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市市农开局:在更高的起点上推进沿海滩涂开发
沿海滩涂是连云港市最大的一块土地后备资源。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后,沿海滩涂势必成为江苏沿海开发的主战场,滩涂兴,则沿海兴,沿海兴,则经济兴。迅速对接落实《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主动策应国家发展战略,发挥优势,积极作为,攻坚克难,突破先行,在更高的起点上加快推进沿海滩涂开发,既是当前滩涂开发工作的重要任务,更是连云港沿海开发的重要课题。
一、加强调研,全面了解滩涂资源的特点和优势
(一)土地资源丰富,发展空间广阔。连云港拥有海域总面积2.53万平方公里,是全市国土面积的3.4倍,其中等深线
(二)港口资源独特,物流交通便捷。港口是连云港市最具特色的优势:一是连云港与沿岸附近的燕尾港、海头港、柘汪港等,构成中国未来大型的港口群体;二是连云港拥有辽阔的经济腹地,服务带动中西部发展最为便捷。长期以来,连云港港口一直是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港口不冻不淤,水深条件良好,挡风条件优越,是一个天然良港。目前,国家已批准在连云港建设两条30万吨级深水航道, 南北两翼的一批重要港口也正在规划建设中,为把连云港建成长三角和渤海湾之间重要区域性国际性枢纽大港奠定了基础。连云港地处陇海兰新干线铁路和在建沿海铁路大通道交汇处,高速公路横穿东西、纵贯南北,运输方式齐备,交通网络发达,是全国铁路、公路最为密集、运输能力较强的区域之一,具备发展港口及临港产业的独特优势。
(三)海洋资源富集,开发潜力巨大。连云港拥有大陆海岸线176.5公里,占全省海岸线总长的18.5%。沿海岸线类型多样,其中砂质海岸和基岩海岸为江苏独有。南北过渡的气候条件和多样的地貌特征,使得连云港沿海生物资源非常丰富,潮间带有动物198种,以软体动物及蟹类占优势。近海有底栖动物180多种,如蚶、乌贼、对虾等;有鱼类150多种,如鲳鱼、鳓鱼、黄鱼等;有海上植物84种,如海带、紫菜、石花菜等。海州湾海区属强潮区,平均潮差2.9
(四)环境承载较强,可持续发展基础好。茫茫大海一望无际,蓝蓝海水自净能力很强。特别是沿海100多万亩滩涂湿地,气候温湿,池塘密布,水草丰茂,生物多样。具有调节气候、减缓风暴潮灾害和净化环境等多种功能。已围滩涂垦区地处淮河流域沂、沭、泗水系的下游,河网纵横,水量丰沛,依山傍海的区位和海岸带地广人稀的优势,决定了沿海地区的环境承载力较强,特别有利于发展临港工业和现代农业。江苏沿海开发规划十分注重环境保护,有一整套措施严格控制污染物向滩涂、海洋排放,以防止滩涂种植业、养殖业以及沿海旅游等产业发展受到侵害。合理有效地开发利用滩涂资源,不仅可以促进沿海经济发展,还可改善沿海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二、面向未来,充分认识推进沿海滩涂开发的重大意义
(一)加快沿海滩涂开发,是充分发挥滩涂资源优势,优化生产力布局,拓展发展空间的最佳选择。国内外发展经验表明,经济发展的强势区域无不濒江临海,经济大国无不拥有广阔的海岸线和密集的良港,沿海中心城市无不依托沿海区位优势而崛起。近年来,连云港在发挥临海优势、加快发展方面取得了令人振奋的卓越成就,逐步形成了以港口建设为核心的生产力布局。但总体上看,这一布局尚不足以辐射和带动全市所有区域,具有明显资源比较优势的沿海滩涂尚未得到全面有效开发,连云港要想在新一轮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必须创新发展理念,把沿海滩涂开发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沿海滩涂开发,不仅能够提供新的土地、水、电等资源和能源,有效缓解资源环境等瓶颈制约,而且能够促进滩涂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竞争优势,拓展新的发展空间,优化生产力布局,使沿海成为先进制造业基地、高效养殖基地,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为连云港又快又好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二)加快沿海滩涂开发,是扩大对外开放,增强全市竞争力的重要抓手。扩大对外开放是连云港顺应经济全球化进程,主动承接国际资本和产业转移,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也是连云港发展的主导动力和优势所在。近年来,连云港紧紧围绕建设亿吨大港和先进制造业基地的目标,大力改善投资环境,积极推进长三角经济一体化进程。短短几年时间,全市沿海已成为连云港吸引外资、发展先进制造业的主要区域。曾经相对薄弱的连云港,经济发展出现了重要转机,部分重要经济指标增幅甚至超过苏南。连云港加快崛起,融入长三角,形成大沿海经济板块的目标很快将变为现实。独特的资源优势和不断优化的投资环境,为加快沿海滩涂开发,扩大对外开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连云港沿海丰富的土地资源、良好的港口条件、广阔的发展空间、低成本的劳动力资源、相对充裕的电力供应等方面优势凸显,对产业转移的吸引力越来越强。
