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观测员

——记国家海洋局石岛海洋环境监测站观测员邢庆信

来源:李 明   发布时间:2015-05-21 04:14:47 
本报记者 李 明 通讯员 肖庆锐

截至今年7月,邢庆信在国家海洋局石岛海洋环境监测站已工作了28年,在他所承担的2005天海洋测报班中,共计观测记录海洋资料数据57.6万个、实时发送海洋资料报文7984次,累计数据12.77万个。按照国家海洋局制定的测报标准,他的每年错情率竟然为0.00%,并且在他兼任101个月的预审工作期间,从他手中出去的58份报表、2032份原始记录、232份数据文件、159.2万个数据中,无一差错,均出门合格。这在海洋系统内所有从事过海洋测报工作的新老观测员中也是凤毛麟角。

1977年,毕业于山东海洋学院的邢庆信被分配到了中科院海洋研究所,正当他踌躇满志的时候,1978年底却因家庭的原因调到了国家海洋局石岛海洋站。海洋测报这个岗位可以说是单调乏味,观测员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所面对的都是枯燥的数字,而规范的最高要求又是准确性,不能出一丝一毫的差错。所以,在观测员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这项工作是“好汉不愿干,孬汉干不了”。但初来乍到的邢庆信在很短的时间就熟练地掌握了测报技术。28年中他从观测做起,干过预审员,任过副站长、站长,可以说海洋站所有的岗位他都尝试过。很多和邢庆信共事过的人都说:老邢是一个非常认真的人,对待每件事都一丝不苟,只是有时他过于“认真”,让人接受不了。对此,邢庆信这样说:我对待任何一件事情,从不当任务去完成,因完成任务有努力与不努力之分。虽然说海洋测报并非我喜爱的工作,但它却是我的职业。做人要讲诚信,因为诚信是最佳的承诺,平时无论任何事情,只要我答应下来都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力争把它做到“极致”。

坦诚、直白的话语道出了邢庆信做人的标准。的确如此,凡从事过海洋测报工作的人都知道,预审员这个岗位对于台站测报质量的好坏至关重要,而且出力不一定“讨好”。然而,邢庆信自承担下这项工作以后,不是当作一项任务来完成,而是想方设法将这项工作做到最好。为此,他刻苦钻研,努力探索,逐步在预审员岗位上总结出了“先学、勤劳、多思多记、心静脑清、不厌其烦”这16字。所谓的先学,就是对新技术、新规定必须比他人先掌握;勤劳则是每月里能早做的工作决不“集大堆”,尽量做到日清月结;多思多记是对日常测报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要结合业务规定及时地研究处理,并做好记录,近10年他做的学习笔记和工作记录达7万多字;心静脑清就是工作起来要心静气和,真正做到“用心”去干活;不厌其烦即绝不抱侥幸心理,不走任何捷径,不漏掉每一步预审程序,不放过每一个细小问题。

不仅如此,邢庆信这些年在海洋测报这个平凡的岗位上,针对台站业务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还相继编写了“测波浮筒的水平距离和方位允许变化范围的计算”、“波高测量中浮筒跳动平均位置的允许范围”以及“SYC1-1型感应式盐度计D盘读数与温度的换算”等微机处理程序;承担了国家海洋局“利用计算机配合岸用光学测波仪与自记波浪仪同步进行有效波对比观测”的试验任务以及“GB/T 14914-94《海滨观测规范》”和台站微机系统软件的试行任务;参加了国家海洋局组织的台站测报员上岗考核方案、实施办法的制定和海洋站测报工作规章制度的修订编写及台站测报员上岗、等级考核理论试题的出题与审题等项工作。

正可谓: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由于邢庆信严谨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精神,自1986年国家海洋局开展“测报劳动竞赛”以来,他是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第一个取得了连续200班无错情的测报员;北海分局第一个被国家海洋局授予的“优秀测报员”;北海分局唯一的被国家海洋局4次授予的“优秀测报员”,并且多次获得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烟台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先进工作者”的光荣称号。

2006年10月19日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