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生态环境质量喜忧掺半 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任重道远
一、2008年海洋环境保护工作喜中有忧
过去的一年全省海洋环保工作,克服重重困难,创造了佳绩,为我厅2008年再次荣获全国海洋综合管理工作特等奖做出突出贡献。过去一年的工作,突出的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全省海洋环保工作在六个方面实现新突破。
积极做好奥帆水质保障工作,战胜浒苔建功勋。围绕青岛奥帆赛做好水质保障,加强赛区及周边海域环境监测,奋力战胜浒苔灾害。制订了山东省奥帆赛区及周边海域水质监测和海上漂浮物打捞、赤潮防治紧急预案,并认真组织实施,及时做好信息报送、发布和处置工作。浒苔自然灾害发生后,各级海洋与渔业部门紧急动员,迅速组织2000多艘渔船和上万名渔民群众、干部职工,与社会各界一道,奋战三个月,累计清理浒苔140多万吨,确保了青岛奥帆赛、残奥帆赛的顺利举行。
完善海洋环境监测预报和海洋应急管理体系,监测与防灾减灾能力有新提升。到2008年底,全省已建立省、市、县海洋环境监测预报中心、站23处。省、市两级海洋环境监测机构均通过了国家海洋计量认证。省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和潍坊、威海市海洋环境监测中心被评为国家示范中心。
编制完成了《山东省海洋灾害应急操作手册》《山东省海洋溢油应急预案操作手册》和《山东省赤潮灾害应急预案操作手册》,全省海洋应急管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加强海洋污染防治, 入海排污口检查工作实现了新突破。启动了山东省入海排污口检查工作, 制定印发了《2008年入海排污口检查工作方案》和《2008年入海排污口检查实施技术方案》。通过调查,我省有360余条直接或间接入海排污河(口),400多家排污企业。其中,未在环保或海洋部门登记的非法排污口近百个,占总数的30%左右;合法排污口中有90%以上超标排放污染物。
完成了对沿海94个陆源入海排污口、莱州湾和黄河口生态监控区、海洋自然保护区、海水浴场、奥运帆船赛区的监测以及海洋垃圾、土壤盐渍化等监测任务。根据全部监测数据,编制发布了《2007年山东省海洋环境质量公报》。全省沿海7地市也按要求编制发布了年度海洋质量公报,为各级政府提供更加细致、准确、全面和及时的海洋环境质量现状资料。奥帆赛期间,向国家海洋局、省政府应急办、北海分局等单位报送水质监测专报8期、赤潮信息3期、浒苔打捞信息共计82期。
为了维护国家和广大沿海渔民群众的利益,积极做好海洋事故的索赔工作。全年提起诉讼索赔金额4000多万元,其中,对一起污染事故已索赔资金200多万元。
严格海洋环境准入制度,海洋保护区管理和莱州湾生态综合治理工作有了新突破。严把海洋工程审批关和环境准入关,全年审批海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42个。加强倾倒管理。全年受理3份倾废申请,签发倾废许可证3份。截至2008年,全省共建立各类海洋保护区22处,其中国家级保护区6处、省级保护区12处、市级4处。海洋保护区总面积约68.45万公顷。
“莱州湾生态示范治理项目”实施进程加快,组织专家研究治理的思路,对“莱州湾生态示范治理项目”做好可行性分析;组织制定了《莱州湾生态整治示范工程方案》(草稿)并经专家审查后修改。在莱州湾推进海域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试点工作,实施入海排污口调查工作,初步掌握了进入莱州湾陆源污染的基本情况,对污染源进行动态监测与评价。按照总量控制要求,提出沿岸主要污染物的减排指标,控制区域污染物排放总量。
完善环保规划, 努力打造海洋环保工作新的亮点。编制完成了《山东省海洋环境保护规划》,已经由省政府批准印发。《山东省海洋与渔业保护区发展规划》业已编制完成。以上这些规划的制定出台,必将对指导我省海洋环保管理工作发挥重要作用。
加强国际间合作, 海洋环保宣传有新突破。东亚海示范项目取得了突破性成果。东营、青岛两个示范点工作任务如期完成。我省承担的东亚海渤海保护项目获得批准。按照国际组织要求,有计划地推进黄海大海洋生态系减轻环境压力项目的实施,世界自然基金会小额度项目已由联合国GEF批准。这些项目的实施,有力的带动了全省海洋环保工作向着高水平发展。
“21世纪海洋纪事”和“齐鲁环保世纪行”等大规模的采访活动在全省引起轰动效应。省政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乔延春带队对青岛、日照、烟台、威海进行两次考察,专题向省政府写出了《关于山东省近岸海洋生态保护工作的意见》。对全省海洋生态保护工作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二)全省海洋环境质量状况及分析。
据监测,2008年全省海洋环境质量状况总体略好于去年。但局部海域污染状况堪忧。发生了大面积浒苔灾害。
全省
