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油气业从无到有蓬勃兴起

来源:戴路   发布时间:2015-05-21 02:21:34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在世界海洋经济中,海洋油气业是四大支柱产业之一。而在我国的海洋经济中,虽然海洋油气业占的份额并不是最大的,但是在海洋高新产业中却一路领先,引人关注。

2009719,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简称 “中海油”)副总经理周守为在“2009年中国海洋论坛”上表示,中海油正在筹建3 “海上大庆”:在渤海,建设5000万吨原油生产基地;在南海深水区,建设400亿~500亿立方米天然气生产能力;在沿海地区,建设5000万吨 650亿立方米)液化石油气LNG接收站。而这距离我国首次在渤海钻成海1井已经过去了42年。42年里,我国海洋油气业从无到有,从国际合作到自主创新,并不容易。

1967614,原海洋勘探指挥部首次在渤海钻成海1井获得成功,日产原油35立方米,实现了我国海洋石油工业“零”的突破。随后的11年里,我国依靠自己的力量在渤海勘探开发海底石油。由于技术装备落后,海上石油产量很少——“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是跳蚤”。

为了提高海洋石油的产量,我国曾多次派团出国访问考察。结果发现,世界上海洋石油开发的发达国家都有一个专门从事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的经济实体,他们或是国家公司或是私营公司。按照国际惯例,开展海洋石油国际合作必须以国家石油公司名义方可进行。如果没有国家授予专营权的公司实体,海洋石油对外合作将是一纸空谈。

对外合作加快步伐

19821月,国务院发布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条例》,为海洋石油的对外开放提供了法律依据。与此同时,我国政府宣布即将进行海洋石油对外合作招标。数十家外国公司作出投标响应,表现出空前高涨的热情。

1982215,一个写着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的牌子悄然挂在了北京长安街31号的一幢三层小楼门口,这个应运而生的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从诞生之日起就担当起了国家全面负责海洋石油对外合作业务的重任。之后,中海油代表国家先后开展了数轮合作开采海上油气的国际招标。

截至2008731,中海油已经与21个国家和地区的77家公司签订了187个石油合同,引进资金110多亿美元,油气产量从1982年公司成立时的9万吨,一举达到4293万吨。在2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海油依靠对外合作专营权,积极推动了我国海洋石油工业的发展。

随着石油需求量迅速增长,我国石油的供需缺口在不断扩大,对外依存度也在日益提高。20044月,国务院发文规定,打破国内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海陆分界线,允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简称 “中石油”)、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简称 “中石化”)赴海上采油,中海油也可 “登陆”进行油气勘探开采活动,但都限定在自营范围。我国石油工业三分天下、南北对应、陆海相隔的基本格局自此打破。20065月,中石化和巴西石油公司正式签署了 《战略合作协议》。两家公司约定,未来将在石油销售、勘探、生产、提炼、管道、工程服务和技术合作等方面进行全面合作。200753,中石油宣布,在渤海湾滩海地区发现储量规模达10亿吨的冀东南堡油田。可以说,中石油和中石化 “下海”是我国实施石油战略的必然结果,也是海洋油气业快速发展的要求。

立足海洋自主创新

高科技是海洋油气业的重要特征,海洋油气业的发展正是我国石油能源产业“科技领先战略”的最直接体现。只有坚持自主科技创新,才能不断提高我国海洋油气业的的核心竞争力。2004年以来,我国在海洋石油的勘探新领域和新技术、提高采收率、边际油田开发、深水油田开发、重质油综合利用、液化天然气与化工、新能源开发、海外勘探开发等领域实现了一系列突破。

2008年,中海油两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其中一项成果是针对中国南海西部海域所存在的高温超压并存、井壁失稳严重等世界级重大钻井技术难题,研发出一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复杂构造钻井关键技术。截至2008年底,这些技术在南海西部海域7个油田以及北部湾盆地、珠江口盆地、琼东南盆地的探井及评价井共计76口井的钻井作业中得到推广应用,并取得了良好效果。使钻井井眼复杂事故率从40%72%降至5%以下,远低于国际上20%的统计指标,井眼报废率也从5%降至0%,不仅节约了可观的钻井直接成本,同时加快了边际油气田的开发,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该项技术研究与应用大大提高了中海油的钻井技术水平,扭转了之前该海域复杂井作业技术依赖外国石油公司的历史。

而经过十多年的自主研究,中海油开发形成了一整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适合海洋石油开发要求的成像测井系统(ELIS)。这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个满足海上石油测井要求的成套技术装备。该系统的研发和产业化打破了国外测井设备对我国海上和世界石油测井市场的长期垄断。截至2008年底,中海油累计生产装备10套,总值达5亿元人民币,产品已进入国内外作业市场,年服务收入达3.8亿元人民币,创汇2800万美元,效益显著。

同时,中海油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也已进入稳步增长阶段,截至2008年底,中海油累计获得授权的有效专利达423项,其中发明专利105项。

2008年,中海油首次获准承担国家“973计划课题,实现了科学研究层次的新突破。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 “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里,中海油将承担6个项目和两个示范工程。

深海油气面向未来

随着近海勘探开发程度的越来越高,海洋油气勘探开发正逐步向深海发展。

20世纪90年代末,水深超过300的海域称为深水区。而现在,在水深超过500的才是深水区,水深超过1500则为超深水区。研究和勘探实践表明,深水区油气资源潜力大,勘探前景良好。据统计,2008年全球储量在4亿桶油当量以上的重大油气发现共有14个,有8个来自深海区域。

相比陆上,海上石油开采属于高风险、高技术、高投入。建设一个中型的海上油田,投资将在3亿美元~6亿美元,一个大型油田总投资将高达20亿~30亿美元。这也是海上石油开采令人望而却步的原因。除去资金成本高昂外,技术也是当前国内石油公司最需要的。我国的深海油气开发仅能在几百米水深之内进行,而国外已达万米以上。

目前,我国已与越南、菲律宾等周边国家签署了联合开发南海相关海域的协议,计划开发南海水深15003000海域的招标也将开始,有关深水钻探的计划正在酝酿中。在国家 863计划的支持下,深水油气田开发公用技术平台也正在建设之中。2009年上半年,中海油对中国海域首个深水天然气发现荔湾3-1所钻的两口评价井均获得成功,证实了此前对其储量规模的预期。

在海外,中海油在尼日利亚一个大型深水项目的一期油田也顺利投产,成为中海油海外产量增长的重要动力。717,中石化和中海油联合收购了美国马拉松石油公司在安哥拉32区块20%的权益,安哥拉32区块是一个油气富集的深水勘探区块。我国的海洋油气也正向着深水、向着海外、向着未来积极迈进。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