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技铸造“蓝色辉煌”

——江苏依托海洋科技加快建设沿海产业带纪实

来源:特约记者 陈先宏 费志良 钱林峰 本报记者 张向冰 张 凯   发布时间:2015-05-21 04:14:49 

实施沿海开发战略,加快建设沿海产业带,是江苏省委十届九次全会做出的重要战略部署,是“十一五”规划中江苏要重点发展的四大产业带之一。

8月流火。记者在江苏沿海地区采访,从南通到盐城、连云港,从百万亩沿海滩涂到我国最大的海水蔬菜基地,我们深深感受到:大力发展海洋科技,助力沿海产业带建设,已成为江苏“十一五”沿海产业带建设的“重头戏”。用科技铸造“蓝色伟业”的战略,正日益凸现其强大的连锁效应。

在“十一五”开局之年,江苏省今年将投入各类财政资金80多亿元人民币,用于支持沿海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各类海洋产业发展,将进一步支持建设5个重点“科技兴海”示范基地,集成转化10项~15项海洋科技成果,并组织实施一批海洋高技术研究、科技攻关、科技成果示范等科技计划项目,进一步提高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推进海洋高技术成果产业化,“数字海洋”、海水蔬菜、海洋药物、沿海风力发电等一系列“科教兴海”项目也相继上马。

依托海洋科技发展海洋渔业经济

“这是海水鱼还是淡水鱼?”“这种鱼营养价值高吗?市场价格多少?”“青蛤长到这么大需要多长时间?”……今年4月18日~4月22日,在南京举行的江苏省“十五”科技创新成果展会上,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仲霞铭所长正忙着回答观众提问。

半滑舌鳎、青蛤等鱼贝类的人工繁育及产业化生产,是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近年来较为突出的自主创新成果。在展会上一亮相,便吸引了许多观众的目光。江苏省梁保华省长、张连珍副书记、黄莉新和张桃林副省长等多位领导来到海洋水产所展位前,饶有兴趣地参观了海洋科研最新成果,并给予充分肯定。

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局长宋家新说,自江苏省委、省政府作出发展海洋经济、开发沿海产业带的重大决策以来,该省海洋经济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沿海各地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大力调整海洋渔业结构,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渔业资源,积极推广围栏养殖、虾贝鱼混养等高效养殖技术,加强养殖管理,突出发展海水养殖业和加工业,增强了渔业的竞争力。沿海地区贝类、紫菜、水产种苗、特种水产养殖等优势产业发展加快,特色明显。

目前,江苏省一些重点科技项目已落户淮海工学院,该院申请的“江苏省海洋生物技术重点建设实验室”项目顺利通过专家论证和答辩,目前已进入建设阶段,计划于今年底建成。建设高等级实验室已成为淮海工学院向“江苏海洋大学”目标迈进的基础条件之一。

作“海洋”文章,重在科研攻关。海洋渔业科技产业是高投入、高产出、高风险的产业,迫切需要建立利益连接机制,确保产业平稳发展。对此,大丰市进行了有益探索,即完善技术风险机制,为海水养殖企业提供坚强的后盾。

大丰市鑫海渔业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投资1000多万元的集贝类养殖、育苗于一体的民营企业,去年与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合作,育出青蛤稚贝2000万只,南美白对虾苗2亿尾,同时,大丰市80%的养殖户都与科研院所和技术部门签订了技术合作协议。由于有了技术依托,大丰市海水养殖的品种不断更新,首次填补了江苏沿海人工养殖海参的空白。

依托海洋科技坚持自主创新

“十五”以来,向大海进军,向大海要财富,已成为江苏在新一轮沿海产业大开发中的重要一环。然而,身处长江三角洲地区核心地位的江苏,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紧迫感:沿海地带多处于苏北、苏东欠发达地区,基础设施薄弱,中心城市辐射力不强,海洋科技力量贫乏——江苏亟需寻求突破。

