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现在?值么?中国航母的经济学三问

来源:方烨 杨烨   发布时间:2015-05-21 02:39:59 

造航母因为性价比高

有人说中国造航母,费钱费力。有这财力不如向国外多买驱逐舰,再自己多造两艘潜艇;有这人力不如多做加工贸易,出口换取外汇。中国为什么要造航母?为什么要现在造?造航母获得的利益是否能弥补成本?本文将试图回答这三个经济学问题。有人在网上提出,中国造一艘航母,可能需要近30亿美元。用这些钱,可以制造许多枚新导弹,可以制造许多架新飞机,还可以造许多颗新卫星,当然更可以造许多艘的驱逐舰、造潜艇,一样可以提高军事实力,为什么非要造航母呢?

导弹、飞机、卫星这些不太好比,与同为舰艇的驱逐舰、潜水艇相比,选择造航母,从经济学角度讲,原因很单一:它的性价比比较高。

中央财经大学国防经济与管理研究院院长陈波指出,如果从效费比的观点看,如控制同样的海域,一艘尼米兹级航空母舰所能达到的控制水平,大概需要二十艘左右的伯克级驱逐舰方能达到,而二十艘伯克级宙斯盾驱逐舰的成本大概是航母的四倍左右,所以,虽然从单个航母建造的成本来看较高,但在完成同样军事任务上,航空母舰仍具有成本优势。

不仅如此,在海战中,舰载机的效率也比陆基战斗机更高,至少一架顶两架。中国船舶信息中心研究员于瀛分析,由于陆基战斗机需要往返于机场和作战区域之间,因此需要最低两倍于航母舰载机的数量才能保持同等战力。也就是说,发展航母以及以此为基础的舰载机,可以相对减少陆基战斗机的数量和开销,并相应地降低陆地机场的建设和维护费用。

至于跟潜艇比,则是它的机会成本比较小。近年来中国海军较为强调潜艇的打击力量,所以在一定的资源下,随着潜艇建造数量的增多,单位潜艇的国防利益将会递减,这时就需要提供其它选择代替潜艇以提高收益。

现在造正好应对危机

造航母,前提是我们现在有财力能造得起,但是从经济学角度考虑,还有一点是目前正是一举数得的好机会。

军事专家宋晓军说,当前赶上国际金融危机,我国大量的出口船订单被退掉,这个时候我们正好面临的产业结构提升的一个机会。建造航母以及配套的大量军船,由于军费投资有强迫现代化的功能,将使我国各相关工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迅速提高。

空军某部军事理论研究员戴旭认为,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产业革命现在正如火如荼,中国迫切需要新的龙头项目,牵引、拉动新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信息化的基础是工业,航空母舰和大飞机、大推力火箭计划正是一些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项目。以这些项目为基础,可以加快实现中国产业的升级换代,使对国家发展和安全至关重要的战略产业尽快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尽快取代夕阳产业如烟酒、纺织品和房地产等低技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为未来中国工业的现代化和军队的现代化提供持续的、强劲的动力。

投百亿保证海洋利益

在网上还有人提出,据估算中国造航母并为之配成编队形成战斗力,花费将不少于100亿的美元,还要年年耗资巨大进行维修和补给。另外为了保持战力,可能航母编队还会不止一个。花这些钱就是为了保证所谓的中国海洋利益,这个利益虚无缥缈,值得花这么多的钱去做么?

值不值得呢?陈波提出两点意见可供参考:一是中国进口原油运输有80%左右要通过马六甲海峡,中国如果没有航母保护这个能源生命通道,一旦发生战事,只需要一个航母编队就可以封锁马六甲海峡,切断中国的战事能源消耗;二是中国在海外有巨大的、万亿美金计算的投资利益和相关资产,这些利益必须有配套的国力、军力来提供保障。

美国民间智库战略情报分析公司日前发表文章称,中国造航母是为了保护其日益增长的全球利益,尤其是其经济利益。中国需要具备“在马六甲海峡附近的中国南海时刻保持一艘航空母舰存在”的能力;中国可能还需要具备进入印度洋、保护中国———全球供给线的能力;在遇到危机时,中国还应该具备快速部署的能力。

德国联邦国防部前国务秘书洛塔尔·吕尔则在不久前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表示,如果我们提出“这种战略能够为中国的经济和政治带来利益吗?”这样的问题,那么回答当然是肯定的。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