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日报:省情认识达到新高度

来源:山东海洋与渔业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5-05-21 02:27:43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初步构想图 □赵孟君 制图

开篇语
党的十七大提出,发展海洋产业,构筑现代产业体系。今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山东时强调指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总揽全局,立意高远,精辟深刻,是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深谋远虑的重要部署,为丰富深化区域发展战略、促进科学发展指明了努力方向,充分体现了对山东工作的亲切关怀和殷切期望。全省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把握发展大局,抓住发展机遇,以科学务实、奋发有为、争创一流的精神状态,全力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决不辜负胡锦涛总书记的殷切期望和全省人民的重托。
新起点上的战略抉择
《意见》摘要:蓝色经济区是以临港、涉海、海洋产业发达为特征,以科学开发海洋资源与保护生态环境为导向,以区域优势产业为特色,以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协调发展为前提,具有较强综合竞争力的经济功能区。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资源的开发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海洋经济日益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把握海洋经济发展新趋向,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标志着对省情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标志着海洋经济发展将实现新的突破,标志着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站在新的起点、进入新的阶段,意义重大而深远。
蓝色经济的迅速兴起,代表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改革开放以来,山东作为沿海地区能够实现率先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借临海之便,借海洋之力。站在新起点上,山东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仍然离不开海洋。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我省就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海上山东”的发展战略,并把它与黄河三角洲开发并列为两大跨世纪工程。再往前推,自改革开放以来,山东历届省委、省政府一直都在探索并提出适合当时省情的经济发展战略:从“东西结合、共同发展”,到“重点突破、梯次推进”,从实施“东部突破烟台、中部突破济南、西部突破菏泽”战略到规划建设“一群一圈一带”(山东半岛城市群、省会城市群经济圈、鲁南经济带),从“五大板块”到“一体两翼”和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再到现在提出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形成“一区三带”发展新格局,山东探索发展战略与合理布局的脚步从未停止,且思路愈加清晰,愈加深化。
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厅长侯英民认为,虽然借力海洋、沿海先行,以沿海带动内陆,始终是我省这些年来推动区域共同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但如此明确地把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上升到全局战略的高度,在我省还是首次。打造半岛蓝色经济区,是在新的发展阶段上提出的全新战略构想,内涵更丰富,要求更高,必须用全新的理念、全新的视角来认识。
随着海洋世纪的到来,以海洋经济为主导的蓝色经济正越来越成为新世纪发展的制高点,成为带动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的强大引擎,成为推动区域经济、社会文化在新起点上实现新跨越的主导力量。
省发改委副主任王树理指出,从“海上山东”到“海洋经济”,我省依托海洋科技带动海洋开发的深度和力度不断增强,目前已初步形成了港口、临港产业、区域经济互动融合,带动沿海地区人口、产业、城市要素不断提高的新格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为山东区域经济发展迎来了新契机。