如何突破?多年来江苏“海洋人”不懈求索。“九五”期间,提出实施科技兴海、建设“海上苏东”战略。此后,江苏人以科技为先导,实施了跨越式发展沿海产业带经济。

今年6月,江苏耐盐海水蔬菜科技园在盐城黄海滩涂建成,这是江苏惟一以海水蔬菜为主题的种植基地。盐城市对海水蔬菜进行系统研究和品种驯化起步于2000年,经过5年多的探索与实践,通过资源筛选、细胞与基因工程培育抗盐耐海水蔬菜新品种,并与现代农业栽培技术及平衡营养液配方技术集成,最终实现利用滩涂盐碱地发展海水蔬菜种植,并实现全海水的栽培,完成了从当初引种试验到作为中科院的中试基地一直到列入国家“863”计划项目。去年6月,该市“海水蔬菜海蓬子种植产业化项目”被列入国家发改委“2005年高新技术产业专项项目”项目资源库。如今,该项目已顺利通过科技部组织的专家评审。

“敢为人先”的南通人也尝到了海洋科技创新的甜头。南通巴大(集团)饲料有限公司生产出了自主创新的海水鱼及特种水产品系列配合饲料。董事长缪淑华告诉记者:坚持自主创新,保持科技领先,是公司成长之基,壮大之魂。公司先后聘请了包括4位教授在内的30多位饲料业的中高级人才,组成了“科技攻关智囊团”,依靠科技创新的力量,优质的服务营销手段,奋力前进,公司产品相继获得“全国消费者信得过产品”“江苏省质量信得过产品”“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等殊荣。

科技创新是海洋产业发展的灵魂。南通市水产饲料工程技术中心专门从事技术创新与推广。在科技人员的奋力拼搏下,做到每年都有10个以上的新产品开发问世,其中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占90%以上。这些产品在全国及江苏省养殖业中得到普遍推广应用。该中心围绕海水养殖,特别是海珍品的育苗养殖及饲料的生态养殖、健康养殖,上课题,出成果,并坚持“研发一批,上市一批,储备一批”的新品研发战略,取得显著效果。

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合作之路,使产学研成果倍出。目前,该公司已与上海水产大学、苏州大学、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等单位建立了紧密的科研合作关系,完成的3项科技项目都是与上述科研院所合作的。科研院校的先进理论知识及实验成果在该公司直接得到转化,使公司的科技水平,新产品的科技含量始终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同时也给科研院所提供了良好的科研实验基地。

依托海洋科技开发新兴海洋产业

“海洋医药和沿海风力发电是江苏沿海产业大开发中的两大新兴产业。目前,已有10多家企业生产和开发了10多种海洋药物和药物中间体,市场前景看好;作为风能大省,在全球面临能源危机、呼唤绿色能源的大背景下,江苏沿海风力资源充沛,理应在利用海洋风力发电上有所作为。”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副局长沈毅说。

作为我国海洋生物资源丰富地区,江苏沿海可利用的海洋药物达到130多种。濒江临海的南通市,近几年,积极利用这一优势与科研院所合作,加快新品开发。落户在这里的一些海洋制药企业,依托中国海洋大学和江苏省药物研究所的科研优势,正在加紧研制海洋抗癌药等新产品。此外,他们还积极筹建海洋生命科研机构,在“十五”期间建成了产值6亿元、利税1.9亿元的海洋生物制药基地。江苏海洋药物企业积极与新西兰、香港、台湾等药物研究所合作研发并进行科技成果孵化,建立了医药研究产业基地。

呼“风”唤“能”看江苏。江苏拥有近千公里海岸线,风力资源丰富,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依靠科技,开发沿海风能发电产业备受瞩目。今年4月,位于盐城市响水、滨海、射阳三县的3座风电场同时启动建设,加上已获批准的东台、大丰两座风电场,盐城市风电开发规模已达百万千瓦,“十一五”期间将建成江苏省最重要的风电基地。如东县投资近8亿元、装机容量10万千瓦的风电场一期工程已于去年8月开工,有望在今年年底发电。如此丰富的沿海风力资源已受到中外客商的青睐,纷纷前来参与投资开发。在不久的将来,“海风电场走廊”将成为江苏省沿海近千公里海岸线的一道靓丽风景。

滚滚黄海起风帆,沿海开发正逢春。回眸江苏“十五”科技兴海战略,海洋科技成果得到快速转化;海水健康养殖、海产品安全生产技术等一批海洋科技成果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海洋传统产业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对外技术交流与合作成果显著;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初步建立和完善。江苏正在新一轮沿海产业大开发中,依托海洋科技的不断创新,助力沿海产业带不断焕发出勃勃生机!



2006年9月28日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