船出口下降明显。今年前7个月我国出口液货船52.7亿美元,增长85.6%,占同期我国船舶出口总额的36%。同期,出口散货船38.7亿美元,增长89.2%;出口集装箱船18.8亿美元,下降46%。
船舶制造属于长周期产业,外部环境变化对整个行业的影响存在滞后性。虽然在前期订单的支撑下,我国船舶出口额保持增长,但是随着金融危机导致的国际贸易萎缩和融资困难,7月份我国船舶出口额同比和环比均出现下降,后期我国造船业将面临着更为严峻的考验。
值得关注的是,由于受近年航运市场需求爆发式增长的影响,我国造船能力成倍增长,产能急剧膨胀。目前我国建成和在建5万吨级以上船坞(台)达180多座,产能达6600多万吨 。而工信部近日发布的上半年经济运行数据显示,我国造船工业能力过剩约1600万载重吨左右,约占总产能的1/4,而今年前5个月船舶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仍然呈现大幅增长趋势,增幅高达55.5% 。前期订单大幅减少、撤单弃船和更改合同等现象蔓延,将进一步放大我国造船业产能过剩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