而从制约的角度来看,正如山东社科院副院长郑贵斌所言:由于人口、资源、土地、环境等压力越来越大,走向海洋,向大海要资源、要空间,也是山东省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以海洋为主体的蓝色经济外接国际市场,内连辽阔腹地,具有极强的牵引和带动作用。在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韩立民教授看来,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使全省“一体两翼”和海洋经济发展战略找到了一个有力的抓手,这一战略构想,不仅能充分发挥我省海陆兼备、区位优越、资源丰富、产业基础好、海洋科教实力雄厚的综合优势,还使山东半岛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中获得一个清晰定位,它以海陆统筹发展模式推进山东半岛开发开放,进而带动全省发展,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创新实践。这一战略,搭建起了山东发展的全新坐标系,将山东推向了又一个极富前瞻意义的发展平台,它是对我省发展历史的有机延续,更是对全省发展水平的一次全力提升。通过率先探索发展蓝色经济的新模式、新途径,还可以为全国加快发展蓝色经济起示范和引领作用。
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院长黄少安教授认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作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区域,不仅将创造较高的经济效益,而且创造较高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这也将成为山东把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彩练舞得更好更快的不竭动力。
记者旁白:在新的发展阶段,必须有新的发展战略作统领。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战略构想的提出,是我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成果,标志着对省情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也是近年来山东发展战略思路的深化和升华。这一战略,不仅为山东树立了一个新的发展思路,而且为今后山东乃至全国区域经济发展增加了一个新的强有力的引擎,是我们实现经济文化强省目标的重要支撑,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在准确定位中把握机遇
《意见》摘要: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要求,是增强我省在全局发展中地位作用的重大战略机遇,是转变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是挖掘潜力、增创发展新优势的重大任务。山东作为沿海经济大省,在全国发展大局中占有重要位置,肩负着重大责任。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有利于进一步充分发挥山东经济大省、海洋大省的优势,加速山东半岛发展,优化区域发展布局,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山东半岛处于多个经济圈中,无论是环渤海经济圈、黄海经济圈、东北亚经济圈,都与山东半岛有直接关系。优越的海洋区位、资源、科教等综合优势,使山东半岛发展蓝色经济的条件得天独厚。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院长杨开忠教授提出,要站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大格局,站在全球经济的大格局,站在东亚和东北亚的大格局中理解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依此思量,拥有内外海、腹地广阔的山东半岛,成为东北亚蓝色经济高地,成为中国海洋生态文明的示范区,应是题中之义。
面向海洋、开发海洋,是山东发展的潜力所在、希望所在,也是机遇所在。山东省委政策研究室巡视员孙建生指出,加快推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建设,使之能在更高层次、更广领域参与东北亚经济圈的合作与竞争,在与环渤海、长三角等区域的协作中凸显新价值,不光意味着山东半岛的空间拓展与层次提升,而且将由此带动“山东板块”加速崛起。这是山东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
当前,新一轮蓝色经济浪潮兴起。从北向南,沿海各省,均着力抢占海洋经济发展制高点,谋求全国发展大局中的重大战略位置,以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赢得大发展的空间和活力。越来越多的事实告诉我们,山东能否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关键就看能否在全国经济区域发展大格局中,找准自己的战略定位。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经济管理出版社总编辑沈志渔说:建设半岛蓝色经济区,必须从主要着眼于本省“行政区自我崛起”的框框里跳出来,走以省际区域对接和区域整合为内容的“经济区战略崛起”的路子,要把山东的发展融入国家的区域发展战略,由此确定自己的地位。他指出,半岛区域里涉及到诸多行业,拥有不同资源优势的城市和地区。因此,必须突破行政区划的限制,以市场为导向,充分整合区域内的各种经济资源,实现各城市之间分工协作。
一个市一个县,和企业一样,不可能什么都自己发展,关键是能不能在经济区域中成为有价值的一环。威海市政府副秘书长林强介绍,威海毗邻日韩,因此,加强与东北亚地区特别是日韩地区的产业分工协作,在更高层次、更宽领域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是重中之重。 根据自身的区位优势和特点,滨州市委副书记、 市长张光峰提出,要着力形成既符合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整体布局、又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滨州蓝色经济,努力将滨州建设成为济南城市群经济圈的出海口和对外开放的门户。
