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构建和发展海峡经济区,是海峡西岸和东岸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促进两岸共创双赢的必然选择。”在海峡论坛·海峡经济区高层研讨会召开期间,记者采访了十届全国人大代表、福建凤竹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与会嘉宾李春兴。他说,构建海峡经济区,对于促进两岸资源优化配置、产业合理布局、基础设施协调衔接具有重大的意义。同时东西岸更紧密的合作,可以让更多台湾民众亲身参与,分享机遇,增进共识,形成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强大动力。
2004年初,福建正式提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规划,这一着眼台海、融入全局的战略规划为福建的发展重新找到了合适的定位。据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海西”建设5年来,是福建省经济发展最快的5年,全省生产总值从6053.14亿元上升到10863亿元;财政总收入从622.76亿元达到1516亿元;海洋经济总量进入全国沿海省市第3位。“海峡西岸经济区渐成规模,此时提出构建和发展海峡经济区设想得天时、应地利、顺人和。”李春兴说,一是恰逢国务院下发《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凸显了福建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特殊的战略地位,在开展两岸经济合作交流中作为前沿平台的特殊使命,同时也赋予了福建更大的作为空间。这为天时。二是福建与台湾地区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法缘相循。对台交往的优势可谓是福建最大的优势。这为地利。三是世界需要和平,两岸人民盼望团圆。构建和谐社会深入人心。这为人和。
福建凤竹集团是以针织织造、染整加工、漂染筒子色纱、鞋业生产为主,集工贸、环保、信息产业为一体,其核心企业为福建凤竹纺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大型综合性企业集团,系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该公司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与台湾纺织行业在科研、技术、管理、市场方面进行交流合作。李春兴说,作为两岸经贸交流合作多年的实践者之一,深切感受到福建具有闽台交往的独特优势和合作共赢的美好前景。他认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5年来,厦门、漳州、泉州等沿海地区与台湾在制造业、农业、旅游、物流、金融等领域合作进一步密切,台资集聚效应凸显。构建海峡经济区,应加快闽南“金三角”经济发展步伐,建立海峡经济区闽南新区,以厦、漳、泉三地的产业优势积极打造现代制造业合作基地,不断向内地辐射,逐步使福建成为台湾产业转移和合作集聚区域,推动两岸产业全面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