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社科院:“蓝区”西延东联

来源:中企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5-05-21 02:17:50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建设足音铿锵,山东的“蓝色畅想”亦走向深入。

918举办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文化发展战略论坛上,有政府智库之称的山东社会科学院推出“最强专家阵容”,他们就蓝色经济区建设中的重大方向性问题展开论述。此前,山东省委主要负责人专门召开座谈会听取他们的建议。

值得关注的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实体规划编制刚刚启动,诸多颇具价值的最新研究成果势必被引入规划,成为“蓝色新政”的重要参考。

济青“双极”

半岛蓝色经济区,谁将是龙头?是“一极”,还是“多极”带动?

山东社会科学院院长张华提出,强化济南、青岛“两个极化节点”。

张华领衔的专家团队主张将济南都市圈纳入蓝色经济区。他们建议,培育中国(青岛)海洋科技城、济南区域金融中心两个极点,通过与山东半岛物流区相互联动,来带动、辐射胶济铁路沿线海陆统筹示范区和鲁南经济带海陆统筹示范区。“打造蓝色经济区不应该只做青岛一极,而应该突出‘双极’带动。”山东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卫国进一步解释道,关键是要将济南都市圈与中国(青岛)海洋科技城放在同等地位,“这两个节点都非常重要。”

青岛的地位有目共睹,山东的现实省情需要打造一个强有力的龙头城市。客观而言,山东经济大而不强,城市多而不大,青岛是山东的经济中心,是山东的龙头。但因城市定位不明确,到目前为止,龙头仍然昂首不前,制约着山东经济的快速发展,所以必须突出青岛的带动地位。

不过,仅仅青岛一个城市的带动仍显不足,必须突出济南区域金融中心的地位。张卫国认为,以济南作为山东金融区域中心,将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投融资平台。统计显示,2008年济南市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为5036.8亿元、4116.7亿元;青岛的这两项数字分别为4896.3亿元、4067.6亿元。两相对比,济南更具发展区域金融中心的经济基础。

济南的跨省域金融监管中心地位,更为其在极点之争中增添筹码。在鲁、冀、皖、豫4省中,济南的金融业务总量最大,其区域金融中心的辐射带动作用和雏形初现,而这也必将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挥重大支撑作用。

核心功能区“西延”

济南成为重要结点,由此济南都市圈中多个城市进入蓝色经济区当在情理之中。

记者注意到,在本次山东社科院发布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空间概念与总体布局》中明确提出,蓝色经济区的核心功能区应为青岛、烟台、威海、日照、潍坊、东营、滨州、济南、临沂、淄博、泰安、莱芜12市的陆域及其中沿海7市的海域,其他为紧密关联区。核心区往海一侧有约14万平方公里的海域,往内一侧有山东5市的紧密关联区域以及冀东南、豫东、皖北、苏北等延伸腹地。

这是个令人眼前一亮的新区划。

记者同时注意到,山东省委省政府在《关于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中只提出,“依托沿海7市,优化涉海生产力布局,形成3个优势特色产业带。”彼时仅仅明确沿海7市的蓝色经济区核心区地位。

而社科院建议纳入济南、临沂、淄博、泰安、莱芜这5个内陆城市,显然是将核心功能区向西延展,明显增大了蓝色经济区的覆盖范围,同时又将提高其经济总量,显著提升其在全国同类经济区中的位次。

正如山东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郑贵斌研究员所言,“战略与规划的大舞台:既要有大合唱,又要有生动的剧目。如何导演好这场大戏,有大学问。”要使蓝色经济区真正成为发展沿海、联动全省、服务全国的强力引擎,还大有文章可做。

充满新意的不仅仅是济南都市圈中多个城市有望被纳入“蓝区”,两个海陆统筹示范区 (胶济铁路沿线海陆统筹示范区和鲁南经济带海陆统筹示范区)的规划亦是如此。

作为蓝色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大示范区有助于实现内陆终点城市向海陆节点城市的对接。

郑贵斌认为,这两大示范区是对山东区域经济板块空间资源的再整合。蓝色经济区通过资源互补、产业互动、布局互联,促进海洋经济和陆地经济的横向联合。

他建议,加快推动胶济铁路两侧产业聚集带建设。打破现在胶济铁路沿线内陆城市的空间格局,以济南为核心(包括泰安、莱芜、德州等市),以滨州、东营、潍坊为出海口,将沿海城市作为内陆城市的港口,重新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联手日韩,打造自贸先行区

山东之所以极力争取使自己的“蓝色畅想”上升为国家战略,是因为可以在诸多政策上“先行先试”,这也能使其在中日韩自由贸易先行区之争中,占得先机。

山东社会科学院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范振洪表示,建设国家层面的自由贸易区是个复杂过程,何时建成无法预料。实际自2003年以来,中日韩一直就“自由贸易区”进行研究,不过受政治因素影响,自贸区谈判短期难有实质进展。

但谈判受阻,决不等于无所作为。范振洪建议,在这个自由贸易区没有达成协议之前,山东应先与日韩相邻地区开展次区域合作。次区域合作主体是地方政府,地方政府较少考虑政治因素,这种合作较易向前推进。山东与韩国京畿道是友好省道、与日本山口县是友好省县。这两地都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相邻地区。与之开展次区域合作,在合作基础上再争取成为中日韩自由贸易先行区是个务实选择。

范振洪的建议得到张卫国的极力赞同。后者表示,要充分考虑到后金融危机时期,经济地理重组的世界趋势。这一时期,协作性竞争会避免“两败俱伤”,并可能收到“1+1>2的系统效果,不同经济区域之间的一体化发展,将可能给蓝色经济区带来一系列由各种比较优势形成的机遇。

因此蓝色经济区应成为面向东北亚全方位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前沿。

这一定位与目前已发表的对蓝色经济区的定位有明显不同。在已出台的相关表述中,只强调“竞争”,而未着重谈及“合作”。但张卫国认为,经济地理重组要求我们必须实施协作型战略。因此,蓝色经济区现在的定位需进一步完善。

实际上,中日韩自由贸易先行区及前述的海陆统筹发展示范功能区,是山东板块与国务院批复的其他沿海板块的重要区别。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