目前我省已形成加快推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基本思路,提出以沿海七市为前沿,以全省资源要素为依托,以海带陆、以陆促海,内外联动,努力建设我国海洋科技教育中心、海洋优势产业聚集区、海滨国际旅游目的地、宜居城市群和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形成连接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沟通黄河流域广大腹地,面向东北亚全方位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增长极。专家认为,此举准确把握了山东在国内区域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中的定位:对内,可以强化区域间经济发展的互补性和兼容性,打破行政壁垒和市场分割;对外,加强国内区域合作和扩大对外开放;向北,对接天津滨海新区,参与环渤海开发,加强同东北亚经济区的合作;向南,依托港口、铁路和节点城市,积极参与长三角、淮海经济区经济合作;向东,加强与日韩合作,承接产业和资本转移,带动对外开放进一步由沿海向内地纵深推进;向西,加强与豫冀晋陕等的省际协作,延伸发展腹地,为山东省长远可持续发展储备战略资源,使山东区域经济不断实现新的腾飞。
记者旁白:机遇千载难逢。定位必须准确。依据各自的优势和特色,整合区域资源,找准自身定位,是经济区发展必须把握好的主题。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战略的提出,顺应了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既立足于山东发展实际,又放眼全国发展大局,定位科学,切实可行,付诸实施后,必将使山东半岛的区位优势和各种资源优势真正转化为区域竞争优势和产业融合优势。
开辟海陆统筹新途径
《意见》摘要: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必须以海洋产业为重点,坚持海陆统筹,把海洋和陆地作为一个整体来谋划,把海洋产业与临海产业、 涉海产业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推进,统筹海域、海岸带、内陆腹地开发建设,实行海陆产业统筹规划、资源要素统筹配置、基础设施统筹建设、生态环境统筹整治,通过海洋经济的大发展,带动内陆腹地的大开发、大开放。
从最初的渔业体制改革释放增长潜能,到建设“海上山东”,再到“发展海洋经济”,30年间,山东半岛3000多公里海岸沿线始终是山东区域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地带。但是,如果用海洋资源的科学利用、海洋产业的立体发展、海洋环境的全面保护等定量指标度量,我省海洋经济发展现状与海洋经济大省地位和海洋经济强省目标尚存明显差距。
“补齐差距的根本途径是海陆统筹发展。”国家海洋局信息中心海洋经济部主任王晓惠认为,海陆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贯通,是一个有机整体。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要把握海陆经济的内在联系,打破海陆分割的二元结构,推进海陆经济一体化发展。
在如何推进海陆联动,统筹发展问题上,省社科院副院长郑贵斌研究员提醒,既要防止将海洋视作陆地的延伸思维,也要杜绝将海洋“化”进陆地的简单认识,要在海陆生态环境保护、科技带动、城市发展三位一体中谋划统筹和联动。他提出,以陆上山东、海上山东、海外山东三种发展机制,贯穿海洋经济、涉海经济、沿海经济与海外经济发展领域,形成既独立运作,又相互牵动的体制机制,构筑混合动力支撑体系,促进全省经济健康发展。
山东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孔令栋认为,在目前发展阶段下,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城市化进程是推进海陆联动的主导力量。据他了解,目前半岛城市化水平为 60% 左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概是2.45:1,城市化水平较高的情况下二元差距尚不太大,城乡之间已初步形成比较完善的基础设施,积蓄了通过发展第三产业推动城市化进程的力量,如果此时将统筹发展的落力点放在推进城市化发展上,蓝色经济区建设将获得新的巨大的动力支撑。
统筹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山东半岛城市群、鲁南经济带、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实现全方位对接;统筹核心区、关联区的海陆产业布局和产业连接……在陆海联动发展,统一规划布局上,专家学者各抒己见。
省海洋与渔业厅厅长侯英民告诉记者,海陆统筹布局的办法很多,归结起来可从四个方面推进:一是海陆产业统筹发展,即把适宜临海发展的产业向沿海布局,如我省规划建设的日照精品钢基地,同时,把海洋产业链条向内陆腹地延伸。二是海陆基础设施统筹建设,即统一规划建设港口、铁路、 公路、航空设施,建设内外通达的海陆空立体综合交通体系。比如,打通沿黄流域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新干线,形成比陇海线更便捷、更通畅的中西部出海大通道,对于优化全国区域经济布局具有重大意义。三是海陆环境统筹治理。海洋污染主要来自陆地,保护海洋环境必须从陆地抓起。要按照海洋环境容量确定陆源污染物排海总量,提升入海河流和沿海城市污水处理能力。同时,加强海洋自身污染的治理,维护海洋生态平衡。 四是海陆生产要素统筹配置,将物流、人流、资金流等资源要素,按照效益最大化的原则,进行海陆双向合理配置。
