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的“三级跳”
“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化,除了多金属结核,国际上已开始着眼于海底新资源的调查研究,我们不能无动于衷。”2000年,我国大洋战略作出重大调整,大洋专项由多金属结核研究开发扩展调整为面向海底多种资源,同时确立了“持续开展深海勘查,大力发展深海技术,适时建立深海产业”的工作方针。中国正式启动了富钴结壳、多金属硫化物和极端环境生物基因资源的调查与研究工作,争取在新规则出台前做足积累工作。这是大洋工作的“第二级跳”。
2006年,温家宝总理对大洋工作作出了“深入开展国际海底区域工作,关系国家长远利益。”的批示。去年,国务院“新三定”方案又明确把大洋的职能扩展到公海。“因此,在下一个10年,中国大洋协会将围绕落实温家宝总理的批示,朝着海洋强国目标,立足深海资源,通过持续开展深海勘查,逐步从海底走上来,把整个大洋工作带动起来。”对于接下来的“第三级跳”,金建才信心十足。
“大洋一号”船彻底改头换面
“以前,外国人非常害怕上中国的调查船。船上的居住和工作环境太差了,不但没办法洗澡,连厕所都是公用的。”1995年随“大洋一号”船首航太平洋的中国大洋协会规划项目处处长周宁,对大洋装备技术条和海上工作生活条件的变化感触良多。
“出海是件很辛苦的事,工作环境本来就恶劣,如果再吃不好、住不好,肯定是有损战斗力的。”周宁告诉记者。2002年,为满足多种资源调查需要, “大洋一号”船进行了现代化改装。这次改装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生活居室和实验室条件得到显著改善。“从环球航次开始,来自多个国家的科学家曾上过 ‘大洋一号’船,对生活条件的改观都赞不绝口。”周宁说。
没有高水平的深海勘查技术力量支撑,就无法真正在国际海底区域竞争中占得先机。改装后的“大洋一号”船彻底改头换面,船上加装的动力定位系统等先进设备大大提升了海上综合作业能力,满足了多资源勘查的需要。同时,大洋事业的发展,还提高了对深海底部的科学认知水平,促进和带动了深海装备和技术的研发。
靠实力说话
在国际海底资源争夺的背后,是一场以参与游戏规则制定、争取话语权为主线的国际海底区域权益的博弈。金建才以亲身经历体会着中国在其中政治外交地位发生的每一个变化。
“我从1990年开始参与联合国海底会议,那时我们的地位和现在相比不可同日而语。”对1990年与美国等国家有关多金属结核矿区重叠问题的谈判经历,以及国际海底管理局成立之初中国竞选理事会的情形,金建才记忆犹新。“当时,我们受了很多窝囊气。”那时,由于我国刚刚以海底投资国的身份跻身于‘国际深海采矿俱乐部’,西方国家极力阻挠我国作为新兴深海投资国获取相应的外交地位。
“现在完全不同了。不论是申请理事会连任,还是竞选改组,我们都是稳坐钓鱼台。2004年,中国成功当选理事会A组成员,与美、俄站在了同一序列中。”金建才底气十足的话,来源于中国大洋整体实力的大幅度提升。
“如果我国的整体国力没有得到大幅度提升,如果我们不是海底先驱投资者,如果我们不做海底资源、环境调查与评价,对深海技术一无所知,谁会把我们当成一回事呢?”金建才一语中的。“中国要在竞争中扭转不利局面,维护在国际海底区域的正当权益,只有靠自己动手获取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