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岛“四个百万”工程构筑蓝色高新产业

来源:中国海洋报  顾延亮 石其鹏   发布时间:2015-05-21 02:30:32 
海洋财富网长岛讯 在中国改革开放30年之后,山东省长岛县的对外开放为这里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机遇。 “实现新发展,必须要有新思维,发展新经济。”中共长岛县委书记姜清春如此定位长岛下一步的发展思路。
长岛四面环海,海洋资源极为丰富。长岛人利用这丰富的资源,大力实施耕海牧渔,经济社会建设取得了快速发展。
但是,大规模、高强度的海水养殖开发,超出了海洋自然生态的承受能力,海水水质恶化,养殖业一度受到了严重影响。长岛的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面临着向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方向的转变。围绕科学、持续发展和生态县建设,长岛提出重点实施建设100万亩 (6.7万公顷)海底森林和100万亩 (6.7万公顷)生态养殖基地、开发建设100万千瓦海上风电场、吸引100万进岛高端游客的 “四个一百万”工程,从蓝色高端产业入手改造传统产业,不断拓宽和提高海洋经济的质量与效益,构筑海洋经济新高地。

打造生态渔业示范区
长岛位于北纬38°线,发展生态渔业得天独厚。依靠大海的恩赐,长岛大力发展海水养殖,目前已建立了南北隍城和大小钦岛6600多公顷国家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了海参、鲍和贝鱼类生物种子工程中心,推行了水面贝藻鱼兼养、垂直面上中下立体养殖、海底海珍品底播增殖的生态养殖模式。2008年,长岛县实现水产品产量30万吨、产值37亿元,分别增长27%和29%。
为了更好地发挥海洋渔业资源优势,长岛将在北五岛建设100万亩海底森林和100万亩生态养殖基地,发展生态渔业,打造国家级生态渔业示范区。以北五岛为重点,根据海洋环境中的食物链传递规律和能量转化规律,充分利用上中下水层的初级生产力,实施贝藻鱼多品种兼养和立体养殖,提高产出能力;通过投石、沉船改善海底底质条件,栽培藻类营造海底森林,提升区域的生产力和生态环境,达到再次提高生产能力的目的。在垂直面,推行海域上中下立体化综合开发,上层养殖海带等藻类,中层挂养虾夷扇贝、栉孔扇贝等贝类,底层播养海参、鲍等海珍品。在水平面,大力推广贝藻鱼兼养,从而在北五岛周边海域打造海参、鲍、海胆等7个品种100万亩生态养殖基地,创出长岛原生态水产品品牌。两个100万工程建成后,年可提供安全水产品100万吨、产值120亿元,提供优质种质1.3万吨。

建设海洋新能源基地
长岛地处辽东半岛和胶东半岛峡口地带,是渤海海峡风道,年平均风速每秒6.86米,全年年有效风速约8200小时,是全国三大风场之一。长岛发挥海上风力稳定、风电资源利用率高的巨大优势,大兴节能型生态工业,先后与鲁能、华能、联凯等国内外大企业集团合作,投资5亿多元,安装风机80台,总装机容量达6.2万千瓦。
在陆上风电运营规模位居全省之首的基础上,为了充分发挥海洋风能资源优势,长岛将开发重点转移到海上,规划在大黑山岛西部近海680平方公里海域建设总装机容量100万千瓦海上风电场,打造国家海洋新能源开发基地。100万千瓦海上风电场规划建设总投资240亿元,总体规划已列入山东省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并分别与4家电力企业签订开发协议,其中投资11亿元的4.8万千瓦示范项目前期工作基本完成。

开发国际旅游岛
按照规划,长岛将在南五岛打造国际旅游岛,年吸引100万进岛高端游客。在陆上,对南五岛旅游资源进行生态化改造,南北长山岛以东西一静一动两条海岸带为发展轴线,打造旅游核心区。东海岸立足海岛山、海、林、滩等良好生态景观,建设一条以康复疗养为主的静态旅游度假海岸带。西海岸配套游艇俱乐部和餐饮、购物、娱乐等设施,建设一条具有现代气息的动感海岸带。大黑山岛建设国际会议中心,小黑山岛建设特色风情休闲度假区,庙岛建设宗教文化旅游区,打造错位发展、各具特色的南五岛生态旅游格局。
在海上,重点建设一批海洋生态公园,开通海上观光通道,开辟环岛游和特色岩礁游等航线,推出游艇观光、海岛探奇、海上垂钓和潜水、帆板、冲浪等滨海体育运动,形成陆海联动发展的生态旅游格局。同时,提升旅游文化内涵,重点开发妈祖文化和渔家文化。年内实现旅游直接收入6.2亿元、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增加值12亿元。
“四个一百万”工程,既在保护建设生态中获得了利益和发展,又在发展中优化改善了生态环境,从而构筑了海岛生态高效产业格局,为长岛经济社会新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