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财富网讯 今年6月8日,是世界第一个海洋日。
我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开展公众的海洋意识普及教育工作。
今年的
非政府组织主要是指 “处于政府与私营企业之间的那块制度空间”,是现代社会结构分化的产物。在我国,“非政府组织”这种表述还主要在学术界,官方则采用社会组织、民间组织、社会团体等提法。被纳入统计的非政府组织,一般都是具有合法地位的民间组织。与追求特属于本集团的、其利益具有强烈排他性的利益集团不同的是,非政府组织从事的是社会公益事业,提供的是公共物品(公共物品的涵义非常广泛,既可指有形的物品,如公共场所、公共设施、公共道路交通,也可指无形的产品和服务,如社会治安、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
根据国家民政部门的统计,截至2007年,我国已有各类非政府组织近40万个,其中共有社会团体21.2万个、民办非企业单位17.4万个、基金会1340个。目前我国的非政府组织已经广泛活跃在科技、教育、文化、卫生、民政、环保等各个领域。
随着我国社会越来越趋向多元化,非政府组织在许多领域里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比如在我国的环保领域就活跃着一大批形形色色的非政府组织,如中国环境保护协会、中华环保基金会、自然之友、地球村、绿色和平组织、世界自然基金会等。它们开展的环境保护活动,为社会提供了政府和企业所难以提供的许多公共物品,尤其是它们在全民环境意识的普及教育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们组织开展了各种形式的环保倡议活动和实践活动,举办包括电视讲座在内的各种讲座、培训、演讲等环境意识教育活动,举办各种形式的研讨会、经验交流会、座谈会等。国家环保部曾于几年前调查统计,我国有1/5的非政府组织属于环保类型,它们已经成为公众参与环保活动的一个重要途径。
在我国的卫生领域,国家对非政府组织参与艾滋病防治活动给予了积极的支持,已先后成立了中国预防控制性病艾滋病基金会、中国戒毒协会等一批与艾滋病防治有关的非政府组织。这些组织长期活跃在艾滋病预防控制的第一线,在推动全社会关注艾滋病防治工作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此外,国内许多著名的非政府组织在各自的领域中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比如,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自成立以来,通过爱鸟周、野生动物宣传月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在普遍提高全民自然保护意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中国消费者协会自1986年始,每年3月15日——国际消费者权益日,都与全国各地消协联合,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全民的消费者维权宣传活动,深得民心。经过十几年的广泛宣传,目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已成为中国百姓最为熟知的基本法律之一。
随着上个世纪80年代始于英国的“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发展,政府创新很快变成一项全球运动。公共问题最好由全社会共同合作解决——这一认识改变了人们关于社会如何治理的看法,由此带来了政府角色的再定位(从一元管理者到多元合作者)和政府运行方式的转变(引入市场原则和方法)。
与20年前相比,政府的公共目标虽然没有变化,但是治理方式已不同于以往。当今时代,政府、公民社会和市场的专长和资源正在相互整合,共同参与社会治理,社会治理不再仅仅是政府的特权。政府、非政府组织以及私人等不同主体的资源和专长,被整合起来共同用于解决某个公共问题。政府的核心职责由直接管理项目和人员转移至为实现公共价值而协调各类资源。在新公共管理中,政府由一个“行动组织”转变为“以监管功能和培育功能为主的组织”。
非政府组织当前已被看作是公共管理领域中作用日益重要的新兴组织形式。非政府组织在动员社会力量和社会资源时,与政府机构相比,有时具有灵活性、多样性、创新性以及贴近民众、成本低、效率高等优势,常常能发挥政府机构无法发挥的作用。实践证明,成熟的非政府组织通常具有规范的运作和较高的专业素养,因而具有很强的公信力和项目执行能力。
应该说,在全民海洋意识普及教育的问题上,单靠政府的力量是不够的,还需动员社会力量。鉴于此,建议政府部门应及时研究出台相关政策,加大引导、资助和服务的力度,积极鼓励和支持我国新闻、出版、科技、文化、艺术等领域的非政府组织加入到全民海洋意识普及教育的行列,形成政府直接抓与非政府组织积极参与的互动局面,以形成合力,共同将我国的海洋意识普及教育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