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市海洋与渔业局:六十载人间正道 从头越慨当以慷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据中企新闻滨州频道讯,
新闻发布会上的发布词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
上午好。按照这次新闻发布会的安排,下面我就建国60年来滨州市渔业取得的成就向大家作个简要介绍。
伴随着共和国60年的光辉历程,滨州渔业也走过了一段奋发图强的路程,取得了有目共睹的巨大成就。滨州渔业经济,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且正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特别是历经30年改革开放,滨州渔业在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惠渔、强渔政策的支持下,通过几代渔业工作者和广大渔业从业者的共同努力,渔业基础设施逐年加强,综合生产能力大幅度提升,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使滨州成为山东省名副其实的渔业大市之一,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渔业经济总量显著提升,渔业成为农业农村经济支柱产业
近年来,我市通过实施渔业资源修复、养殖池塘整理、对虾“二次创业”、水产品名特优养殖、龙头企业带动等五大渔业工程,推动了集捕捞、养殖、苗种、加工、服务、销售于一体的渔业产业格局的形成。2008年,全市水产品总产量32.6万吨,居全省第六位次,是1949年的54倍;水产品总产值26.9亿元,在大农业中的份额由建国初的1.2%提高至11.2%,是大农业中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
二、水产品实现了有效安全供给,“食有鱼”不再是普通百姓的奢望和梦想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随着科技与生产方式进步,我市渔业产量逐年增加,水产品亦成为为数不多的低价运行的副食品之一。昔日只有少数人享用得起的水产美味,今天变成了城乡居民餐桌上的家常菜,老百姓吃鱼难的问题得到彻底解决。2008年,全市水产品人均占有量87.2公斤,比1949年的2.5公斤翻了5番还要多,是全省人均水平的1.1倍,全国人均水平的2.4倍,世界人均水平的3.8倍,有效地改善了城乡居民的膳食结构,增进了人民群众健康水平。
三、渔业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大量农村劳动力从事渔业生产走上了富裕之路
60年来,我市渔业在全市农村经济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劳动力就业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已成为许多乡镇、村的支柱产业。到2008年,全市有渔业专业乡镇4个、专业村51个、专业人口3.6万人,有近10万人从事渔业相关产业,渔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上升到8200元,高出农民人均收入2000多元。渔业,成为带领农村群众致富的优势行业;渔民,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生力军。
四、渔业理念发生重大转变,生产方式产生了深刻变革
1955年,我市仅有小型机动渔船5只。经过历年技术改造和科技革新,逐步形成了拥有机动渔船1225艘,渔船动力化、网具化纤化、导航现代化,年捕捞产量7.4万吨的产业大军。同时,通过控制捕捞强度,实施耕海牧渔,使渔业资源得到有效保护与修复,海洋捕捞业步入了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八十年代中期,渔业生产方式开始由以捕为主向以养为主转变。通过几十年来不懈地对荒碱洼地实施改造,目前全市水产养殖面积已达125万亩,养殖名优品种近40个,养殖年产量达到了24.8万吨。其中南美白对虾养殖面积30万亩,最高亩产过吨,面积、产量均居全省之首,仅此一项年可创产值近6亿元。2007年,省政府向全省推广了我市变盐碱地包袱为渔业生产资源,大力发展现代渔业,努力增加农民收入的经验做法。
五、加工流通业开始崛起,市场的“麦克风”越握越紧
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快,渔业发展空间不断拓展,由过去菜篮子里的一条小鱼虾,逐步发展成为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的大产业。特别是近年来,水产加工产品日趋精深和多样化,形成了拥有加工企业48家,年加工水产品能力20余万吨的产业规模,多数产品以“订单渔业”的形式配送国内外大型商场、超市。全市现有大规模水产品批发市场11处,年销售额达数十亿元。沾化县王尔庄村依靠海蜇批发成为全国最大的海蜇集散中心和国际海蜇贸易基地,被农业部确定为定点农产品批发市场,经营范围辐射全国各地及周边24个国家,全村二分之一的户年收入20万元以上。中央各大主流媒体均曾作过专题报道,并把王尔庄称为“中国海蜇第一村”,把王尔庄海蜇批发市场誉为中国的“海蜇航母”。
六、渔业基础设施逐年增强,水产品质量安全得到有效保证
2008年10月,沾化国家一级渔港奠基开工。这是我市第一座国家投资的正规渔港,使我市“有渔无港”成为永远的过去。2007年以来,我市开始积极实施标准化养殖鱼塘整理改造工程,目前已开发改造4万亩,并且今后将以每年1万亩的速度逐年递增。截至目前,全市已获认定健康养殖面积80万亩、无公害养殖面积50万亩,万亩以上无公害养殖示范基地6处、无公害产品20个;建设渔业环境监测机构3个、水生动物疫病检测中心3个,每年都对逾千名群众免费进行养殖技术和规范用药培训,并定期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查,为向广大消费者提供放心水产食品构筑了坚实保障。
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滨州渔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也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这是全市广大渔业从业者和渔业工作者的共同财富,我们将忠实地继承这笔财富,牢牢把握住今天,去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为把滨州建设成为北国江南鱼米之乡而努力奋斗!谢谢大家。
记者提问:近期,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提上日程,请问在这两个重大历史机遇面前,市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对下一步渔业发展有何打算?
马明德答:感谢这位朋友对渔业发展的关注。
渔业,是黄河三角洲开发和蓝色经济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市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将牢牢把握重大历史机遇,立足本地优势,面向内外发展空间,因地制宜发展现代高效生态渔业。
养殖渔业继续按照“南优北特”的思路,发挥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坚持质量、安全、生态、效益并重,实施统一规划、综合开发、配套建设。重点实施“
为实现以上目标,近期将扎实做好调研和各项基础规划工作。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