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英国《自然》杂志内容精选 大气臭氧含量为何不再继续降低

来源:田天   发布时间:2015-05-21 04:14:14 

科学时报 田天/编译



大气臭氧含量为何不再继续降低

1987年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在关于污染问题的国际合作中经常被作为最主要的一项协议来引用。该协议开始分阶段废止氯氟烃和被作为南极臭氧洞形成原因的其他化学物质的生产和使用。近年来,臭氧含量至少没有减少,但尚不清楚是否是由于大气中消耗臭氧的物质含量下降了。极地同温层云(如本期封面所示)能加快臭氧消耗,帮助形成这些云的气温变化能使臭氧浓度发生很大变化。这些因素和其他因素会掩盖由于消耗臭氧的物质的减少所造成的变化。为了寻找臭氧层恢复的证据,Elizabeth Weatherhead和Signe Bech Andersen对臭氧测量数据最近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他们得出的结论是,不管《蒙特利尔议定书》有什么好处,臭氧含量将不大可能稳定在1980年以前观测到的水平上。

生成分子接合点的新方法

分子电子元件的使用是一种被讨论很多的、替代传统硅装置的方法,这种微型元件的前景对于设备的微型化有明显意义。一种方法是,用一个在两个电极之间进行自组装的单分子层来代替传统半导体。分子隧道接合点曾经在这样的系统中生成,但它们往往难以重复,不稳定,并且仅限于小直径。现在,Akkerman等人开发出一种相对比较简单的制造稳定的、可重复的分子接合点的方法,这些分子接合点大面积来自直链硫醇通过自组装形成的单层。这个过程与标准集成电路技术是兼容的,有可能为研制实用的分子电子装置提供一种廉价的方法。

时机决定一切

气候变化可能产生的生态效应经常出现在新闻报道中,这种潜在影响是否能够被预测的问题也是这样。对一种名为斑姬鹟的候鸟所做的新的研究工作,将这一话题又向前推进了一步,因为该研究让我们实际看到了气候变化会怎样引起种群数量的下降。时机是关键。在过去17年里,斑姬鹟数量在毛虫(雏鸟的食物)数量过早达到顶峰的地方严重下降,而在其食物供应较晚达到顶峰的地方它们的种群数量则没有下降。在毛虫对天气过早转暖作出反应的地方,幼鸟来得太晚。像这样的时机错误很可能是气候变化所产生的一个普遍后果,并且还可能是造成很多长距离迁徙的鸟类数量下降的一个主要因素。

动物性装饰所传达的信息及其演化机制

在为期24年的时间内对数以千计的环鸟(花领鹟)的行为所做的一项研究,为演化生物学中两个长期未能解决的问题提供了一些可靠的数据,这两个问题分别是:为什么动物花那么多精力选择配偶?夸张的性装饰所传达的信息是什么?研究结果表明,雄鸟的雄性装饰(前额斑点大小)具有高度遗传性,雌鸟可能用它来预测其后代的吸引力有多大。然而雌鸟的配偶选择的遗传性却非常低,这也许是因为在野外环境中,有太多的生态互动因素可以发挥协同效应,影响配偶选择,而不管在遗传上已经确定下来的倾向性是什么。这表明,为配偶选择服务的性装饰的基因编码是独立于为性装饰本身服务的基因编码而演化的,而不是随同后者一起演化的,后一种“搭便车”式的演化方式也曾有人提出是一种演化机制。

非编码基因的起源

来自脊椎动物基因组序列的证据表明,在演化上保留下来的非编码区域明显超过编码区域,这些基因多数涉及基因调控。这些基因的起源我们基本上不知道,但印度腔棘鱼“活化石”鱼的基因组中部分序列的测序成功,可帮助追寻它们的演化历史。现在,这些保留下来的基因组元素中的一组被发现起源于一个由反转录子组成的新的、“短分散元素”(SINE)家族,这个家族4.1亿年前活跃于肉鳍鱼中,今天仍活跃于腔棘鱼中。它们有些在哺乳动物中已经获得了功能,其中的一种是能够增强一个名为ISL1的神经发育基因的表达的增强子,另一种在mRNA处理基因PCBP2中是一个外显子。

关于RNAi应用的新发现

本期Nature上发表的两篇论文突现了RNAi (RNA干涉)在临床医学中越来越大的影响。Ngo等人开发出一种新颖的筛选方法(被称为“唯一致命弱点法”),来识别那些如果沉寂后会使癌细胞停止分裂的基因。该方法的新颖之处在于,它能成功进行否定筛选,即在筛选过程中消耗掉的RNAi分子必须分离出来。这样可以显示出未必包含突变或其他改变的潜在的治疗目标。将这种筛选用于B-细胞淋巴瘤细胞中的2500个基因,识别出了对于某一特定的B-细胞淋巴瘤亚型的癌细胞存活和生长至关重要的3个基因。尤其是,CARD11蛋白看起来是一个首要目标。Zimmermann等人报告了将RNAi通道用作一类新的药物治疗方法上所取得的一项重要进展。他们发现,系统性施用小干涉RNA(siRNA),可沉寂一种非人类灵长类动物的一种致病基因:这种作用以前曾在小鼠身上发现过。具体来说,针对为猕猴的阿朴脂蛋白B(ApoB)编码的基因施用siRNA,可成功降低ApoB蛋白、血清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的水平。该发现对于如冠心病等与胆固醇含量高相关的疾病有重要意义。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说,它也说明了我们有可能研究出针对传统上“无药可治”目标的潜在疗法。

2006年5月15日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