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实施科技兴海战略实现海洋大省到海洋强省新跨越
来源:《科学时报》记者 发布时间:2015-05-21 02:33:49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海洋经济快速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亮点,世界各沿海国家纷纷将目光投向海洋,制定海洋发展战略与规划,在全世界范围掀起了新一轮海洋竞争。作为海洋大国,积极投身世界海洋竞争,并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已成为我国面临的一项重大战略选择。
近日,国家海洋局、科技部联合发布了《全国科技兴海规划纲要(2008-2015年)》,以引导未来5~10年中国科技兴海工作。9月25日,全国科技兴海工作会议在京召开。这次会议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的第一次科技兴海大会。山东作为海洋大省,海洋科技在全国居龙头地位,在全国科技兴海工作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备受瞩目。为此,《科学时报》记者专访了山东省科技厅副厅长、青岛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李乃胜。
《科学时报》:全国科技兴海工作会议上,你代表山东作了典型发言,介绍了山东省海洋科技的实践经验与工作思路,得到了充分认可。海洋科技是山东科技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请你介绍一下山东省海洋科技的发展现状。山东省在发展海洋科技产业方面取得了哪些显著成绩?
李乃胜:海洋科技是山东科技的第一品牌。经过几代人的奋斗,到现在,山东省海洋科技队伍已经形成了学科齐全、人才荟萃、设施配套的海洋科技发展体系,具备了从公益性调查研究、战略性基础研究、应用性基础研究到创新性高技术研究,从近海到远洋,从各分支学科到综合性海洋科研的能力。这支队伍在新中国向海洋进军的征途上发挥了“先遣队”的作用,是山东引以为豪的优势资源,也是国家一笔宝贵的海洋科技财富。
中国海水养殖业的海藻、贝类、对虾、鱼类和参鲍五次浪潮都是从山东兴起的,使中国的水产业完成了“海水超过淡水、养殖超过捕捞”的两大历史性突破,使我国水产品总量连续多年超过5000万吨,稳居世界第一,为改善13亿中国人的食品结构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此外,山东海洋经济总量多年来位居全国前列,创造出一批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名牌产品和有竞争力的新兴产业群。2007年,全省海洋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0%。据国家海洋局发布的全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显示,山东海洋生物医药业增加值占全国的46.3%,海洋盐业增加值占全国的54.4%,海洋渔业增加值占全国的28.7%,海洋工程建筑业增加值占全国的49.7%,均居全国首位。
《科学时报》:山东省最早提出依靠科技兴海、建设“海上山东”等战略,在发展海洋科技方面,山东省采取了哪些政策措施?这些政策措施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
李乃胜:“九五”以来,山东省海洋科技界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的总体部署,以国家海洋科技目标和产业需求为导向,以自主创新为主线,以整合全省海洋科技资源为总抓手,创造海洋科技特色,全面实施科技兴海战略,在“海上山东”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引领支撑作用。
20世纪90年代初,山东省在全国率先作出向海洋进军的重大战略抉择,把依靠科技兴海、建设“海上山东”和开发黄河三角洲列为两项跨世纪工程。2006年,山东省政府与科技部围绕科技兴海战略建立了省部会商制度。2007年召开了省内最高规格的海洋经济工作会议,将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列为六大主导产业之一。同年,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省的决定》,就进一步深入实施科技兴海战略,提高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海洋科技成果产业化,推动海洋经济的科学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
《科学时报》:多年来,山东省就积极实施科技兴海战略做了哪些重要工作?立足已取得的成绩,今后山东省将重点培养哪些海洋产业?
李乃胜:多年来,山东瞄准国家目标和科技前沿,把组织承担国家重大科技计划作为科技兴海工作的重要内容。“973”计划迄今共批准海洋项目15项,其中第一承担单位和首席科学家在山东的有12项。在海洋高新技术领域,“十五”期间山东省共承担国家“863”计划海洋项目325项,“十一五”期间启动和在研的课题有120多个。国家重大项目在山东的实施,促进了海洋高新技术的源头创新,催生了一批对海洋产业有重大拉动作用的科研成果,其中500多项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励。
通过科技创新,我们还攻克了一批新兴产业发展急需的关键技术,如用基因转移、细胞克隆、多倍体诱导、人工性别控制等现代分子生物技术支撑海水养殖苗种工程,已推出“黄海一号”对虾、“蓬莱红”扇贝、“东方二号”海带、“中科红”鲍鱼等新品种。
我们积极探索产学研结合新机制,有效配置科技创新资源。一是整合上游资源,搭建“顶天立地”的研发平台。比如:驻鲁的5个国家级海洋科研单位共同发起建设青岛国家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二是探索建立“双大合一”模式。借助共同目标和地缘便利,促进大型科研机构和大型企业集团结成战略联盟。三是建立产业化示范基地群。四是组织形式多样的技术研讨和产业论坛。五是推动地方政府和院所全面合作。
今后,我们要突出地方特色,做大做强新兴海洋产业。依靠技术创新,使一批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名牌产品和有竞争力的新兴产业群显露出勃勃生机。包括海洋生物技术产业、海水养殖业、海洋精细化工产业、海洋能源产业、海水综合利用产业、海洋工程技术产业等。
《科学时报》:下一步,山东省海洋科技发展的具体目标是什么?有哪些措施来保障山东由海洋大省向海洋强省的转变?
李乃胜:我们将坚持山东特色的海洋科技自主创新道路,努力开创科技兴海工作新局面。首先,认真贯彻落实这次科技兴海会议精神。山东省政府已决定近期召开全省海洋工作会议,进一步部署安排科技兴海工作,将出台进一步实施科技兴海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部署科技兴海工作。我们将继续坚持海洋科技自主创新,坚持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坚持提升海洋经济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为把山东省建成“海洋经济发达、海洋生态良好、海洋科技先进、海洋实力雄厚”的海洋强省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第二,加快发展山东新兴海洋科技产业。以科技为先导,实施以重点领域关键技术突破为核心的海洋科技工程,引领和推动全省新兴海洋产业的发展。重点实施以现代生物技术为重点的海水养殖种子工程;以创新药物和海洋活性物质研发为重点的海洋天然产物开发工程;大型船舶、平台、海洋科学设备、仪器仪表为重点的海洋装备研发工程等。
第三,探讨产学研结合的新机制。发挥海洋大院大所作用,进一步健全以青岛为科研龙头;以渤海沿岸的潍坊、东营、滨州为西北翼;以黄海之滨的烟台、威海、日照为东南翼,以卤水资源开发技术和海洋生物技术为两大支柱的山东半岛海洋科技创新体系。组织企业和科研单位共建研发中心和科研基地,培育一批国家级、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和产业化示范基地。
第四,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突破一批共性关键技术。我们将瞄准国家目标,围绕海洋强省建设的要求,整合全省海洋科技资源,积极推动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建设、综合性海洋科学考察船建造、国家深潜基地建设和实施国家重大海洋科技项目等联合创新活动,大力组织开展技术源头创新、重大共性与关键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应用服务,为科技兴海提供持续不断的原动力。
展望新世纪科技兴海的光辉前景,我们信心百倍。我们将以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为契机,高举科技兴海的大旗,奋发进取、锐意创新,努力实现从海洋大省到海洋强省的新跨越。
转载自:科学时报 2008-12-4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