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台湾九孔鲍鱼养殖第一人

———记印尼归侨、鲍鱼专家陈达昌

来源:谢汉杰   发布时间:2015-05-21 04:14:48 

作者:谢汉杰 09-27 13:30:26
9月11日,在福建省东山岛乌礁湾火顺鲍鱼养殖场,1位古稀老人蹲在养殖池旁,细心地观察台湾九孔鲍鱼摄食,测水温,做记录……他从事鲍鱼科研工作35个年头,将台湾九孔鲍鱼养殖技术传遍东山、福建、广东等沿海地区,一年产生了几亿、几十亿、甚至几百亿的效益,其负责的鲍鱼科研项目荣获“全国科学大会成果奖”,为我国鲍鱼陆上工厂化养殖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他就是曾当选为福建省人大代表、全国人大代表,现年75岁的印尼归侨、鲍鱼专家陈达昌。
陈达昌出生在千岛之国印尼。上世纪50年代,20多岁的陈达昌归国,并攻读于厦门大学生物系,毕业后留校当助教,1972年被调到东山鲍鱼珍珠实验站工作,从此与鲍鱼结下了不解之缘。
1983年,他爱人不幸去世,家里丢下3个年幼的儿女,他既当爹又当娘,还要搞繁重的科研工作。他在印尼的母亲、大姐、弟弟和在香港的2个妹妹,多次要为他办理手续赴海外定居,他向亲人们掏出了心里话:“祖国培养了我,我要留下来报效祖国!”
在鲍珠站1间简陋的平房里,陈达昌参加了福建鲍鱼试验组,并挑起承担国家下达的“鲍鱼人工育苗和养成”科研课题的重担,他带领科技人员刻苦攻关,1975年育出鲍鱼幼苗103万只,并在海区养殖成功。1978年6月,该项目荣获“全国科学大会成果奖”和“福建省科技成果奖”。1982年,国家投资在东山虎崆澳建成一个全国最大的鲍鱼科研基地。陈达昌领着科研人员,在鲍鱼培苗、养成、饵料等20多个科研攻关项目上取得了新的突破,培育了数千万只鲍苗投放海区增殖。
1991年初,退休后的陈达昌经过摸索与实践,提出发展陆上工厂集约化养鲍事业的建议。随着东山岛闽台农业合作试验区的创建,两岸水产科技交流日趋活跃,陈达昌乘机在康美镇赤屿岛上,帮助东沈村农民沈荣富兄弟创建全县第一家陆上工厂集约化鲍鱼养殖试验场。从台湾引进一批九孔鲍鱼良种,先试验后推广。1996年,东山大力实施“鲍鱼岛”发展规划,陆地长出“软黄金”的消息一传出,台鲍养殖业高潮迭起,鲍鱼场如雨后春笋,但种苗紧缺,买一只苗要1.2元。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陈达昌向养殖户大力推广紫外线灯直接照射亲鲍、活性炭水浸泡亲鲍等5种育苗新技术,一年四季可以采用,催产成功率达到90%以上,甚至创出一平方米水体育出2厘米大以上鲍苗1200只的最高纪录。出苗率、成活率大大超过同期受聘到东山培育鲍苗的日本专家。
陈达昌成了全县40多家台鲍养殖场的技术顾问。目前,全县共有台湾九孔鲍鱼养殖场、公司834家,从业人员8200多人,养鲍面积达60多万平方米,最高年产成品鲍5000吨,育苗4亿多只,年创产值达5亿多元,总产量约占全国的1/5,成为全县经济支柱产业之一。东山九孔鲍鱼已被评为福建省“名牌农产品”。鲍鱼养殖区还被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总局评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综合标准化示范区”。9月上旬,国家质检局还批准对东山鲍鱼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2006年9月28日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