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港集团总裁常德传访谈

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2015-05-21 02:38:41 

[主持人]早上好,各位网友,欢迎点击新华访谈。20061118凌晨6点,青岛港集团前湾港码头传来喜讯,青岛港吞吐量再次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全港吞吐量突破2亿吨,跻身世界十大港口之列。今天我们的访谈就邀请到了青岛港集团的领头人:青岛港集团总裁常德传,请他来谈谈他和他的青岛港人的创业故事。

[主持人]"三个一代人"精神是青岛港企业文化和所处的环境造成的。您为什么要建立这样的企业精神呢?

[青岛港集团董事局主席、总裁常德传]青岛1892年开始建港,历经百年,是个地地道道的国有企业,在我们国家,码头工人是最忠诚、最可靠的队伍。改革开放以后,对码头工人提出新的要求,就是要做到与时俱进。因此,我们就提出了继承和创新。

[常德传]港口文化是几代人在一起不断拼搏走出的一条新路,所以我们感受到确实从我们体会中看到我们的企业文化就是一代一代人走过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精神在土地上发挥了更大的作用,在党中央的改革开放政策指引下,码头工人从贫穷到富,码头由小变大,都是在这代码头工人身上实现的。

[常德传]所以我们很深刻地感受到没有码头工人的奋斗也就没有码头工人的今天,我们思考过去、面向未来,就感受到我们必须有一代们有一代人的贡献、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作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牺牲,才能对国家做出贡献,职工的生活会变得更好。

[常德传]所以从这个认识上,我们在港口上广泛宣传企业精神,号召我们的广大码头工人能够在我们岗位上做出我们新的贡献,都能够对国家、对港口、对社会发挥我们的作用。这个企业精神也是不断的形成过程,我们一开始就提出“一代人要有一代人作为,一代人要有一代人的贡献”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发现码头工人在贡献和作为中有很大的牺牲,没有这个牺牲我们这个“三个一代人”是不完善的,码头的发展也不会更好。这种精神在港口当中广为传播,激励大家能够很好地在改革开放的大潮当中创新和谐的社会环境,把港口建设得更好。

[主持人]我知道创新是青岛港发展的一把利器,20011211,青岛港吞吐量跨越1亿吨,进入亿吨大港我们整整用了109年的时间;而从1亿吨发展到2亿吨,我们用5年就走过了109年的路。你们如何利用这把利器提升青岛港的发展的?

[常德传]我们码头从1892年建港到2001年才实现1亿吨,经过了109年的时间。从1亿吨到2亿吨用了五年的时间,这五年走过了109年的过程,这1亿吨是在我们码头设施、能力只有1吨通过能力的前提下干到了2亿吨,唯一的办法就是创新。

[常德传]通过自主创新实现内涵式的发展,每个码头都加大了自己的创新手段,把我们的工作效率、速度进一步提升起来。我们码头工人,当代产业工人的杰出代表许振超创造了世界集装箱的装卸记录,他干出了绝活,我们集装箱码头以两个泊位等于世界三个泊位的能力来用,我们的集装箱就能够用225万标准箱的能力干出了770万标准箱的集装箱量。

[常德传]再例如我们的矿石码头。因为我们矿石效率的提高,我们把世界矿石装卸效率第二位的当时最大的鹿特丹港远远甩在了后面,我们矿石吞吐量用一个码头干出了两个码头的活,所以我们现在跃居世界铁矿石进口量和矿石装卸效率第一大港。

[常德传]所以说创新是无止境的,依靠创新,我们的效率提高了,用一个码头的能力干出了两个码头的业绩,使我们码头在短短的时间中从1亿吨走到2亿吨。

[常德传]除了技术创新我们还有市场创新。港口是一个服务行业,你必须不断扩大自己的腹地,例如这几年我们的原油市场,不仅在华东、华北,而且延伸到内陆;矿石、煤炭等市场,我们国家七十多家钢厂都是我们服务的对象。即我们把码头搬到了内陆,服务更便捷,这样我们扩大了市场。

[常德传]所以企业的创新、港口的创新很重要的是把市场做大做强,使我们服务的对象进一步扩大,所以我们的码头货运量也增加了。

[常德传]这几年我们对创新的作用感受很深,从市场、技术的创新到教育机制、分配机制等各方面的创新,使整个码头充满了活力,所有的职工都想多干活,愿意干好活,在自己手中把服务质量提高。因此赢得了广大客户的青睐。