新修测的海岸线以下
但是,入海排污口及临近海域的环境质量形势堪忧,海上船舶溢油污染事故时有发生,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状况依然严峻,黄河口和莱州湾等生态系统处于亚健康状态。主要表现在近岸海域水体富营养化、营养盐失衡、河口产卵场严重退化和生境改变,莱州湾、黄河口生态系统处于亚健康状态。
主要原因:
1、大部分入海排污口(河)污染物超标排放、个别养殖业主自身污染的问题以及生物资源过度开发,造成邻近海水水质环境污染较重。
2、海洋资源开发与保护的矛盾突出。目前我省存在海洋粗放型和掠夺性开发的现象,海洋资源开发水平偏低与生态环境保护不力的矛盾比较突出。海洋工程急剧增加,建设单位急于海洋工程上马,不按规定开工、施工。
3、近岸海域污染没有得到进一步的有效控制,致使近岸海域生物多样性指数下降,湿地锐减,主要河口及邻近海域污染加重,黄河、章卫新河、小清河携带大量的污染物进入海洋后,对河口及临近海域的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生境遭到破坏,局部海域海洋生物已濒于灭绝。
4、 海水入侵、土壤盐渍化有上升趋势。去年国家海洋局启动了海水入侵、土壤盐渍化监测工作,旨在掌握滨海地区海水入侵的盐渍化状况,在沿海全面展开。通过监测,莱州湾滨海地区海水入侵面积大、盐渍化程度高。莱州湾南岸海水入侵最远距离达45公里。
二、2009年海洋环境保护工作的主要任务
(一)积极推进渤海保护总体规划的贯彻落实。
渤海保护总体规划已经国务院批准印发。省市海洋主管部门应积极配合三级发改部门做好规划的细化与制定工作,使各项措施得到有效落实。大力推进“莱州湾生态整治示范项目建设工程”的实施。完善工作方案,加大海洋环境管理能力建设、莱州湾海洋牧场建设、自然保护区建设、湿地及渔业生态修复、入海污染源湿地净化处理实验等示范项目的实施力度,在海洋环境容量和莱州湾环境承载力项目实施方面有较大突破,推进莱州湾生态治理。
(二)全面实施两个环保规划,强化环保监管与节能减排工作。做好《山东省海洋环境保护规划》的宣传,积极开展保护区的选划和建设工作,确保规划落到实处。推动海洋工程环评审批和倾废管理工作。严格审批环评建设项目,强化污染排放总量管理,从控制新建项目污染增量上实现减排。明确权限和责任,加强海洋倾倒许可管理,对申请倾废的面积、倾倒物的种类、倾倒量及关停时间加强检查、督导,对违法倾倒行为坚决予以惩处。加强贯彻落实节能减排战略,探索实施海域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继续开展入海排污口普查、监测评价工作,加快莱州湾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研究进程,确定莱州湾沿岸主要污染物的减排指标,为以海定陆,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提供依据。
(三)进一步加强海洋环境监测预报机构建设,做好海洋环境监测和防灾减灾工作。一是加快省、市、县(市区)三级监测预报网络建设步伐,强化省市监测和预报机构建设,加快县市级级机构建设,进一步强化和提升全省海洋环境监测预报能力。二是全面开展海洋观测预报业务。组织制定《山东省海洋观测预报体系2009-2015年发展规划》。争取2009年发布省政府新核定的《山东省防风暴潮警戒潮位》。三是突出重点,强化海洋环境监测工作。进一步制定好全省海洋环境监测工作方案,将重点入海排污口、河流、近岸主要功能区等纳入监测范围,对海上油气平台、主要河口和重点海洋功能区开展实施监测,全面做好监测预报工作。建设海洋环境监测预报评价数据库。四是严抓监测质量。认真执行我厅制定下发的《2009年山东省海洋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实施方案》。积极组织各市局参加2009年的全国地级市监测站示范站考核工作,争取国家、省给予奖励。五是要整合监测力量,建立与国家监测机构的监测资料共享机制,为保护海洋环境和海洋防灾减灾提高服务水平。建设我省海洋环境监测预报评价数据库,为我省海洋环境保护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加强海洋监测和防灾监测培训,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科技研究,搞好科技攻关,提高科技应对能力,力争抓好海洋灾害评估,并确保减少海洋次生灾害。
(四)积极推进国际合作与交流。继续加大对外合作交流工作力度,加强与世界海洋强国广泛交流,通过积极推进东亚海环保项目和黄海大海洋生态系管理项目在我省的实施,更加全面掌握国外部分学科理论和实践的最新动态,推进我们在管理体制机制方面的创新与研究。要学习国际海洋倾废管理的先进经验,充分利用倾倒垃圾,搞好封闭式处理,推进海上人工岛建设。积极借用国外优势资源,为管理和科研服务,开创环保工作对外交流的新局面。
(王 诗 成在《山东省海洋环境质量公报》发布座谈会上的讲话)
二〇〇九年四月二十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