(三)加快沿海滩涂开发,是加快连云港振兴崛起,全面实现“两个率先”目标的现实需要。近年来,连云港发展势头良好,但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依然比较突出。与沿海发达省份相比,连云港沿海开发相对滞后。2008年,连云港沿海每平方公里的GDP大约是广东的1/5,山东的1/4,浙江的1/3,处在全省经济发展的“洼地”、全国黄金海岸的“断裂带”。沿海开发现状与“富民强市、两个率先”的要求不相称,与人民群众发展致富的迫切愿望不适应。从全市发展大局来看,没有沿海的全面开发,就没有全市美好的未来。加快沿海滩涂开发,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紧紧抓住江苏沿海开发的历史性机遇,及时把沿海滩涂开发摆上突出位置,加快沿海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有利于加速形成连云港较为完整、布局合理的现代工业体系;有利于连云港全面融入长三角、更好地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
(四)加快沿海滩涂开发,有利于缓解城市及周边地区的环境压力。由于历史原因,连云港经济发展的重点在城市及周边地区,由此导致这一地区资源和环境承载的压力越来越大,在沿海地区通过滩涂开发,创造适合于临海工业发展的条件,利用沿海滩涂有利于生产的规模化和集约化、有利于提高效率和降低污染的优势,在这一地区走新型工业化的发展道路,促进全市经济重心和人口重心向沿海地区转移,可极大地缓解城市及周边地区资源和环境的压力。
三、认清形势,站在国家发展战略高度谋划沿海滩涂开发
(一)着眼全局,科学开发。积极融入江苏沿海开发战略,认真借鉴国内外滩涂开发的成功经验,遵循发展规律,统一规划、统筹开发。坚持以港口建设为龙头,增强沿海发展的带动力,以临港工业为重点,促进港口经济繁荣,以城市建设为载体,彰显港口经济特色。着力从单纯依靠沿海滩涂资源的农业开发向以加快工业化进程为主导的全面综合开发转变,重点构建战略性的经济增长极;着力从传统开发向科技开发、生态式开发转变,重点推进集约型增长和规模化经营;着力从国内市场开发向国际市场开放转变,重点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和外贸增长水平,努力促进经济社会、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
(二)统筹兼顾,协调联动。在沿海滩涂开发中,要做好产业、港口以及城镇建设等各大板块之间“统筹、互动”文章,在功能划分、产业布局上,既要错位发展、各显特色,又要互相补充、互相促进。要发挥政府在引导开发方向、规范开发行为方面的重要作用,同时要注重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吸引更多的生产要素投入沿海滩涂,努力形成良好的开发氛围。要坚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决不搞破坏性开发,决不能以牺牲沿海生态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沿海滩涂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多部门、多行业,需要综合考虑自然、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因素,努力追求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三)抓住关键,重点突破。一是利用滩涂围垦增加土地资源。对具备匡围条件的滩涂力争全部围垦,为全市港口建设、临港工业和湿地保护预留充分的发展空间;二是围绕一纵一横“T”型产业布局,加快培育新兴临港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充分利用港口、交通、园区、电力等组合优势,集中建设石化、钢铁、造船、能源等临港产业以及物流、配送、仓储运输等现代服务业;三是围绕“一体两翼”港口布局,加快建设以国际性深水大港为龙头、陆海联动的沿海港口集群。坚持整合资源,错位发展,以产业发展带动港口建设,以港口建设促进产业成长。四是围绕“一心三极”城市布局,实施“战略东进、拥抱大海”策略,加快建设一批辐射带动力强的海滨城市,促进人口集聚,提升服务功能;五是围绕沿海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加快建设高效生态养殖基地、安全水产品生产基地和海产品深加工基地,重点发展精深加工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六是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提高调节气候、降解环境污染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能力,加快发展湿地旅游、生态旅游、海岛旅游和休闲度假旅游。
