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重视海洋文化名城建设

来源:马学信 郭 敏   发布时间:2015-05-21 04:14:07 

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 马学信 郭 敏

21世纪是海洋世纪,中国经济与社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随着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国际事务合作中的全球观、文化观、海洋观、生态观与城市观、发展观和战略观等理念,全面提升到联合国与各个世界组织重大议事日程与可持续发展战略领域。面对世界各种思想文化潮流的激荡、冲撞和交融,我们应从21世纪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战略高度,高度重视国际海洋文化名城的创建。

海洋文化是祖国灿烂文化颇具特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海洋文化、建设海洋文化名城,不仅具有客观必然性,更有着现实可行性。

构建海洋文化名城是时代的呼唤。21世纪国际范围内的经济竞争,将在很大程度上归结于“文化力”的较量。在国外,一些滨海城市如新加坡等早已着手实施“文化造城”的工程,他们提出,一个城市经济发展是形,文化内涵是神,营造富有城市个性的“文化力”是一个城市发展的基石。由于文化在城市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我国已有越来越多的人特别是沿海地区的各级领导干部,认识到“文化力”的重要作用,纷纷感到我国城市化发展战略不能走“先经济、后文化”的弯路。如深圳早在1995年就提出用15年或更长的一段时间,将深圳建成一座以“中外文化交流的窗口、文艺精品和文化人才荟萃的中心、现代文化艺术产品生活的基地、文化艺术商品交易的市场”为主要内涵的现代文化名城。

建设海洋文化名城是加快海洋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当今时代,文化与经济已密不可分,经济的发展需要文化为其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价值引导。在这个方面,一些城市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较好成效。如大连,以“足球、绿地、服装节”为城市名片,不仅提升了大连的整体形象,更吸引了海内外客商踊跃投资,短短几年,大连市城区的土地增值了数倍。21世纪是海洋世纪,要全面推进海洋开发,加快发展海洋经济,努力提高海洋文化的层次,大幅提升其对海洋经济的推动力。

建设海洋文化名城是城市客观要求。我国不少沿海城市有着渊薮流长的海洋佛教文化、俊逸秀美的海洋民俗文化、山青水秀的海洋景观文化、精美独特的海洋盐业文化、中外交融的海洋商贸文化、淳朴绚丽的海岛文化等。如此丰富的海洋文化底蕴,如果不加以深度开发利用,实在太可惜了。从群众的精神需求来看,丰富多采的海洋文化活动、通俗易懂的海洋文艺作品深受群众的喜爱。综上所述,建设海洋文化名城,并以此为载体,培育有别于内陆农耕文化,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海洋文化,是沿海城市发展的正确抉择。

世界沿海国家都非常重视海洋文化名城的建设,洛杉矶、悉尼、新加坡等国际知名城市都是有名的海洋文化名城。海洋文化名城带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显示了一国综合国力的强盛。

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不仅创造了灿烂的大陆文化,也创造了辉煌的海洋文化。早自秦汉时期,我国已开辟了与东南亚、印度和阿拉伯的海上交通和贸易往来。特别是随着现代航海业的发展,我国广州、泉州、天津、青岛、上海等沿海城市早就誉满全球。

如何建设现代海洋文化名城?关键是善于挖掘文化资源。“海洋文化名城”的指标体系既包含着硬件,也包含着软件。国内外一些城市有的也只是在某一、两个方面独具特色而成“文化名城”的。如澳洲的悉尼,因其歌剧院独特的建筑而闻名于世;日本东京的筑波科学城,因科技人才荟萃而享有盛名。又如我国杭州的西湖、苏州的园林,潍坊的风筝,深圳的“锦绣中华”,厦门鼓浪屿的音乐等各具特点。

在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 更新观念,切实加强对文化工作的领导。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文化建设的深度、广度和力度。各级领导应从战略的高度,全新认识文化的地位作用,切实提高对建设海洋文化名城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正确处理“古与今”“中与外”“形与神”“广与特”“近与远”等各种关系。

2. 科学规划,突出海洋文化城市特色。城市贵在特色,没有特色和个性的城市就没有生命力。近年来,虽然有的城市建设规模扩大,高层建筑增多,但由于总体规划起点不高,整体建筑没有形成反映个性的海洋文化名城的形象。建议,第一,沿海城市设计要体现海洋特色,与海洋世界融为一体;城区建筑在形态上反映海洋生物的特点,把海洋的相关要素巧妙地融入城市建筑和设施中去。第二,城市建设要注重文化内涵,从各方面提高文化意识。可兴建蕴涵海洋文化和地域特色的标志性建筑或大型雕塑。

3. 抓住关键,重点解决突出性问题。文化建设一定要突出重点,把有限的财力、物力放在“刀刃”上,多在“海”字上动脑筋,在“精”字上下功夫。着重建一批具有标志性的重点文化设施。海洋文化设施建设不求高大全,但求精细特,体现“小而精”“小而雅”“小而巧”“小而特”。尽快出台有关扶持海洋文化产业政策,在征地、减免税费等方面给予优惠,支持和鼓励社会资金、私人资金和外资投入海洋文化产业。

4. 推动创新,增强海洋文化发展活力。第一是观念创新。要充分认识发展海洋文化对于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树立建设海洋大市、海洋文化名城的观念。第二是行业创新。无论是文化演出团体、文化产业、文化事业单位还是文化行政机关,都要立足自身实际求创新,围绕海洋文化名城搞创新。第三是环境创新。要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舆论引导作用,及时引导海洋文化消费热点,在全社会造成一种推荐海洋文化艺术精品的良好氛围和风气。

2006年8月23日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