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龙口港口发展成为蓝色经济“生命线”
日前,山东龙口港区投资近8.6亿元的两个5万吨级通用泊位、1个5万吨级液体化工码头以及10万吨级航道工程已陆续完工并启用,在新建泊位和新航道的带动下,上半年龙口港本港共完成吞吐量1702.3万吨,同比增长16.2%,高出1-6月全省沿海港口吞吐量平均增幅9.2个百分点,居全省首位。仅6月份龙口港就完成吞吐量390万吨,同比增长47.2%,再创月度吞吐量历史记录。
以港兴市,抓膨胀、壮实力。该市全力实施“以港兴城、以港兴企、以港兴贸”三大战略,把港口作为发展蓝色经济的“生命线”。围绕建设现代化中等港口城市,在全市发展重点中,居首位的是建设亿吨大港;在发展布局中,把临港产业列为重中之重;在突破重点上,直接指向石化、造船与港口发展紧密相关的两大产业。该市还依托港口加快发展石油化工、机械制造、电力能源、船舶修造、加工贸易等五大临港工业集群,拉动南山、丛林等一批大企业集团膨胀裂变,促进铝业、建材等一批支柱产业快速发展。为充分发挥港口集疏运功能,该市积极构筑了保税库、陆上物流、海上物流、分销物流四位一体临港现代物流体系,并开通了日、韩、非洲等70多条航线。2008年,该市临港经济增加值达到158亿元,占全市的30%,港区规模占城区面积的39%,港区人口占城区人口的42%。全市纳税30强的企业中有16家属港口带动型企业,临港工业企业销售收入突破600亿元,同比增长30%;全市规模以上物流园区发展到10家,物流企业达到30家。2008年该市外贸进出口达到18.7亿美元,同比增长33.5%。
以市强港,破瓶颈,夯基石。为打破港口发展交通瓶颈,围绕拓宽海上通道,先后完成了10万吨级航道疏浚和7个5万吨级以上泊位建设,新增泊位通过能力2000万吨;围绕打通铁路通道,重力实施进港铁路、大莱龙和龙烟铁路建设,2008年通过大莱龙铁路进出港货物突破300万吨,占大莱龙总运量的80%;围绕提升公路通道,加快推进龙青高速公路建设,同步改造了港区主要疏港道路,使港口集疏运能力大幅提升。为打破港口发展用地瓶颈,按照岸线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的原则,该市优先保证港口用地,先后推进了屺山母岛整村搬迁、物流园区拓展和进港铁路征迁等工程,累计增加港口建设用地1万多亩。今年该市抓住省委打造“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战略机遇期,加快推进总面积140k㎡的滨海新区的核准实施,近期已有3700多亩的填海项目获得批复。同时,该市通过做大做强造船、汽车部件、石化、铝加工等高端制造业,带动港口吞吐量迅猛提升。1-7月份,港口吞吐量增幅达到13.6%,其中1/3的吞吐量来自龙口企业,并创造了铝土矿、石油焦进口和对非贸易“三个全国第一”。今年该市又实施了总投资30亿元的油页岩综合利用、20亿元的钛白粉、14亿元的配煤中心和5000万美元的改性沥青等大进大出项目,可新增港口吞吐量2500万吨。
优化环境,强支撑,促发展。今年以来,该市通过优化“通港、信贷、服务”三大环境,为蓝色经济发展筑牢坚强后盾。引导口岸部门以“出入有境、服务无境”为目标,全力打造便捷高效的通港环境。海关在龙口港设立了山东关区唯一一家外设监管场站,有力推动了港口保税物流发展;检验检疫局投资500万元新上检测线,使铁矿石和铝矾土的检测时限由原来的一个月缩减到一周;海事处、边检站实行了“24小时全天候服务”,最大限度地压缩船舶滞港时间、压减进出港收费。借助全省县级商业银行数量最多和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先进市的优势,该市组织各银行筹建了全省首家港口结算中心;协助龙口港获得中信银行的“无限额敞口监管额度”,通过开展“存货质押信用证”业务,开辟港口物流低成本、高效率运营新渠道,实现了银港企的互惠多赢。 (完)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