[主持人]那青岛港用什么样的机制来激励大家争先恐后的创新呢?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常德传]青岛港最重要的是以人为本,走“人才强港”的道路。人是最活跃而且最具创新能力的生产要素,所以我们各级领导都肯定“在青岛港人人可以成才,人人都可以做得很好”。比如许振超只是一个初中生,他就是在这种人才观下培养和教育起来的。青岛港不仅在岗位上给他创造各种条件,而且还派他去境外学习、提高,而且他也很争气,在自己岗位上自学成才,慢慢锻炼得多次刷新集装箱装卸世界纪录。

[常德传]另外我们在工人当中广泛号召岗位成才、知识成才,给大家营造一个浓厚的学习氛围。青岛港方方面面都号召大家成为学习型组织、知识型员工,全港形成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格局,大家都能在岗位学习、成才。我们每年开展技术工人的大培训,经过十八年的大培训、大比武,高级技术工人占76%,远远高于世界发达国家30%的比例,远远高于我们国家3-4%的比例。所以我们通过各种机制激励工人学习成才,并为工人的成才搭建广阔的平台,从而使人人成才,人人有绝活。

[常德传]我们讲“好好学、好好干,你就可以名利双收。”干得好的名利双收,在政治上有地位,在经济上多收入。如果学不好怎么办呢?我们还会为他补课,让他更好地再学习。这样,学得好的有动力,学得不好的有压力。

[常德传]我们通过“人人都可以成才、个个都能干好”的政策,不唯学历、不唯资历,在工作中极大地解放了大家的思想。同时我们在工作中有一套教育机制,就是进行脱产教育培训,不仅对技术工人、知识分子进行教育,而且对五千多名农民工也要进行脱产培训,使他们从单纯的务工转变为扎根海港的产业工人。

[常德传]同时,在分配上我们也有一套机制,就是“倾斜”政策——向装卸一线工人和技术工人倾斜,多劳多得。

[常德传]另外我们有良好的用人机制,就是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只要能干我们就安排你到适合的岗位,例如我们的农民工兄弟,现在已有20多位当了队长,还有400多位当了班长、副班长,这是他们做梦都不敢想的,农民工兄弟在青岛港都可以受到这么大的尊重,可以领兵打仗,我们技术人员等就更是如此。

[常德传]我们各级领导都是从优秀党员、工人、知识分子中选拔出来的,在实践中有成效、有业绩。这样的人在职工中威信高,大家一听名字就知道他能干。所以我们有一大批优秀的基层人员走到领导岗位以后,可以很好地适应这个岗位,而且能够发挥很大的作用。

[常德传]所以好的机制就能够培育一大批人才,许振超的出现在青岛港不是孤立、单一的,在青岛港有千千万万个许振超式的人物。我们每个岗位都树立标杆、典型,许振超是技术人员中的标杆,而且带出了一大批软件开发能手,即使是新入港不久的技术人员也成为了标杆。在知识分子当中有我们的典型,在农民工当中也有我们的典型,方方面面的典型示范使青岛港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

[常德传]我们每两年召开一次科技大会,科技大会在青岛港就是解决“以人为本,人才强港”的问题,激活人员的积极性,我们感受到在青岛港很重要的就是人的管理,只要把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我们的活就好干了。这几年我们还树立了一大批职工品牌,什么叫品牌呢?谁做得好,我们就以他的名字来命名这项工作。

[常德传]比如我们有一个农民工,他平车平的好,这个事挺简单,就是装好矿石以后,要使矿石和车箱平整,保证不撒漏又保证安全,这个事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做起来很麻烦,我们这个农民工就发明了一套程序把这个车平好,保证安全和干净,所以我们就以他的名字命名,工人一拿到这个品牌非常高兴,因为他的劳动和付出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常德传]我们还有知识分子发明的专利,有一个“义明千钧”,我们20万吨级矿石码头上的卸船机的抓头很沉,中间有铁链,很不好弄,过去都是靠外国人来做,老外做一个需要两天两夜而且不让任何人看,但是他后来不到8个小时就做成了一个,不仅省了时间还省了钱,所以我们就以他的名字命名。

[常德传]另外我们还评行业专家,我们每年都评十大专家,不是靠学历、资历,而是凭工作中干的活怎么样。即使他是在很平凡的岗位上,只要他的活做得好就会得到承认。所以无论是从科技含量很高的的发明创造,还是平常工作中的烦事琐事,都有机会被我们评为专家。这样大家就感觉在青岛港只要能做对港口发展有利的事,他的工作就得到群众的信任和认可。这样他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就提高了。

[常德传]所以我们的人才强港,以人为本使我们在企业中尝到很多甜头,也是今后要必须坚持的。所以在这方面我们要继续加大力度,继续创新机制,我们现在有35条人才强港机制,我们准备最近进一步总结这几年再创新的机制,大家都能够在好的机制下愿意干,好好干,尽职尽责地干,都能干出成效来。

[主持人]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