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岸带面临的主要问题

来源:鹿心社   发布时间:2015-05-21 04:14:23 

专家视点 作者:国土资源部副部长 鹿心社 来源:中国海洋报 2005-9-2


一、中国海岸带的生态环境问题

当前,我国海洋环境总体质量仍不容乐观。沿海滩涂湿地、红树林和珊瑚礁均遭受严重破坏,海底沉积环境受到污染,若不未雨绸缪,必将直接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因而,海岸带环境质量的退化,已成为海岸带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同时,这一问题正日益受到各级政府、媒体和公众的关注。

湿地是地球上具有多功能的独特的生态系统,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之一。它具有调节气候、补充地下水、降解环境污染、蓄洪抗旱、控制土壤侵蚀、促淤造陆、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功能,被称之为“地球之肾”。因此,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保证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愈来愈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然而,近40年来,因围海造田、造地和发展滩涂养殖业为目标的大规模围垦,使沿海地区累计丧失海滨滩涂湿地约219万公顷,相当于沿海湿地总面积的50%,严重破坏了湿地景观,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目前,我国虽然已加强了滩涂湿地的保护工作,建立了大量的湿地保护区,但是海岸滩涂湿地保护现状仍不容乐观,除个别地区环境改善外,大部分区域的状况仍在恶化。如何加强保护区的建设,搞好非保护区滩涂合理开发,需要了解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对海岸湿地的作用过程,必须系统地开展全国性的海岸带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价。

我国红树林的生态状况令人堪忧。红树林素有“海底森林”之称,是珍贵的生态资源。红树林具有防浪护岸功能,对维护海岸生物多样性和资源生产力至关重要,并能减轻污染、净化环境,是重要的生物资源和旅游资源。近40年来,特别是最近十多年来,由于围海造田、围海养殖、砍伐等人为因素,不少地区的红树林面积锐减,甚至已经消失。我国红树林面积已由40年前的4.2万公顷减少到1.46万公顷。1998年,广东省南澳县和深圳等地海域先后暴发大面积的赤潮,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近亿元。广东省生态专家一致认为,赤潮泛滥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由于红树林的大面积减少。

我们可以预见,海岸生态关键区的丧失,必然导致海岸生物多样性和海岸水产资源及一系列相关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的丧失或削弱,并带来污染加剧、海岸环境恶化的严重后果。

目前,我国已建立国家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4个、省级6个、县市级8个,保护区的红树林已占全国总面积的一半以上。要真正实现红树林和红树林海岸的有效保护,还有大量工作要做。

珊瑚礁具有重要的环境价值、经济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我国珊瑚礁目前也正受到海洋污染和人为的严重破坏与威胁。如:海南省文昌县清澜港出海口东侧的邦塘湾,邻近海域有500余公顷的珊瑚礁。近年来,由于滥采珊瑚礁,邦塘湾的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据统计,到1990年6月,文昌县境内年珊瑚礁挖采量达6000多吨,近岸珊瑚礁已所剩无几,海岸遭受严重侵蚀,海水冲击村庄,迫使居民举家迁移。同时,由于对珊瑚礁的乱采、滥挖,海洋动植物赖以生存的家园遭受破坏,致使珊瑚礁鱼类、贝类资源锐减。

近岸沉积物污染问题突出。我国海岸地区的主要污染源为入海河口污染源、直排口污染源及近岸海域污染源。研究表明,重金属、放射性废物、有机物质及营养盐在沉积中聚集并随沉积物运移,产生二次污染,并已危及人类健康、安全、生物资源和旅游资源等诸多问题。

赤潮的发生与海洋污染有直接关系。沉积物和与海底环境的相互作用受到海底地质和沉积物般运过程的强烈影响,成为难以治理的污染源,长期污染着海岸带环境。海底沉积物污染又通过食物链污染海产品,危害着人民健康。而且,海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会污染供饮用的沿海淡水层。由于污染,我国一些海域的海底的海草出现退化,引起一系列的生态和环境问题。

因此,要保护好滨海湿地、红树林和珊瑚礁,必须加强生态环境地质调查工作及研究工作,查清影响生态变化的地质作用背景和作用过程,揭示人为活动及自然作用对这一过程的影响。加深对海岸带生态环境地质作用的认识,为海岸带的开发决策提供服务,为海岸带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服务。

二、中国海岸带的地质灾害问题

调查结果表明,海岸侵蚀、港湾河口淤积、海平面上升、沿岸土地盐渍化、海咸水入侵地下淡水层、沿海地面沉降等缓发性海洋地质灾害,目前已呈恶性发展趋势。这些灾害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分布更为严重。如:我国70%左右的沙质海岸和大部分处于开阔水域的泥质潮滩均存在着海岸侵蚀现象,河口淤积问题已经涉及到几乎所有的重要河口。海平面上升对沿海地区带来多方面的严重影响,最突出的影响是加重了海岸带地区的自然灾害。沿岸土地盐渍化是风暴潮海侵、海平面上升、沿海地面沉降的必然结果。海咸水入侵地下淡水层,严重破坏沿海地区的平衡,直接影响了沿海人民的生活和生产。沿海地面沉降已成为沿海地区许多城市的重大问题。继上海、天津等大城市之后,河北沧州,浙江宁波、嘉兴,广西北海等中等城市也很严重。另外,近海海底滑坡、风暴潮和风暴浪每年也给我国造成近百亿元的经济损失。

如何防止和减轻海洋地质灾害?其根本出路在于了解海岸带地质灾害作用过程,以及发生灾害的频率,不断提高对海岸带地区灾害的预报能力,为海岸带地区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为已有的缓发性地质灾害的治理提供合理方案。

三、非合理性海岸带资源开发与海岸工程建设带来环境问题

海岸地下水资源和砂矿资源开发利用涉及到诸多环境问题,一些不合理的海岸带资源开发与海岸工程建设,必须与环境保护同步进行。然而,因为非合理性的海岸带资源开发与海岸工种建设,给我国海岸带带来诸多环境问题。

一是因地下水开发而诱发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包括地面沉降、海水入侵、土地盐碱化等现象,特别是地面沉降已给我国很多沿海城市的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二是我国于1990初期和中期发生了两次海砂开采热潮,由于对海砂开采造成的后果缺乏认识,开采行为盲目无序,引发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如:海岸侵蚀、海水倒灌等,导致耕地、植被、道路、堤坝等被破坏,养殖业、渔业生产受损。如何在保护环境的情况下,开发和利用海岸带资源,已成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面临的一个重要的问题。

三是近年来随着对外开放不断深入发展,沿海地区的工程建设越来越多。如:港口建设、石油开采、高速公路修建、筑坝、填海工程等。这些工程的布局和实施都需要海洋环境地质调查数据。如:1979年~1981年,在未进行综合环境评价的基础上,山东某沿海城市兴建了港口工程,造成巨大损失,后来不得不将原来建造的大坝炸毁。

国外兴建的大型海岸工程也有类似的问题,如:荷兰早期的“三角洲工程”未考虑建坝后水体滞留现象,使水体的生态环境恶化。

我们从这些事例中可以看到,在海岸带附近兴建工程设施,一定要了解海岸体系的地质作用规律,否则就会给人类带来无法挽回的危害。

2006年3月24日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