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2290公里海岸线的辽宁,在人们的眼里,似乎只有大连是沿海城市。沿海经济带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将使丹东、锦州、营口、盘锦、葫芦岛等具备良好沿海条件的城市开始重视身边充满活力的海洋。
过去,海边的丹东人,一直说自己生活在江城;离大海只有几十里的锦州,城市建在远离大海的山背后;拥有海港的营口市,一直以轻工业城市而闻名。拥有2290公里海岸线的辽宁,在人们的眼里,似乎只有大连是沿海城市。2000多平方公里的废弃盐田、盐碱地和荒滩一直沉睡未醒。丹东、锦州、营口、盘锦、葫芦岛都具备良好的沿海条件,但却忽视了身边充满活力的海洋,一度失去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2005年,辽宁省委、省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为落实中央振兴东北的战略部署,重新审视省情国情和东北亚经济发展态势,抓住改革和开放的双重机遇,经过充分调研,反复论证,提出了“五点一线”沿海开放战略,从而唤醒了辽宁人的海洋意识。
所谓“五点一线”,就是明确今后一个时期,辽宁省对外开放的重点将放在大连长兴岛临港工业区、营口沿海产业基地(含盘锦船舶工业基地)、辽西锦州湾沿海经济区、辽宁丹东产业园区、大连花园口工业区5个区域。与此同时,辽宁将建设一条1400多公里长的滨海公路,将这5个区域连接在一起,形成对外开放“五点一线”的格局。2008年初,辽宁省决定新增17个政策支持区域,从而形成“以点连线、以线促带、以带兴面”的发展格局。目前所指的辽宁沿海经济带,是指大连、丹东、锦州、营口、盘锦、葫芦岛六个沿海城市所辖的行政区域,从地域面积说,已超出了最初的“五点一线”。整个沿海经济带规划总面积1284.01平方公里,起步区面积723.27平方公里,将成为主导产业明确、特色优势明显的临海临港产业集聚区,辐射和带动距离海岸线100公里范围内的沿海经济带的全面发展。
辽宁省将锦州西海工业区和葫芦岛北港工业区一起圈定为辽西锦州湾沿海经济区,希望两市联手发展,重点发展石化、光伏、有色金属深加工、大型专用船舶等支柱产业。葫芦岛北港工业区根据综合资源条件,将北港工业区细分为七个功能区。即,葫芦岛港港区陆域2平方公里;船舶制造配套园区3平方公里;仓储物流园区3平方公里;综合工业园区15.4平方公里;商务区一期0.5平方公里;石化机械装备制造园区3平方公里;打渔山工业园区8平方公里。各分区沿岸线依次排开,以滨海公路为纽带紧密相连,产业分工明晰,经济链条紧凑。锦州西海工业园区则主要打造光伏产业园和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在西海工业区规划总面积达1500亩的光伏产业园,同时投资2.5亿美元,打造规划面积为1000亩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形成产品结构相互配套,产业链条日趋完整的韩资企业集聚地。
2006年6月,辽宁省政府正式将盘锦辽滨经济区纳入“五点一线”沿海重点发展区域,更名为“盘锦船舶修造产业园”,同时获得国家开发银行20亿元贷款支持。随着产业园的快速发展,2007年10月12日辽宁省政府正式将其命名为“盘锦船舶工业基地”。基地的规划面积也由最初的47平方公里调整为110平方公里,起步区面积由10平方公里调整为34.6平方公里。
2008年5月,盘锦石油装备制造基地也被纳入“五点一线”沿海经济重点支持区域,盘锦市兴隆台区区委书记姜冰在接受采访时说,石油装备制造基地集聚了近百家石油装备制造和石油工程技术服务企业,产品涵盖上百个品种,填补了辽宁装备制造业的空白。
营口市市委书记赵化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营口既属于辽宁南部沿海城市,又背靠着辽宁中部城市群,它还是东北最近的出海口。营口港50%至60%的货源来自辽宁中部城市群。为此,辽宁将营口产业基地定义为营口沿海产业基地,就是要发挥营口面向辽宁中部城市群和东北腹地的服务作用,走个性化的发展道路。在产业布局上,营口沿海产业基地重点发展冶金矿山重型装备、精品钢材等产业。
按大的概念,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是由现有的营口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正在规划建设的营口仙人岛能源化工区、营口冶金及重装备工业区和产业基地主体区域组成,总面积362平方公里。
对于丹东来说,“五点一线”对丹东不仅意味着机遇,同时也意味着竞争。1992年,国家就在丹东边境线上,设立了国家级经济合作区丹东边境经济合作区,是当时国家14个国家边境经济合作区之一。由于各种因素,其发展并没有达到设想的目的。2005年5月,边境合作区改为江湾合作区,直到2006年1月,经辽宁省委、省政府批准,“辽宁丹东临港产业园区”正式成立,并成为辽宁沿海开放战略“五点一线”中重要的一点。“临江临海临朝韩,新港新区新商道”,是丹东对自身沿边、沿江和沿海的区位优势的一个定位。丹东拥有“一北”、“一东”两大腹地优势。一是北部背靠东北东部城市群,是东北三省东部地区13个城市最近的出海口,随着东北东部铁路的贯通和丹东至通化高速公路的建成,东北东部2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将成为丹东发展的广阔腹地。二是东部面对朝鲜半岛,朝鲜丰富的矿产与劳动力资源,韩国先进的技术资源将为丹东未来发展增添无限潜力。在产业布局上,丹东临港产业园区立足港口,突出特色,重点发展以汽车及零部件、纺织服装、机械制造、造纸及纸制品生产、仪器仪表为主的传统优势产业,以石油化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新型骨干产业,以电子信息与软件、生物制药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采取三点启动、逐渐连片并最终形成港城一体的产业发展格局,充分体现丹东沿江、沿海的地域特点。
记者在采访中看到,辽宁省在开发沿海地区、大兴工业时,还在打造功能完备、环境优美的沿海宜居城市带,计划建设大连都市区、营盘都市区、锦葫都市区和丹东都市区。到2020年,沿海地区城镇人口在200万以上的城市将达到4个。沿途所见,辽宁沿海经济带已初具规模。相信若干年后,伴随着整个环渤海经济圈的腾飞,这里将成为中国的又一个黄金经济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