记者旁白:在推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思路上,开辟海陆统筹发展新途径已成共识。 在3000多公里海岸线上统筹重大生产力布局,不断隆起、延展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核心区域,必将进一步优化我省经济结构、提升产业层次,推动山东半岛加速崛起。同时,内陆地区也应借力海洋、走向海洋,融入蓝色经济区,在海陆互补、互动中实现“双赢”,壮大全省的综合实力。
打造区域发展新优势
《意见》摘要: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在新的发展阶段提出的全新战略构想,内涵更丰富,要求更高,必将极大促进我省海洋资源优势加速转化为强大的海洋经济优势,推动由海洋经济大省向海洋经济强省跨越,为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要以重点港口、大型园区和产业基地为依托,规划整合要素资源,构建各具特色的产业区,促进沿岸线、环半岛地区联动发展,形成整体优势。
21 世纪是海洋的世纪。 在经济全球化深入推进,特别是资源配置国际化趋势日益明显的条件下,以海洋经济为基础发育起来的蓝色经济进入膨胀发展期,在世界经济发展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大幅提升,在资源利用、产业培植、科技进步等方面孕育着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创新点、突破点,呈现出一系列新趋势、新特征。
“谁抓住了蓝色经济的趋势和特点,未来竞争格局中谁就掌握了主动。”日照市市长赵效为介绍,建市只有 20年的日照市,在金融危机肆虐下,上半年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之所以能够持续大幅增长,得益于“陆海一体、港城一体、港带一体”、“港桥一体”的蓝色经济发展思路。正是依托海洋、 港口、鲁南临港产业带和新亚欧大陆桥桥头堡的独特区位、产业优势,日照在陆海大区域配置资源,发展起了港口经济、旅游经济、大学经济、体育经济等新兴优势产业。单旅游业一项,年收入就达近百亿元。
青岛市置身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核心区域,是山东半岛乃至全省的经济“龙头”。围绕胶州湾,他们“环湾保护,拥湾发展”,吸引海全湾旅游项目、温泉旅游度假区、深海基地、 会展旅游、体育文化等一批重大项目,规划建设了鳌山新城、红岛新城和胶南市董家口港区新城,依此带动服务业、造船业等优势产业迅速崛起。
区域竞争重在培育优势。近年来,世界各国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和争夺空前激烈,国内新一轮蓝色经济浪潮也加速兴起。沿海各省区市都把发展海洋作为重要战略取向,抢抓海洋开发建设的先机,在竞相发展中谋求有利地位。在此大势下,发挥山东半岛独特优势,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对于培育我国东部沿海和黄河流域的重要增长极,优化全国区域经济发展布局,具有重要的作用。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山东区域竞争力的潜力所在、优势所在。“如果将沿海岸线构筑的整体优势向由东向西、由海向陆延伸,将促进东部产业向中西部转移、西部劳动力向东部输送,进而形成东西结合、优势互补、产业互动、布局互联、协调发展的新局面。”鲁南经济研究院院长李宪法认为,蓝色经济区建设对西部欠发达地区特别是对“突破菏泽”、发展县域经济具有重大带动作用,可弥补我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
此外,黄河流域各省区资源开发进程不断加快,经济开放程度日益提高,对出海通道的需求越来越强烈。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可以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蓝色经济发展,加快形成带动和支撑沿黄流域开发开放的战略高地,把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东中西部协调发展。
“尤为重要的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以‘整体优势’参与东北亚经济圈的合作与竞争,意味着山东区域经济获得了更高层次、 更宽领域的合作与竞争机会。 ” 省发改委副主任朱志明告诉记者。山东半岛濒临渤海、黄海,与日韩隔海相望,处于“ 10+3 (东盟+中日韩)”经济圈的核心地带,是中国与日韩经贸往来的前沿阵地。把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打造成为日韩次区域合作的先导区,加快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盈、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不仅有利于全面提升我省经济的国际化水平,且具有国家战略意义。
记者旁白:山东半岛区位优势强,产业基础好,经济外向度高,发展潜力大,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和带动作用。以打造蓝色经济区为契机,充分发挥、整合全省综合优势,是增强我省对中西部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的必然选择,也是适应国内外发展新形势,抢占经济发展制高点,提升我省国际竞争力的战略举措。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加快推进经济文化强省建设,6月30日,省委、省政府发布了《关于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为全面理解、准确把握“意见”精神,推动工作开展,本报记者在对权威机构、地方领导、专家学者等深入采访的基础上,对“指导意见”进行全面深刻解读。从今天起,陆续推出四组文章,敬请关注。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