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怀大海写人生———记农业部优秀共产党员于广宝

来源:蔡薇萍   发布时间:2015-05-21 04:14:54 

作者:兰利国 07-31
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海水基地管理处副处长于广宝时常告诫自己:自律没有底线,工作不能封顶。他在基地管理、良种培育上业绩卓著,2004年、2005年连续被农业部渔业局机关党委评为优秀党员,今年“七一”前夕又被部直属机关党委评为优秀党员。

刻苦钻研,创新先进育苗法

1998年,中日两国决定在山东省日照市合作建设水产增殖放流基地。曾在日本留学的于广宝,担任了合作项目的中方专家组组长兼翻译。他不卑不亢,积极与日方专家合作,总结出了一套牙鲆、对虾育苗及标志放流技术规范,促进了当地海水鱼的工厂化养殖;为引进和推广新品种创造了条件,并培养了一批水产养殖专家。
于广宝长期在基地生产一线从事水产苗种繁育技术工作。他刻苦钻研,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不仅熟练地掌握了海水养殖主要品种鲆鲽类苗种的生产技术,还不断创新,总结出了多种先进的育苗法,使基地在海水育苗方面始终处于领先地位。2003年,他在合作项目的基础上,开发出了静态恒温预热水育苗法;2004年,针对基地供水系统不足,进入车间的水经常浑浊的情况,他又开发出了半生态育苗法。两种育苗方法均比当时日方推出的动态流水恒温育苗法先进。特别是半生态育苗法,不但可提高育苗成活率,减少白化率,而且还节省煤炭和淡水使用量,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2005年采用半生态育苗法,单位水体积育苗量大幅度提高,牙鲆的育苗总量相当于项目合作时期的4倍。同时,于广宝又开发出漠斑牙鲆的亲鱼和苗种培育技术、漠斑牙鲆和中国牙鲆杂交育苗种技术。

以人为本,改革管理建新业

2004年底,由于人心混乱、管理无序,基地亏损60多万元。上级把管理日照海水基地这副担子交给了于广宝。他迎难而上,经过调研提出了日照基地2005年度以牙鲆为主、大菱鲆为辅,积极开发漠斑牙鲆品种的发展思路;在经营管理上,提出了增收节支、抓大放小、设法调动一切人员积极性的管理思路。为了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在基地资金紧张的情况下,他想方设法提高员工的福利待遇,购买防寒服装、太阳能热水器,改善食堂就餐条件,提高伙食标准,并购买电视机,改善职工文化生活设施,努力丰富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以人为本,使企业很快走出了困境。
于广宝坚持技术、管理两手抓,为基地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他做技术工作近7年,对设施设备了如指掌,熟悉亲鱼、种苗的各种特性,深知在苗种培育中,技术方案科学与否,锅炉水温的高与低、水电能否正常供应,工人能否规范操作,任何一个环节不到位,都会给苗种培育带来致命的影响。为确保育苗工作顺利进行,于广宝在幼苗期间坚持亲自巡夜。一茬育苗需要三四个月,其中幼苗期至少有75天。一年两茬育苗,他不顾多病的身体,顽强工作,至少150多天没有睡过踏实觉。
于广宝上任后,注意在管理上下功夫,千方百计调动所有职工的积极性,使大家拧成一股绳,做好苗种培育工作。2005年日照基地在生产经营、科技开发等方面都超过了预期的目标。为了加强管理,他大胆实行聘用制度,目前,车间聘用人员达70%以上。几年来他坚持例会制度,每天早上都和技术人员、后勤管理人员一起讨论技术、管理工作的安排,使大家做到心中有数。在营销上,他坚持做好产前调查、产中调整、产后服务的工作,基地2005年度培育出牙鲆鱼苗60万尾、漠斑牙鲆鱼苗10万尾、大菱鲆鱼苗20万尾,创产值220多万元、利润近60万元,一举实现了扭亏为盈。

舍私为公,一心扑在工作上

于广宝7年如一日,远离北京家人,为日照基地的发展倾注了一腔心血。他视亲鱼如亲人,把鱼苗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呵护。7年中他几乎没有休过节假日,一心扑在基地的技术开发、生产经营管理和新品种引进上,爱人生病、女儿转学等家中大小事情都无暇顾及。在生产紧张的关键时刻,连自己身体有病,甚至双腿不能动弹也顾不上到医院就诊。每天凌晨二三点钟,他都要起来检查鱼苗,巡查各环节的运转情况。在他的带领下,基地的生产经营状况迅速好转,技术储备迅速增加,抵御风险的能力大大增强,日照海水良种示范基地已步入了良性发展轨道,在海水良种引进和试验、示范、推广,在海洋渔业的资源保护方面发挥出了重要作用。


稿件来源:中国渔业报 责任编辑:蔡薇萍

2006年8月4日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