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鲁港经贸合作:为何把目光投向香港?

来源:新华网山东频道   发布时间:2015-05-21 02:29:16 

7月中旬,山东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将率团赴香港,举办山东省区域发展战略说明会暨经贸洽谈会。 这次大型赴港活动,是我省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而采取的重大举措。 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新形势下,鲁港经贸合作迎来新机遇。从今天起,本报将刊发三篇报道,总结鲁港合作成就和经验,分析面临的新形势、新机遇,探讨合作的新途径、新方式。

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关键时刻,山东再次把目光投向东方明珠——香港。

当前,我省扩内需、保增长成效初显,经济运行总体形势企稳向好。但问题不容回避,外需不足,投资乏力,是当前经济增长面临的最大困难。另一方面,既是作为当前应对危机之策,又属长远发展战略,我省将加快推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等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实施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这些战略和规划,内容丰富,规模庞大,迫切需要巨资投入。

在这种大背景下,我省赴香港举办大型经贸活动,不仅是引进外资,扩大合作,增加外需的迫切需要,也是应对困难和挑战,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大举措。

香港这潭水很深

多年从事外经贸工作的省商务厅副厅长刘晓江介绍说,山东第一家外资企业就是港商投资创办的。上世纪80年代后,源源不断的港资,孕育和滋养着山东外向型经济这块园地。改革开放 30多年来,香港一直是山东吸收外资的主要来源地之一。到去年底,我省共有香港投资企业14556 家,合同港资 457.7 亿美元,实际使用 228.2 亿美元,分别占全省外资企业、合同外资额和实际使用外资额总数的24.7% 29.5% 27%

刘晓江说,经济界有这样一句话:香港这潭水很深。意思是说,看上去,香港乃弹丸之地,但实际上这里是亚太地区的国际贸易、金融和航运中心,与 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 460个港口有航运往来,有88 家外资银行和1300多家分行,1200 多家公司在香港交易所挂牌上市。完备的法律体制,健全的自由贸易政策,公平开放的竞争体制,资金可以自由出入的金融网络体系,使香港拥有一流的营商环境。

香港经济体的独特性,决定了它的优势不仅在于它自身,还在于它巨大的辐射功能。香港连接五洲,广通天下,是其他地方无可比拟的国际化平台。刘晓江说,这次到香港举办经贸活动,就是要发挥香港的开放平台作用,利用香港的国际化资源,为全省扩大开放和重大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拓展新的空间。

香港之于山东的重要作用,省商务厅招商处负责人作了进一步分析:我省加速发展工业需要大量资金,香港大批机构和企业正在持币待投。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可以为山东企业营造融资平台。香港还可以提供丰富的国际网络,协助山东企业拓宽国际市场。香港在金融、旅游、商贸和物流等方面有先进的专业技术和管理经验,可以帮助山东提升服务业的层次和水平。

天时地利人和物补

谈起鲁港经贸合作,山东财政学院国际经贸学院副院长王蔚教授伸出四个手指:鲁港合作,具备天时、地利、人和、

物补四个条件,可谓两情相悦,天作地设。

天时——1997年香港回归后,鲁港两地经贸合作和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特别是内地与香港20036月达成《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 ”),双方正式建立自由贸易关系,鲁港经贸合作进入新阶段,港商在我省投资逐年增加。2006 年,山东利用港资为 20.8亿美元,2008年大幅增加到 37.3亿美元。港商投资项目也越来越大,平均规模是其他外资项目的 1.6倍。让人欣喜的是,2008年我省港资项目平均合同额由2006 年的 280.3 万美元提高到 994.7万美元。王蔚分析说,单个项目规模在扩大、技术水平在提高,说明一批高层次大型港资企业看好山东,也表明港商前期试探性投资基本结束,大规模的投资热潮正在到来。显然,后一点更为重要。

地利——鲁港虽分居南北,远隔千里,但山东港口设施完善,两地海上运输方便。京九铁路和同三、京福高速公路,为两地陆上交通提供了便捷条件。在商务资讯交流方面,山东通信基础设施完备,技术先进,方便快捷。放眼全国内地,具备这些优势者,寥寥无几。

人和——儒家思想诞生,文化名人辈出,独特的人文环境和深厚的历史土壤,使山东人以诚信、率直、好客而享誉四海。几经交往,数载合作,港商对山东人赞不绝口。此外,山东社会治安良好,也常为港商称道。

物补——山东是经济大省,加工制造业基地,工业增加值高居全国榜首。但山东经济的缺陷同样显眼:结构不合理,服务业占比偏低,尤其是金融、保险、商贸、房产、教育、旅游、餐饮、文化等产业弱势明显。山东的弱项,恰好是香港的强项。香港服务业占生产总值的90% 以上,金融保险、商贸物流、房产、教育等高度发达,一大批金融、管理、科技、文化创意等方面的高端人才云集香港。

王蔚认为,鲁港合作,一方面是吸引港资。去年我省利用港资 37.8亿美元,但与港商雄厚资金相比,微不足道;与省内巨大资金需求相比,杯水车薪。另一方面,引进利用香港高端人才,学习借鉴香港先进理念和经验。比如,山东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但要开发利用好这些资源,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借鉴香港经验,极为有益。香港号称购物天堂、休闲天堂,他们在旅游产品的设计、旅行社的管理等方面,有许多可以学习、借鉴之处。

香港有超过3 万家与创意产业有关的机构,17 万从业人员,每年生产总值超过530亿港元,电影、电视、设计、建筑、动漫、数码娱乐等创意产业人才济济。文化创意产业在我省刚刚起步,引进、利用香港创意人才,是文化强省建设的应有之策。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