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拉帕克教授将所谓“亚洲版北约”的潜在成员国分成三个级别:第一类是美国和印度加以色列,它们将在这个组织中起核心的作用,而日本和澳大利亚也只能发挥二流作用;第二类是菲律宾、韩国等民主国家;第三类是支持西方的开明阿拉伯国家。
纳拉帕克教授拟将建立“亚洲版北约”的初衷,是希望建立一个由亚太地区民主国家组成的联盟以对付在海湾的恐怖主义行为和组织;第二个考虑是如何确保亚洲不发生战争,他本意是希望民主能够成为防止战争的因素。
然而,随着中国国力的日益强盛,美日等国对中国的军事压制变得越发的信心不足,于是中国威胁论大行其道。金融风暴的强势爆发,使得美日对中国的遏制基本上到了有气无力的地步。美国、日本迫切的希望在亚洲建立一个类似北约的组织,并将其变成遏制中国的一个区域型组织。当然啦,不论你愿意不愿意,美国利用2个北约(北约和亚洲版北约)来制衡中俄的战略设想,似乎是变得越来越清晰和明朗。为此西方媒体煞有介事的打造声势,使得这一足以震动亚洲的重大举措已经处在紧锣密的鼓筹划和实施之中。
这里我们不必讨论北约东扩对俄罗斯的影响,仅从美日等国一些做法看看美国人心里到底有没有这样的打算。
首先、为中国威胁论造势。
日本是中国威胁论的鼓噪者,更是亚洲版北约的积极倡导者。日本版的“亚洲北约”是以美日安保加印度、澳大利亚四国为基础的。
印度是个不结盟国家。虽说亚洲版北约是印度的学者提出来,但是在印度官方并不被重视,于是乎美国人又臆造出一个“珍珠链战略”。
在20世纪90年代末,美国南方司令部撰写了一份机密报告,说中国正试图利用世界各地的贸易港口设施来控制“战略关卡”。此后,类似言论便不绝于耳。2005年初被曝光的美国国防部一份名为《亚洲的能源未来》的内部报告称,中国正采取一种“珍珠链”式的战略:“中国正在从中东到南中国海的海上航道沿线建立战略关系,表明了它保护中国能源利益并同时为广泛的安全目标服务的防御与进攻态势。”报告还列出了所谓“珍珠链战略”中的六颗“珍珠”:首当其冲的是瓜达尔港,报告称,中国正在那里修建一个新海军基地。报告列出的其他“珍珠”是:孟加拉国、缅甸、柬埔寨、南海、泰国。目前,又增加了一个斯里兰卡的汉班托塔港。
由于西方媒体的不间断炒作,以及印度国内一些民族主义色彩浓厚学者的推波助澜,印度国民对中国的戒心与日俱增。
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2009年5月2日在首都堪培拉发布了新的国防白皮书。除了提出进行大规模军购外,长达140页的国防白皮书还花费相当篇幅渲染中国威胁,称中国的军事现代化引发了周边国家的不安。虽然澳大利亚政府一再辩解扩充军力并非针对中国,但无论是澳大利亚舆论还是国际媒体均将二者紧密联系起来。
白皮书中多次提到中国军事力量发展对地区局势的影响,称“中国将拥有亚洲最强的军事力量,人们可以预见作为世界强国之一的中国将会发展与其国力相符的军事力量”;“如果中国不对其军事现代化进程的速度、规模和结构向人们加以充分解释,其邻国有可能对中国产生担心”。白皮书中还批评中国的军事力量已经超过维护主权的需要,并认为中国发展军事力量是为了遏制澳大利亚的盟友---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力量。
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是个中国通,对中国的友好是有目共睹的。这个时候出台《2030年的军力---在一个亚太世纪里保卫澳大利亚》的国防白皮书??我个人觉得是美日共同影响和施压的结果,有为亚洲北约造势意味。
