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高区:创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产业集群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在全市上下积极投身蓝色经济区和高端产业聚集区建设之时,高区明确提出,以建设创新型科技园区为着力点,以原始创新技术为先导,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立足点,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的特色化、集群化、国际化发展,拉长高新技术产业链条,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力争成为山东半岛高新技术产业参与国际合作的“桥头堡”。
在高区建设者看来,建设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是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提质增效的客观要求,是高区乃至山东更加强势地参与全国、全球市场竞争与产业分工的战略选择。建设高端产业聚集区,对高区来说,是在全省区域发展大格局中实现新的更大作为的必然选择。
为全面落实省、市领导对高区提出的要求,高区结合自身资源条件和产业基础,明确了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在现有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和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四大高新技术支柱产业的基础上,重点发展打印(传真)设备、通讯设备、显示设备及其新型元器件;信息安全软件、办公自动化软件、企业信息化软件和网络与通讯软件;新材料及制品、有机高分子材料、特种金属材料产业;数控设备、运输设备、印刷机械和电力封闭电器产业;生物工程药物、现代中药制剂、海洋生物制品和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同时,他们将规划发展清洁能源、汽车电子等新兴高新技术产业。
集中力量推进骨干企业膨胀是高区做大做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打造半岛参与国际合作的“桥头堡”的第一要义。他们按照“产业龙头—产业链条—产业集群”的发展路径,以产业园区为载体,以大项目为突破口,进一步加强以威高为代表的医疗器械和医药产业,以新北洋、卡尔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以光威、万丰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以华东数控、平高电器为代表的机电一体化产业,以金猴、迪尚为代表的鞋业和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步伐,打造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力板块,增强参与国际竞争的抗风险能力。
内生型科技企业是高区壮大高新技术产业的潜力所在。目前,高区共有内生型科技企业200多家,有的主持或参与制订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有的在市场上处于垄断地位,有的产品关联度和附加值很高。高区积极实施这些“草根”企业“生根”战略,协助企业争取国家投资,目前全区已有24个项目获得国家投资批复,争取资金3.3亿元。同时,高区积极引导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利用国家出台的增值税转型政策,推进52个、总投资100亿元的技改项目,已完成9个,年内可竣工12个。他们还大力推进企业股改上市,目前该区3家企业已向证券协会上报了申请材料,2家企业正在改制辅导。此外,高区还帮助企业拓展发展空间,投资5亿元打造的3平方公里的产业化基地,配套全部到位,13个高科技项目进驻。
引导和加快人才、技术、资金等创新要素汇集,支持企业搭建创新平台是高区的重要举措。他们出台了一系列奖励政策,设立1000万元种子基金和1000万元的创新专项资金,对批准设立国家、省、市级研发中心的企业分别奖励10万元到100万元,对区级科技成果奖励1万元到20万元,对完成股份改造、进入代办转让系统挂牌以及首发上市的企业分别奖励10万元到100万元。同时,他们积极帮助企业搭建研发、产学研合作、孵化、人才支撑平台,今年计划再新建省级技术中心2家、市级4家,申请专利500件。整合哈工大(威海)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