四、强化保障,合力推进沿海滩涂开发
(一)强化规划功能,促进有序开发。一是完善规划体系。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深入进行科学论证,着眼长远发展,进一步完善沿海滩涂开发总体规划。进一步完善沿海产业发展规划、城镇建设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一批专项规划和重点控制性详细规划。二是严格规划管理。要按照“规划即法”的要求,切实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坚决制止和纠正规划实施中的随意性。提高规划执行中的公众参与意识,广泛接受社会监督,保证规划管理工作的科学、公正和公平。
(二)加大财政投入,支持重点开发。一是支持重大项目建设。集中财力办大事,优先支持滩涂围垦、港口、高等级公路、海堤加固工程、重点河段整治等重大工程项目。优先支持沿海地区建设工业区和临港工业园区。二是支持沿海经济结构调整。大力支持沿海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运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支持沿海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大力支持沿海旅游项目建设,搞好旅游景点开发和旅游区配套设施建设。大力支持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带动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三是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支持民营企业在新产品开发、自主创新领域的投入,推动民营企业走内涵扩大再生产的路子,利用财政杠杆推动民营企业树立名牌意识,实施品牌战略,推动民营企业做大做强。
(三)创新开发机制,增强开发活力。一是优化投资机制。借鉴成功经验,在重大项目建设中推广BOT、BOOT和BOO等方式,吸引各方资金投入。二是创新土地利用机制。做好土地资产经营,培育土地市场体系,推行国有土地公开招投标出让制度,提高土地收益。搞好滩涂改造,努力增加有效耕地面积。三是创新科技发展机制。引进和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优良品种和管理经验,加快高新技术向临海经济和海洋产业渗透。四是创新人才开发机制。鼓励和引导发达地区的干部到沿海地区工作,提供相应的配套政策。积极探索把知识、技术、管理、信息等生产要素参与受益分配的办法和途径。
(四)加强组织协调,形成开发合力。要成立沿海滩涂开发工作领导协调小组,负责沿海开发重大建设项目、重大政策措施的论证、决策和协调。市各部门要积极支持沿海滩涂开发,帮助出主意、想办法,解决难题。要成立沿海滩涂开发专家咨询委员会,组织国内外专家学者科学论证,建言献策,形成共识。通过组织商贸洽谈会、特色产品节等,介绍滩涂开发的区位条件和发展基础,吸引更多国内外资本参与沿海开发,形成各种力量参与支持沿海滩涂开发的强大合力。
五、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滩涂经济是沿海经济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议省里继续加大财政资金的扶持力度,每年从财政支农资金中拿出一定比例用于滩涂开发,扩大全省滩涂开发资金总量,争取国家专项投入,同时对苏北贫困地区进行重点帮扶和倾斜,以利于全省滩涂经济的共同发展。
(二)新围滩涂可直接用作工业用地。通过制定优惠政策,不断提高地方政府参与滩涂开发的积极性。在实施滩涂围垦项目时,建议采取灵活措施,允许新围垦区土地直接用于港口、城镇及临港产业建设,而不仅局限于农业用地,以减少土地转换成本。
(三)区别对待,分类扶持。建议省有关部门根据三个沿海城市滩涂资源状况,采取分类扶持的办法,以发挥资源比较优势,获得最佳效益。连云港市可围垦滩涂面积较少,而且以淤泥质滩面居多,围垦筑堤成本比盐城、南通高的多,竞争优势不强,因此,我市在全省百万亩滩涂围垦开发中没有得到应有的扶持。建议省对连云港淤泥质滩面围垦,提高单位面积补助标准。
(四)支持应用新技术。连云港沿海淤积型岸段绝大部分为淤泥质滩面,常规吹填筑堤方法不太适用。而应用新技术,如爆破挤淤法、大砂袋围堰技术、充灌固化土技术以及塑料排水板法等,不但可以提高围垦效率,而且能够明显扩大可围垦范围。建议省在编制滩涂开发总体规划时考虑新技术因素,适当增加连云港滩涂围垦面积,以满足我市沿海大开发需要,同时,对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大扶持力度。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