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南通沿海开发主打“联动牌”

来源:中国海洋报   发布时间:2015-05-21 02:29:01 

2009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 《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标志着始于20世纪90年代的江苏沿海开发战略终于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7月上旬,江苏省政府新闻办公室联合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邀请境内外数家媒体,深入江苏三大沿海城市——连云港、盐城、南通的沿海县市,共同体会江苏沿海地区海洋开发的成效,挖掘其内在潜力,展望其蓝色前景。本报记者将陆续发回相关报道,以飨读者,敬请关注。 ——编者

曾经在30年前被列为我国第一批沿海开放城市的南通,近来又成了 《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的主力军之一。在江苏省境内,南通是唯一一个临江又临海的城市,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使之成为了 《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中的核心地区,同时又是 《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中的独特区域,这种特殊的 双跨促使南通坚持两个战略规划同时贯彻、整体推进, 联动成为了南通发展沿海经济的最大特色。

据南通市委书记罗一民介绍,为了充分发挥南通兼具江苏沿海开发和长三角区域发展两大国家级战略的双重叠加优势,更好地利用 《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实施的契机,南通将大力推进 四大联动

一是深入推进江海联动。充分发挥沿江对沿海的带动辐射作用,着力放大苏通大桥等过江通道对要素资源的传导优势,着力放大沿江产业体系完善、先进制造业发达等优势,带动沿海地区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充分利用沿海拥有深水港口、滩涂资源丰富、土地储备量大、环境容量大等优势,为沿江先进制造业产能转移、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开辟新的空间。

二是加紧实施港城联动。坚持以港兴市、以港兴城、港城联动、互动发展,把港口开发作为沿海开发的重中之重,充分发挥江海交汇的独特优势,推动南通港加快融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使之不仅具备大吞吐量、大运输量的功能,而且要成为吸纳各类优质生产要素的重要载体;进一步加快洋口港、吕四港的建设进程,加速推进230万吨级深水航道开发建设的规划论证和前期准备工作,尽快启动腰沙冷家沙综合开发总体规划的前期基础研究工作;以建设特大城市为目标,结合行政区划调整,加速展开中心城市规划修编,拉开现代港口大城市的框架;突出沿海县城和重点中心镇的规划建设,构筑以市区为中心、县城为依托、中心镇为基础的城镇体系,形成合理的沿海城镇空间布局。

三是主动寻求跨江联动。深入推进与上海和江苏南部地区的接轨与合作,积极做好规划上的协调配合与先期对接。在深入推进苏通科技产业园建设、上海外高桥集团、启东、上海张江集团、海门的联动开发,努力打造跨江合作更多增长点的同时,全面促进发展理念、交通基础设施、城市规划、体制机制、人才流动等方面的跨江融入与接轨合作,拓展沿海开发更广阔的空间。

四是推动开发开放联动。坚持以开放带动开发,通过进一步扩大开放,大力引进优质资本、技术、人才和先进的机制;积极推进沿海综合开发,加强海域滩涂资源的科学开发和利用,统筹考虑港口、产业和城镇联动发展;坚持开发开放与生态保护并重,做到在保护中实施开发、在开发中实现更好的保护。

在四大联动的良性循环下,南通将争取实现五大突破:一是打造大港口,到2010年,全市港口吞吐量达到2亿吨,2015年达到3亿吨;二是集聚大产业,到2011年,全市规模工业产值达到9000亿元、冲刺1万亿元;三是开发大园区,为大产业、大企业、大项目落户创设国际一流的平台;四是建设大城市,争取到2015年,南通市区人口规模达到300万,沿海县城人口达到50万,沿海前沿区域城市化率达到60%;五是构筑大通道,加快形成国际大通道、过江大通道、城际大通道、市域大通道 四位一体的格局。

根据 《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的实施期限,南通市政府初步明确了南通沿海开发的目标任务。到2010年,确保实现既定的沿海开发 三个2500亿的目标,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在2005年的基础上实现翻番;到2020年,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我国东部地区平均水平,达到并力争超过当时上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成为江苏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优良、人民安康的科学发展示范区,率先在江苏江北地区实现更高水平的现代化,把南通建设成为江苏出江入海的 第一桥头堡,成为沪苏通 小金三角中的有力一角,进而实现更高起点上的新跨越。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