其次、为建立亚洲版北约找借口。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所有缔约国必须在2009年5月13日前提交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划界案给联合国划界委员会,让委员会审议划界案。对于那些对我国南海诸岛有主权要求的国家来说,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取得国际“承认”的机会。在接近提交期限时间内,这一问题会显得很突出,各国之间口水仗以及实质摩擦也会上升。
然而,南海争端的骤然升级,绝对不能简单的理解为是提交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划界案期限临近所致。2002年11月4日,中国与东盟各国外长及外长代表在金边签署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宣言强调通过友好协商和谈判,以和平方式解决南海有关争议。在争议解决之前,各方承诺保持克制,不采取使争议复杂化和扩大化的行动。
今年2月份,日本首相麻生太郎访美时在美国众议院报告说,钓鱼岛是日本的固有领土,将和美国协商,把钓鱼岛问题纳入日美安保条约框架内,若钓鱼岛受到第三国“侵犯”,日本将启动日美安保条约,随后3月初日本高官又证实了日本的提议获得了美国的支持。3月5日马来西亚总理巴达维登陆南沙群岛的弹丸礁,宣示对该礁及其附近海域的主权。3月9日美国 “无瑕”号测量船在中国南海专属经济区进行非法活动,遭到5艘中国船只包围“骚扰”。3月10日,菲律宾总统阿罗约借着中美这趟“浑水”正式签署《领海基线法》,将中国的南沙部分岛礁和黄岩岛划入菲领土,随后美国甚至公开表示要援助菲国军舰来保卫其合法权益。
一连串的客观事实都在说明一个严重的问题,中国早前制定的解决领海、领土争端的“搁置问题,共同开发”的方针正在逐步失效。如今在台海两岸关系的缓和下,美国正逐步将围堵、疲耗中国的战略重心转移到日本和东南亚诸国身上。挑唆周边国家与中国摩擦,为建立亚洲版北约找借口。
领土争端、外交危机往往会虚耗大量国力。此前美国“最好用”的棋子就是台湾问题,台湾问题曾经让中国耗去了大量的外交、经济和军事资源,成功地成为了抑制中国发展的战略棋子,如今台海两岸关系的缓和,已经迫使美国需要寻找新的棋子来替换台湾问题,西藏问题、钓鱼岛、南海争端理所当然地成为了美国的新选择。西藏问题实属中国内政,拿西藏说事容易引发13亿中国人的民族主义情结,欧盟就因为西藏问题栽了一个大跟头。于是美国勾结日本把海权争端当做遏制中国的重点。
中国拥有300万平方公里水域,组成了中国海洋国土的渤海、东海、南海、黄海四海相通,除渤海外,其余三海都有美军的影子,其中又以南海最为突出。今天,中国在东、南两海都同时遭遇严峻的挑衅和挑战,处理不妥,将严重威胁到中国的国家安全、对外贸易和能源输入。如何应对这一挑战,不但关乎国家安全,更影响到中国是否能够真正崛起于世界东方。
我们应该如何面对这种复杂局面?
我个人觉得美日等国挑唆周边国家挑战中国,有3个目的。
1、 建立亚洲的“北约”。
2、 如果形势需要最好能在越南金兰湾、菲律宾的苏比克湾驻军。
3、 如果以上2目的不能如愿。将南亚诸国的南海局部争端,演变成或升级为中国和东盟组织区域争端。
如果美日等国这一愿望一旦达到,未来局势不论如何变化,美国影响力将永远驻留亚洲。因此在此节骨眼上,中国一定要稳住情绪,万万不可鲁莽行事。
一、 建议政府对南亚诸国以安抚和拉拢为主。确实有必要效仿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一个由对南中国海有主权要求的国家参与的合作组织,以柔性手段对付复杂局面。
二、 尽速推进两岸军事互动,以应对复杂的海权争端。主权问题是两岸中华民族得利益共同点,台湾不是联合国的成员,在处理海权争端的问题上较大陆有较大的游刃空间,大陆台湾完全可以再海权争端中唱双簧。
三、 加速航母建造速度。个人认为航母建设不但能够拉动内需,航母的成军之日就是中美瓜分亚洲及太平洋势力范围之时。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