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发石"落户中科院海洋所

来源:苏万明   发布时间:2015-05-21 04:15:20 

从中科院海洋所海洋生物标本馆获悉,日前,中国科学院院士刘瑞玉代表海洋生物标本馆接过了在社会上漂了近20年的奇石"生发石"。这块奇石对固着在石头上的高等无脊椎动物的研究,提供了动物演化新材料。

这块"生发石",通体呈乳白色,与普通鹅卵石并无二致。它高约20厘米,直径约15厘米,形状宛若人的头部,石头的一面生有上千根白色"须丝",俨然一头飘逸的长发。"白发"长5-10厘米,比人的头发还略粗一些,中空、不分叉。"白发石"不是人为雕琢,发须是可生长的生命体。这块"生发石"是辽宁本溪收藏家田恩宏于1987年在青岛出差时从民间购买并收藏的。在收藏后的两年间,"白发"还能生长,两年后逐渐停止生长。这块奇异的"生发石"长期被收藏家精心收藏,但一直不解为什么石头上会长"白发"。在2004年"全国文化奇石展"上,这块长着飘逸白发的鹅卵形石头吸引了人们的目光,并在连续几届"全国文化奇石展"中获得金奖,引起了众多收藏者和媒体的关注。

自2004年12月以来,海洋研究所有关专家对"生发石"的发状物采取放大镜检查、脱钙和切片、高倍显微镜观察等一系列检测手段,查对了全世界已有的相关动物学文献,对比相应动、植物标本及有关资料记录,初步判定附着在"生发石"上的发状物是一种生活在潮间带或浅水的海洋生物,慢慢生长逐渐形成。在刘瑞玉和几位教授以及安建梅博士的共同努力下,于2005年年初鉴定这一海洋生物为半索动物门羽鳃纲头盘虫属的一新种,定名为多板直管头盘虫(新种;学名: Cephalodiscus (Orthoecus) multillamellatus)。

此次"奇石"搬家到海洋所并接受研究,将为动物演化提供新的研究材料。半索动物的体躯已有脊索的雏形(口索),是介于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之间的动物类群,它的研究对整个动物界的进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这一新种的发现和鉴定为我国半索动物的区系增加了新的成员,为相关的生物学、生态学研究,为无脊椎动物向脊椎动物演化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材料。

2005年11月10日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